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园主人是谁?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
我个人觉得,他的园主人可能是一个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中小地主阶级的代表。原因是这样的:
叶绍翁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既然园中满地长满青绿色的苔藓,证明主人并不常常在园中活动,也就是说此园无人在此长期居住,我们可以推测园主人是一个具有一些文学素养的人,或者是爱好附庸风雅的人,也可从园门是“柴扉”来印证推测它的正确性。
诗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和“出”说明园的围墙比较高,因为植物都具有向光性,红杏向光生长是其特性,红杏努力地伸出墙外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说明主人爱花甚至说有一点吝啬,不愿与人分享这满园春色,这绝不是具有高深文学素养的人或达官贵人能干出来的事,由这些可推测园主人可能是一个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中小地主或者乡贤。
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一句宋诗哲理意义很多,为何非把它想歪?
优质回答
先读诗,再解释吧,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全诗大意是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去游园赏花,可主人闭门谢客,猜想可能是主人怜惜门前苍苔被游客踩坏了,所以敲门不应。如此一来,游人自然是大为扫兴,幸好看到盛开的红杏越墙而开,诗人因此调侃说不管你门关得多紧,那满园春色你是关不住的。
诗中的哲理意义主要是说明很多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春光无限,生机无限,更无法独享,无法扼杀他们的勃勃生机。这是后人的解读和看法。但未必是诗人真实的想法。个人感觉,此诗其实有戏谑和调侃之意,理由有三。
一、从题目来看,诗人有一种不甘之意。
诗名为《游园不值》,怎么不值了呢,自然是白跑一趟心有不甘了。当然这种不甘,可能并没有很生气,也许只是一种淡淡的情绪蕴藏于心,但终究是大老远跑了一趟,碰到这个主人居然想独享春光,扣门不开,多少有些失落和不满的。虽然无法知道诗人与园主是否相识或有约,从小扣柴扉四字来看,似不太熟悉。但关门闭户,谢绝游人观看大好春光,还是让人挺不爽的,所以有点戏谑主人的意味了。这种戏谑的味道当然是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里品味出来的。关不住就是想调侃主人太自私了,居然想关住春色,一人独享。出墙来说明有些事是控制不了的,别做太过一厢情愿的事情了
二、从诗人身份背景来看,似乎另有一层深意在。
叶绍翁,南宋江湖诗派诗人。曾做朝廷小吏,隐居钱塘西湖。何为江湖诗派呢,江湖诗派是南宋未期兴起的一个以普通平民百姓,布衣,下层小吏为主的一个群体所写的一些诗。这些人多是喜欢和向往过隐居田园的生活,鄙弃仕途,对时政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经常会针砭时弊,讥讽朝政。所以,这首诗,看似写景叙事,也许另有一层深意在里面,颇有些讽喻之意,当然这只是臆测,并无实证了。但诗人既然是江湖诗派中人,写诗写景自然不是光为应景而作了,多少有一些深意里面的。
三、后人把这首想歪主要是后面这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关键点自然是红杏出墙四个字了。其实这话也并非诗人独创,
唐代诗人吴融就写过此类的诗《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五代时期诗人冯延已作有《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诗人红杏就有隐喻为女子之意。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可见这四个字并非原创了。那么红杏出墙后来变成了偷情出轨或思春的代名词,据记载好象一个话剧有关,宋代本《西山窟鬼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其故事讲的是女子李千金和裴少俊不顾礼教,冲破束缚向往自由恋爱的爱情故事。而红杏的花性特点也正符合女子的娇柔多姿的特点了。所以就由此及彼了。至于诗人在创作时是否有些联想,无法考证。但红杏出墙映衬的是无拘无束的个性,与小扣柴扉,关不住遥相呼应,红杏想出墙,关是关不住的。还是能隐隐感觉到有一股讥嘲之意在里面的。
至于为何把他想歪,其实上面的三点也算是一种解答吧,即和诗人有关,也和后人的无限延伸和发挥有关。
以上所言,纯属个人之见吧。不喜勿喷。
我的看法是,多是对有风流韵事人的比似语。
第一小扣柴扉久不开可直观里面有秘密;
第二红杏出墙可与桃花梨花比似,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梨花一枝春带雨都是比喻与美人相关的诗句。
现在用这些不忌讳语言对美女的称呼都成习惯性!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游园不值叶绍翁古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