中医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指的是哪四种)

中医脉诊是何时出现的?是谁发明的?

优质回答

脉诊经典记载:上古时期僦贷季。脉诊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长桑君

关于脉诊出现的时代和发明人,具有两种认识:一种是经典记载,一种是史料记载

(一):经典记载:上古时期僦贷季

根据经典《素问.移精变气篇》中所载“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其中“色脉”者即望诊和脉诊,也就是说脉诊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名医僦贷季。 明代徐春甫撰《古今医统》认为:”僦贷季,黄帝时人,岐伯师也。岐伯相为问答,著为《内经》”

(二):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长桑君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讲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经文记载战国时期的扁鹊是跟着老师长桑君学习医术,后来“特以诊脉为名耳。”,也就是扁鹊是脉诊的弘扬人,而实际发明者是他的老师长桑君

提出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的济南籍名医是哪位?

优质回答

这位济南籍名医就是我在前面的头条文章《济南算不算名士之城》中提到的神医扁鹊。

首先说,为什么说扁鹊是济南人?扁鹊其名其实原指上古时期轩辕黄帝身边的神医。因其医术高明,药到病除,犹如翩翩喜鹊报喜,故称其扁鹊。山东曲阜孔庙的汉代壁画中,将其描述为鸟身人面、手执砭石为人治病的形象。鸟身是以鸟作为图腾的东夷人的标准特征,而砭石针刺疗法也起源于济南,城子崖遗址中就出土过陶制的砭石。我们现在常说的扁鹊,其实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卢人秦越人。因其医术高明,世人只知扁鹊,而不知秦越人,所以就以扁鹊称之。卢,是今天的济南长清区。只因为扁鹊曾在赵国行医,就说扁鹊是赵国人,未免有些自以为是。而秦姓(姬姓秦氏)恰恰说明,扁鹊是东夷人,是山东人。秦姓的始祖正是鲁国首任实际国君伯禽的庶子因封地“秦”而得秦氏。济南北部众山“齐烟九点”中,鹊山被称作“锦屏丹灶”,是扁鹊炼丹和埋骨之处,药山是其采药之处。

说完扁鹊是济南人,再来说一下扁鹊的医学成就。司马迁《史记》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翻译说就是,切脉诊法最早是由扁鹊提出的。而《史记》中记载的“扁鹊见蔡桓公”和扁鹊起死回生救虢国太子的故事,一个说的望闻问切(见蔡桓公),一个用了针灸之法(救虢国太子),都不可能是司马迁这位史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司马迁的时代距离扁鹊的时代不过200年左右,也未听闻这两百年中有哪位名医水平高过扁鹊可以创造出望闻问切和针灸之法的。近年有些学者提出扁鹊是虚构的言论,不过标新立异而已。而且,扁鹊除了发明了望闻问切和针灸,还开医学的私学之先例,广收门徒,施救虢国太子时施针前磨针和熨贴的就是他的弟子。其功绩,不亚于孔子开儒学之先风。当然,扁鹊也正因此遭到了秦国医官李醯的嫉妒,遇刺身亡。

扁鹊死后,他的灵柩由弟子运回故乡安葬。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的“针药之士”都会到卢城东的扁鹊墓来以弟子礼拜祭,而这拜祭之处就是长清东北的鹊山。而这鹊山后来也因为赵孟頫的名画《鹊华秋色图》而享誉海内外。

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优质回答

关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首先强调的是韩国人无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跟韩国人无关,跟韩国人无关。关于二十四节气,我们自小就懂得一个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时候,幼儿园就在教二十四节气口诀,我们虽然有了公历,但是你会发现,老一辈依然会按照传统的农历过节日,而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有些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于古代中医产生兴趣,还有读者对《周易》卦算的生辰八字预测学有研究,而掌握这些必须要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和研究,因为不掌握好二十四节气这把钥匙,想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会有点老鼠拉龟,无从入手的感觉。

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朴素唯物的自然科学成就,当然有读者会说我吹捧的有点过高,不就是将365天划分一下吗?其实这想法是有所偏差的,因为现存最早记载二十四节气的太初历,启用于公元前104年,比起当时西方罗马的公历,还要早上60年时间,而更重要的就是在此之前,远的可以追溯到伏羲,近的可以追溯到颛顼,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有了自己对天象和天气对应的观测,并且一路演变产生了二十四节气,所以二十四节气起源起码有5000多年的时间,

可以想象5000年前,中国先民就改变了游牧的方式,以农耕中探索自然和改变自然,相比那些一直过着游牧过生活的民族,确实在文化上已经领先了不少,而历法的使用,也推动了古代中国在数学上的研究,所以大家仔细看一些,古人已经将360天分成24个节气,每个节气有十五天,每五天为一候,而每一候也有相应的天气变化和歌诀,可以看出这里是很严谨的大数据分析的,

同时太初历的观察也十分的严谨,当时太初历已经是接近了现在的数据,《太初历》规定一年时间是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这都是经过多年研究和对古代的天文观察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它还为了调整时差,利用了加减法,并且还出现了闰月的规定,而二十四节气也是明文规定和确认为汉朝官方历法,

太初历使用了接近一百八十年的时间,取代了和优化了之前曾经出现过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的六种历法,成为了后世一直借鉴和不断再次基础上继续优化的历法,而就此数据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的提出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

那么为何二十四节气那么重要?

中国历法中,反复会提到二十四节气,而无论是中医的典籍,还是古代的算卦方式,还有古代文学家的诗词歌赋,都会对二十四节气非常的看重,为何二十四节气如此重要呢?

如果说中国是个农耕社会,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十分重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其他领域却依然看重二十四节气,那么肯定是有其科学实在的用途,而这和中国古代最本土的道家文化有很大关系,

道家文化和道教是有区分的,可以说在远古的伏羲时期,当伏羲观天查地后,画出的第一条横扛,中国的文化起源就开始了,而这两道杠,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乾坤两卦,在后来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样一来中国上古文化就奠定了基础,

不过这套东西,却在当时只是用到了两分律,中国远古时期的律法,也就是两分律而已,就是春秋两季,不过在先秦时期,已经渐渐的细化,演变成了四分律,固定为春夏秋冬四季,这比起当时非常混乱的罗马历来说,都是一种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创举。

而历法也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当然其中黄帝和颛顼历法,虽然我们无法找到起源是他们,但是却是几千年前就拥有的历法,而其来源还是和道家文化有关系,但是上古神秘的道家文化是掌握在一部分懂行的人手里,随意轻易不外传的,

所以古代的老百姓都无法掌握这套知识,到了周朝取代了商朝以后,周文王以外的发现了伏羲留下的古老瑰宝,经过他到研究后天八卦出现,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可以取代商朝龟卜预测的新体系,由于周易更加方便和简易,点亮了科技树的周人得到了其他部落的支持,战胜了强大的商朝,

周易的出现影响了后世的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的大部分文化多少和周易都有关系,和找到一些影子,而二十四节气本来的出处就是上古的这一批智慧人物,而他们总结出来的精华有渗透到不同的领域,所以我们才看到中医会针对不同节气,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对于人体的毛病,除了望闻问切还会考虑天气和节气的影响,

而更不要说神秘的预测学,完全要和节气和时间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因为古人觉得出生的时间,就是人体的代码,这个代码是会先天影响人的发展,而这个也是一个数学概率学,当然说他准不准,得看各人对知识的把握了,而除了人,事件一样可以做预测,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两国之间的大事和要事,都的找人来庙算一下,所谓庙算其实就是预测,当然解读的权利是在士大夫手里,而在左传中就对此有很多的记载,而其预测的准确度,还是挺高的。

所以古人除了农业耕作,对于二十四节气那么重视,是有原因的,

但是二十四节气是哪个人创立的呢?

由黄帝开始就有了二分历,到了太初历才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时间,前后共花费了5000多年的时光,当然减去一些虚构的成分,2000年的演变过程肯定是有的,所以这个过程下来,肯定不是只有一个人去创立这套完整的历法系统,而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演变和改变而成。

而最早可以追溯的人虽然说是黄帝,更应该是古代部落里面的一些重要人物,或者是上古的巫师,因为他们是掌握了当时最先进文化群体,而这些群体是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在上古的奇书山海经中就记载了许多大巫,还有能见到有专门培养巫师的国度和地方,

在近代的三星堆发掘中,我们看到的青铜树中的十只金乌,相传就是十日历的由来,也是上古十天干的一个佐证,在古代人们已经建立了十天干的,而商朝的许多帝王名字,还是用天干来命名的,后来出现了十二地支,结合起来就是现在我们的六十甲子,

可见上古巫族对于天象的研究,也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的记录和理论,自从结绳记事开始,甲骨文占卜,对于河图洛书都发现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经历东周末年,周朝无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员,各路人物只能将自己掌握的理论和知识,传给大众来养活自己,毕竟吃饭和生活还是人生最重要的。

所以大家才发现,忽然出现了诸子百家一堆人物才传授知识,但是有没注明他们的知识哪里来的,但是他们的知识体系又很完整,特别是古代的经络学,前不久欧洲才证实的确人体是有经络的存在,而人体的穴位和针灸学,很离奇的是完整的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没人告诉你是怎么起源的,而针灸和经络也和二十四节气有关联,因为古人研究这个的时候,也在综合研究天道运行对人体的影响,自然二十四节气也会对人体出现影响,而他们不断深入细化的研究,最终在一代又一代人手里,定型了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将这个说法记录下来颁布的几个重要人物,汉武帝,司马迁,还有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可以说他们是二十四节气制定的划时代人物,不过他们只是总结和汇总而已,

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古代的先民们,因为太久远的历史,加上许多典籍失散,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古老而富有智慧中华文化,迎来一个伟大的复兴。

根据已有文献的记载,最早做二十四节气的,应该是伏羲,据今已经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据今6000年的轩辕时代,开始有《夏小正》这样的古历书,而《黄帝内经》也多候、气、时、岁的记载。至春秋晚期,《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有二分、二至、四立、雨水、惊蛰、小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名称。到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二十四节气全名。

实际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天象、气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现象等进行长期反复地观察、探索总结的劳动成果。二十四节气源于黄河流域,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有人曾诗意地形容一个节气就如同天地的一次呼吸。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确立

在中国众多的古籍中都有伏羲作历度、定节气、造甲历的记载。如《古微书》中说:“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通历》记载:“太昊始有甲历。”《春秋内事》有“伏羲氏建分八节以应天气”之说。由此可见,以伏羲为代表的上古前圣是公认的节气文化的创立者。

最初先民们从观察“物候”入手,就是根据观察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对节气、气候变化的反应现象,从而掌握节气气候特征。大约在距今6000年的黄帝(轩辕)时代,已初制“物候历”。其内容大概是:“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伯劳鸟是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立春来立夏去,丹鸟是立秋来立冬去……”

较早的古历书《夏小正》,全书虽然只有五百余字,却以全年十二个月为序,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农事、气象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不久以后,人们发现以物候来掌握节气气候还是显得粗放和不稳定。于是便求助于对天象的观测,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找出了星象和节气变化的规律,如《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关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描述:“斗柄东向,天下皆春,南向天下皆夏,西向天下皆秋,北向天下皆冬……”

《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到了距今2700多年的周朝、春秋时期,人们意识到日照人的影子长短可能与太阳的位置和气候变化有某种关联。古人利用圭表实测日影,将每年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开始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后来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如立春称为正月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亦是分界点,春分之后昼开始变长,秋分之后夜开始变长;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三、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物候

(1)立春

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2)雨水

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先祭而后食。

二候,雁候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3)惊蛰

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4)春分

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5)清明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花;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6)谷雨

初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7)立夏

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8)小满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9)芒种

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10)夏至

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调,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11)小暑

初候,温风至。

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12)大暑

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

三候,大雨时行。

(13)立秋

初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14)处暑

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寒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15)白露

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日:大曰鸿,小曰雁。

二候,玄鸟归;燕去也。

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16)秋分

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17)寒露

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18)霜降

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

二候,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19)立冬

初候,水始冻。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20)小雪

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将。

三候,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21)大雪

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

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22)冬至

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23)小寒

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候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24)大寒

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四、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时节: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时节: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时节: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时节: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时节: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时节: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时节: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时节: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扁鹊是谁啊?

优质回答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渤海郡鄚人(今属于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东南,是古代晋国与齐国、燕国交界的地方)

司马迁详细记载其生平事迹,说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人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司马迁考证.扁鹊30岁左右的时候,相当于一个宾馆的负责人,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从这里路过和住宿,二人惺惺相惜,经过十多年的相互了解,长桑君把其珍藏的 “禁方书”全部交给了扁鹊。扁鹊从此闻名天下!

扁鹊是专业医生的标志!

早期的医疗活动是医巫杂糅的。在我国能够明确医巫并将其分道扬镳的标志性人物就是扁鹊。

扁鹊一生行医“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 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因此,扁鹊也被奉为“神医”!

其实我国古代医学早在扁鹊之前就有过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如针刺,汤液,导引等,但这些方法主要是医家各凭经验而用,没有归纳总结,成为理论,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扁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真正的建立起了医学理论,使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准南子·泰族训》说:“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网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

也就是说,扁鹊通过“脉”,超越了以”病”为核心的“对号入座”式治病水平,达到了以“人”为核心的“知病之所从生”的境界。

仓公评价,说他:“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明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

扁鹊也因此而“立功名于天 下”,成为医学之宗!

历史上“神医”无数,而“方者宗”唯有扁鹊一人!

关于扁鹊,在历史界和医学界,学者们一直在为扁鹊是谁,扁鹊医案中的患者是谁,扁鹊与秦越人是何关系?以及扁鹊的生卒年代、籍贯、医术、著作、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史实方面的考证。

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加之史料本身的复杂性,很多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尚未得出令大家公认的结论。

尽管如此,并不能改变扁鹊“为方者宗”的历史地位。

扁鹊开创了中医学,他不只属于某一地,不只属于某一时,而是属于整个中医,属于整个人类!扁鹊,不仅值得每位中医人景仰,而且值得万人景仰,值得万世景仰!

参考文献

1.张培红.扁鹊鄚州故里学医事迹考[J]

2.刘更生.扁鹊为方者宗[J]

3.司马迁.史记[M]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中医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