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会在晚年酿成巫蛊之祸(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巫蛊之祸?)

网友提问: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巫蛊之祸?

优质回答:

首先明确,巫蛊之祸是一定会发生的。

巫蛊之祸,指发生在汉武帝执政后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其结果之惨烈、影响之深远史无前例。因此事,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自杀,其后代除刚出生的刘询外皆死,门客被杀光;卫青长子卫伉被杀,卫氏势力被肃清;三公之一,御史大夫暴胜之自杀;整个事件直接或间接砍了几万人的脑袋,数位两千石高官被腰斩、烧死。

先简述下整个巫蛊之祸,共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盗朱安世状告当时的宰相之子、前太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埋藏木偶人,诅咒武帝。该事件最终导致公孙父子死于狱中,家族并灭。牵连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被杀(此时卫青、霍去病已死)。卫氏在朝堂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第二阶段为江充因事与太子交恶,趁调查巫蛊之案构陷太子刘据。太子唯恐被杀,趁武帝行驾甘泉宫之时,伙同其老师石德及门客先下手为强,矫诏杀死江充和按道侯韩说一干人等。伙同自己的生母、皇后卫子夫,起兵控制都城长安。太监苏文逃出长安,告知武帝太子造反,武帝派使者召见太子,但使者未进长安就折返,言说太子造反为实。

第三阶段为武帝委任宰相刘屈氂领兵并征发三辅各军团击败刘据于长乐宫外。据记载刘据在逃跑途中自杀,造反势力被清算。

第四阶段为田千秋上奏武帝为刘据鸣冤,在武帝的支持下,该事件被重新判定。江充满门抄斩,苏文被烧死。曾在太子逃走过程中对其施加刀兵之人,满门抄斩。另特修一座思子宫,又在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台,缅怀太子。

事件看似简单,但稍加分析却满是疑点。首先是第一阶段巫蛊惩治之严厉。汉武帝的首个皇后陈阿娇(金屋藏娇的娇)也曾犯巫蛊之案,但仅是废黜,并移居长门宫。第二是太子的无能。刘据任太子三十年,出事前曾暂代武帝行政,这样的政治资本事发时为何无任何高级官员支持?第三是刘据占据长安后为何不马上进攻甘泉宫?第四是为什么直到刘据死前所有人都在极力把事情闹大?疑点之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探求底层矛盾主体就可理清事情的脉络。

第一阶段的矛盾主体是以卫氏为首的军功集团和武帝的矛盾。 先分析下势力对比:皇后是卫子夫,军功集团以卫氏为核心,宰相公孙贺的老婆是卫子夫的姐姐。若武帝一死,现状和刘邦死后的吕氏何其相似!所以,为了继任者的平稳掌权,汉武帝一定会肃清卫氏。这个时候武帝不见得是为了打击刘据,就像立刘弗陵为储君但杀其母钩戈夫人不是为了打击刘弗陵一样。

第二阶段的矛盾主体为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与江充的矛盾。 随着卫氏覆灭,宰相换人,刘据的政治羽翼已基本被翦除。且江充和刘据、卫子夫母子本身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时江充正在查巫蛊案,矛头直指太子。这种矛盾极易被阴谋集团所利用(阴谋集团是谁后续会讲),为求自保刘据必然要杀江充,但江充此时是武帝的使者,且合法手段必然会被阴谋集团所阻止,所以一定要用非常手段。但如果杀了江充,刘据就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他不趁机造反,大概率会被废。如果他被废,此时已六十岁的卫子夫欠缺自保能力。如果他不想被废,那只能造反。考虑汉武帝这个时候不在都城,造反有京城武备、裹挟官僚集团、皇后等诸多优势,所以刘据选择了造反。但当他召集群臣表达“皇帝在甘泉宫生病被奸臣困住,我要去清君侧”的时候,阴谋集团浮出水面,此阴谋集团就是官僚集团。无一人响应刘据,京城马上传出太子造反的传言。从刘据起兵之时领兵的是其老师石德及门客,也能印证这一点,刘据真的无人可用。在没有办法控制官僚集团的时候,刘据手里的兵就只有卫子夫控制下的部分宫禁卫军和临时征召的囚徒和百姓。这个时候刘据就基本注定失败了。

第三阶段,官僚集团终于从编剧变成了演员。如果刘据还想造反,那么他应该马上直扑甘泉宫控制武帝,但是刘据没有。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他暂时打不过,需要扩充军力;第二种是他知道必败,希望武帝给他个机会。 如果是第一种,近在眼前的北军军团都不受刘据号令,指望临时征发的百姓和囚徒能打的过装备精良的三辅军团?拖下去的实力对比必然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如果刘据此时仍然想造反,那么不管打不打的过,都要立即发兵甘泉宫。刘据既然没有那么做,那就说明他此时已明白自己无力与武帝对抗。且此时武帝并不想杀他,因为如果要杀他不需要派使者召见太子,甚至不需要召集周边各军团,甘泉宫此时的守备力量就不是刘据能抗衡的,但此时官僚集团想杀刘据。官僚集团想杀刘据的原因较为复杂:刘据造反初期这帮人没有帮他,如果刘据登大位可能会报复;其次是此时的政界领袖刘屈氂和军界领袖李广利都与刘据血缘关系较远;还有就是刘据主张与民生息,而此时的高级爵位仍必须军功获得,与官僚集团的利益出口不符。加上种种其他原因,官僚集团选择落井下石。因此官僚集团一遍遍的向武帝明确刘据就是造反了,以便让武帝下定决心干掉自己的儿子。后来的结果就注定了。

刘据正史记载是自杀,但就算他被活捉,官僚集团也不会让他活着见到武帝,因为刘据必须死。从刘据死前追捕之人被武帝灭门一事可以推断,武帝也怀疑刘据可能不是自杀。 武帝不是傻子,相反直到老死他老人家依然十分睿智和理性。所以等他想明白这件事之后,马上腰斩当时的宰相、官僚集团首领也是实际领兵平乱的刘屈氂。理由是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其夫人有诅咒武帝的行为。作者不禁纳闷,这种事汉武帝要怎么知道?借他俩几个胆子敢商量这种事?要知道李广利在得知全家被捕宰相被杀之时,领重兵在外,不光没敢兵逼武帝,甚至希望立不世之功以保命。武帝的气场强大如斯,如果他俩真的敢干这事,那一定是嫌命太长了。 在权利的斗争中没有人的性命贵过草芥。从汉武帝对刘据的追思可看出,刘据的死对汉武帝的打击确实很大,也想明白了自己儿子当时的处境,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其他网友回答

可谓是阴沟里翻船,自食恶果。没文化真可怕,一个拥有强权的皇帝,一旦迷信于巫蛊之术,将会带来一场灾难。很显然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人,晚年的汉武帝成了一只年老的老虎,担心失去权力,再加上被小人利用,一天天疑神疑鬼,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

汉武帝迷信巫蛊之术,可谓根深蒂固,成为巫蛊之祸的根源。汉朝的时候,人们普遍迷信巫蛊之术,汉武帝刘彻也不例外。年轻的时候,汉武帝虽然迷信巫蛊之术,但更多的是利用巫蛊之术来排除异己,加强皇权,维护自己的统治。例如利用陈皇后巫蛊祭祝诅之事,清除了窦太后的势力;还有就是利用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之事,汉武帝借题发挥,将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汉武帝此举铲除外了戚势力,可谓好伎俩。

阴沟里翻船,最终自食恶果。汉武帝晚年多病,此事过后更加疑神疑鬼,他甚至梦见数千木偶人持杖要打他,便认定自己的病是由于有人从事巫蛊、祝诅所造成的。于是他命令小人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将巫蛊之祸的范围开始扩大。江充大肆株连搜捕,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他还诬陷与自己有隙的太子刘据也行巫蛊祝诅之事。太子刘据无法辩解,被迫矫诏发兵捕杀江充,却被汉武帝派兵镇压,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苏文等人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并且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汉武帝一生英明,晚年却被小人利用,阴沟里翻船,自食恶果,成为他一生的一大污点。

其他网友回答

“巫蛊之祸”是发生于汉武帝统治晚期的一场急烈的政治风暴,都城长安在这次政治动乱中致死者之多,竟数以万计。其结果,导致了汉帝国统治上层严重的政治危机。

申国《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说:汉武帝年岁已高,性情怪诞,“意多所恶”,又多病,疑心是因为左右用蛊道诅咒所致。洪迈《容斋续笔》卷二“巫蛊之祸”条写道,当时汉武帝年迈,“忍而好杀”,确实出现李陵批评所谓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的情形。而“心术既荒,随念招妄”,“迷不复开”,也是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巫蛊”,本来是以民间礼俗迷信作为观念基础而施行的加害于人的一种巫术形式。

“蛊”的原义,起初大约是以毒虫让人食用,使人陷于病害。按照《六韬.上贤》的说法,巫蛊是“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的“伪方异伎”。就是说,所谓“巫蛊”,是与“王者”为政的文化原则相抵触的巫术形式。汉武帝时代所通行的“巫蛊”形式,大致是用桐木削制成仇人的形象,有的插刺铁针,埋人地下,用恶语诅咒,以为能够使对方罹祸。“巫蛊”曾经是妇女相互仇视时发泄私愤的通常方式之宫廷妇女和贵族妇女中因嫉妒而使用“巫蛊”之术,使得这种迷信意识严重侵人上层社会生活。

汉武帝晚年,曾经指使酷吏清查“巫蛊”,严刑逼供,形成空前的大狱,有数万人冤死,这就是西汉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汉武帝时代巫风大盛。征和二年(前91年),有人举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又派人以巫术诅咒皇帝,于是父子皆死狱中,家族都受到株连。《汉书。武帝纪》记载,在公孙贺被处死数月后,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都因“巫蛊”之罪致死。在汉武帝晚年政风严酷的形势下,据说性情仁恕温谨,宽厚而守文,与汉武帝政治风格多有不同的太子刘据对汉武帝用法残厉,又多任用酷吏的做法每每多所平反,于是得百姓之心,而执法大臣都心中不说。据《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记载,刘据成年之后,汉武帝即为他立博望苑,使与宾客交接,从其所好,因此多有以异端进见者。看来,在刘据的身边,当时已经聚集了一批有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的人。对于最高执政者本人来说,是非常政治权力的转移,己选定的继承人,也难免面对苛刻严重的事。即使是他自在父子行政倾向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心理裂挑则的目光。痕会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极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具有极敏感的政治嗅觉,又有投机之心,受到汉武帝特殊信任并赋子重要权力的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利用汉武帝父子政治倾向不同的矛盾,制造了太子官中埋木人行“巫蛊”的冤案。

汉武帝病重时,据(汉书江充传》记载,江充奏言汉武帝的病因就在于“巫蛊”,于是汉武帝任命江充为使者专治“巫蛊”。江充接受在长安大规模调在“巫蛊”一案的指令后,“胡巫”受江充之命,在调在“巫蛊”时制造假现场,导致冤案。“胡巫” 作为“巫蛊之祸”这一政治变局中的重要的角色,在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具有神秘主义特征的外来文化因素通过介人上层权争,显著影响汉文化主体的引人注目的一页。江充暗自察知汉武帝的心理倾向,然后肆无忌惮,似乎他事先得到了汉武帝的某种明示或暗示,所以敢于在宫中“掘蛊”,甚至直接冲犯皇后和太子。《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记载,江充治“巫蛊”一案,在宫中掘地调查,甚至于破坏御座。在太子宫中,据说真的发现了以针刺之的六枚桐木人。当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避暑养病,只有皇后、太子留处长安。太子刘据处于极被动的形势,召问少傅石德。石德说,前丞相公孙贺父子、两公主等都因巫蛊而致死,现在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是巫暗自放置,还是本来实有,无以自明,可假借皇帝的名义收捕江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而且皇帝病重居于甘泉宫,皇后及家吏请问都没有回报,皇帝存亡安危尚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难道忘记了扶苏的教训吗?石德用秦太子扶苏因个性柔弱终于被赵高等人所害的悲剧警告刘据,刘据于是终于下决心起兵杀江充。在征和二年七月王午这一天,派遣宾客以使者身份收捕江充等人。并且报告皇后,发宫中军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器,又调发长乐宫卫成部队,告令百官日江充反,斩江充示众。

随后动员数万市民与政府军战于长安城中,汉代最严重的政治动乱“巫蛊之祸”于是爆发。

其他网友回答

皇帝年纪大了就容易疑神疑鬼,只要他认为有人威胁到了皇权,绝不手软。

其他网友回答

巫蛊之祸的实质是皇权和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这种血腥的争斗贯穿了整个汉王朝。

汉武帝征和二年,是周勃陈平平定诸吕之乱之后第九十个年头。流火的七月夏日炎炎,未央宫中长夜未央。已经显得有些老迈的汉武帝刘彻耳边听着江充的关于巫蛊案的汇报,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少年登基时的一幕幕又一次出现在他眼前。哦,这个是朕的奶奶窦绮房,这是魏其侯窦婴,这个是朕的母亲王痣,这是舅舅田蚡。他们厉害啊,压制了朕十年。 那段日子里,处处施展不开手脚,万事都受掣肘。十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朕已年迈,太子刘据却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皇后卫子夫却得卫氏、霍氏为羽翼,势力庞大。待朕百年之后,新皇帝镇得住么?要知道卫氏、霍氏在军中的威望可不是窦氏田氏能比,一不小心可就改朝换代了。罢了,我来动手,免得留患后世。至于江充,这个幸进之辈只是一把刀而已……

可惜的是,事件似乎脱离了武帝的掌控,帝国的储君、太子刘据居然被逼死了。这超出了预料,给了汉武帝极大得打击。因此巫蛊之祸才会愈演愈烈,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大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巫蛊之祸】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