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都有什么民俗活动(传统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请说一说你的家乡清明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吗?)

网友提问:

传统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请说一说你的家乡清明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吗?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清明节)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一是自然节气。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段。

二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兼具踏青郊游与扫墓祭祖两大礼俗主题,内容丰富,传承有序,至今不辍。

自打懂事起,我老家福建的清明习俗就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清明节也是孩提时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清明前几天,家里就准备一些祭祀物品:金银元宝(纸钱)、红蜡烛、酒壶酒杯、鞭炮、贡香……干鲜食物、宰鸡、炸鱼、买芝麻光饼,等等。小孩子们当然最喜欢的就是能吃的祭祀物品。

清明节前后都可以,我家一般会在清明节前或当日,用竹篾篮子装上祭祀物品,叔伯几家每家各挑一担(两蓝字),带上柴刀、锄头,一起到爷爷奶奶的坟墓祭拜。

大家一起割掉坟头坟堆和旁边的杂草,在坟堆上添些土,把墓碑上的字用红漆描新,然后摆上祭品,酒杯倒满酒摆好,点上红蜡烛和贡香,烧金银元宝(纸钱),然后按长幼顺序跪在墓碑前给爷爷奶奶磕头,礼毕,放鞭炮,阖家一起坐在坟墓边,一边分享祭祀食品,只要吃光饼夹五香五花肉,一边听长辈们回忆爷爷奶奶的往事,那是多么亲切温馨的时刻!

通常情况下,尝过了自家的祭祀食品后,孩子们还会循着鞭炮声,朝着烧纸钱的青烟起处,跑到附近山坡别家坟墓,去分享别人家的祭祀食品。这是孩子们在清明时节喜欢的事。

附上本人原创的有关清明节的词一阙,愿大家不忘优良传统,不忘孝道亲情。

鹧鸪天–清明心祭

逝去元知万事空,遗身羽化入苍穹。

尽心行孝遵伦理,追远怀思重世风。

殇别后,忆尊容,多番梦里又相逢。

今生只憾离家早,未报亲恩几万重。

其他网友回答

老家清明节最著名的民俗就是“轧蚕花”,摸“蚕花奶奶”——摸养蚕少妇的胸脯。据考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老家地处江南水乡平原,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千百年来都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老底子,养蚕是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句老话,吃饭靠种田,花钱靠养蚕。意思就是,种田有实物收入,可以让一家老小吃饱饭,包括油盐酱醋茶;现金收入靠养蚕。上世纪八十年代,春秋两季蚕,一张蚕种可收茧子七八十斤,一担(100斤)茧子收购价在两百元左右。一户农户一季至少养蚕种三张(最多的超过十张),两季蚕四担茧子,收入800元左右。当时国企普通工人月收入不过三四十元。再往前,养蚕在农民家庭收入中的比重更高,茅盾的《春蚕》就真实地反映了旧时养蚕对于江南水乡农民的极端重要性。

养蚕如此重要,因此祈祷蚕花丰收是广大农民的共同心愿,于是就有了清明“轧蚕花”的民俗。清明节那天,方圆百里的男女老幼数万人集中到“蚕花娘娘”庙,女人头戴蚕花、男人上香许愿,祈祷一年养蚕大丰收。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摸蚕花奶奶”。

老底子,养蚕是全家总动员,但由于孵种技术落后,蚕种得靠女性贴身保温孵化。蚕种孵化质量,是蚕茧能否丰收的前提,因此家里负责孵种的少妇就得让人摸胸脯,“摸发摸发”,越摸越发。这么香艳的民俗,不火都难。

不过,摸蚕花奶奶绝对是门高难度高技术活儿,不是随便乱摸。要恰到好处,否则会被揍。具体怎么摸,我也不知道。我小时候,每年都能看到镇上有小青年,兴冲冲赶去,脸青鼻肿回来。不讲规矩,乱摸,结果被打了。城镇居民不养蚕,还乱摸人家,放在今天被打还算轻的,多半得治安拘留几天。

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政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轧蚕花”改造成“蚕花节”,取消了最吸引人的“摸蚕花奶奶”这一惹是生非的环节,并增加了诸如祭蚕神、游街、选蚕花姑娘等新内容。够热闹,但没了地方特色。

其他网友回答

泉州民间风俗重视清明节,是日全城及乡村男女老幼纷纷手提篾格篮,内备糕饼纸钱篾香红银硃及漆笔,上山扫墓,一时荒山古冢,聚然热闹,有添土者,有拾骸者,有献纸钱者,有烧冥镪者,纸灰飞扬,爆竹声喧,呼啸声与啼哭声,声声人耳,青山绿草,一时大有生气!惟以仁风门外之东岳山为全邑公冢之地最为热闹!清明节前后二十日内,均为上山扫墓之期。

而农家以是时新麦甫登,炒而舂粉和糖,如拳大,包以糯米皮,亦有舂豆为馅者,外裹笠叶谓之清明粿,俗称脚目粿,乡人提筐挈篮,分馈城中亲朋,诗人有戏咏脚目粿,诗曰“晶盘撑出恰如珠,说着佳名笑噬肤,奴辈祗媚太慰否,不知青眼尚垂无,立定脚根好做人,踬山踬垤要书绅,寄言年少踏青客,足下应须着眼频”云。

其他网友回答

老家潍坊昌邑的,在我们老家那里清明节通常叫做寒食节,意思是这一天不动火做饭,要吃冷食,是纪念一个叫介子推的人。

这一天最主要的风俗是扫墓,学校这一天通常会组织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家里人也会到先人坟上祭扫。

老家那边有清明节荡秋千的风俗,是那种圆盘秋千,像现在游乐场的转盘类的游乐设施,不过是人工推动的。一般是以村为单位搭一个,春分前后,地里的活还不多,村里就组织壮劳力搭秋千,因为要挖坑埋桩,是力气活。大多数搭两个秋千或者四个,多了推的费力且不安全。秋千搭好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几个小伙伴轮流推和玩。有的村里不搭秋千,村里的孩子就搭伙去别的村里玩,推一个攻关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去跟村里的孩子王交涉,两个孩子勾肩搭背一番交谈,求人的孩子一脸讨好,被求的孩子一脸得色。给一点吃食或者许以什么优厚的条件,孩子们也就加入了荡秋千的行列。

另外这一天还有斗蛋的习俗,就是用煮熟的鸡蛋互撞,撞不破的寓意身体强壮不生病。

清明节时已花开春暖,大多也会组织一些春游、放风筝、挖野菜等一些活动。

其他网友回答

老家江西赣州的,哈哈,江西老表一枚。清明节我们这土话叫“挂纸”,意思就是祭祖扫墓啦,是一个很传统很肃穆也很重要的节日,特别是老一辈,非常注重祭祖,这涉及到一种传统的继承和对已逝先人的缅怀纪念等等各种原因。

当然年轻一辈也是很看重的,我们村好多一些出远门去外面打工的也会趁这个时间回来扫墓,呆个两三天,扫完墓再背上行李出外打工赚钱养家,有担当有责任,蛮辛苦的,我觉得这些都是真正的汉子呀。

总结来说,我们这清明节最重要的要做两件事:

1.“挂纸”,也就是扫墓祭祖(我想清明节都要扫墓的吧)。我们村是在清明节那天全村人每家每户派一个或几个代表(其实是自愿想去几个就去几个,只要你爬得了山晒得了太阳),约好时间,带好工具,镰刀锄头啥的,因为祖先的墓有些会长一些草啊植物啥的,需要清理,锄头的话用来清理泥土,墓地两边或前面挖出小沟,防止积水,然后就一起上山扫墓。

一般上午九点出发,要到下午2、3点才能结束,要翻几座小山头,因为是村里人一起去的,每家的墓都是需要祭拜的,所以通常需要4、5个小时。

哈哈,这里要说一下啦,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去扫墓,带一个瓶子,里面放好树叶,摇一种白色壳的会飞的虫子,我们土话叫“荷树虫”,有时候会抓到彩色壳和黑色壳的稀有版,哈哈,立马成为小孩中的孩子王。不过,嗯嗯,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现在能看到这种虫子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吧。

2.做一种米果,我们这叫“道菜包子”。一种用糯米粉混合一点点槐树籽泡出的水(应该是这种,我们叫’槐花’)揉好,里面包道菜和肉末,味道不错。

道菜和梅干菜有点像,都是黑黑的菜干,味道有点不一样。我们这蒸扣肉都用道菜,跟梅菜扣肉很像,但应该不是同一种东西,我自己觉得,道菜的味道更好些,哈哈,家乡的东西,肯定好啦。

还会做一种“清明果”,看图。是一种绿色的米果,用一种有点像茼蒿的植物煮出的水混合糯米(似乎是这样)揉成的,味道不错,很健康,呃呃,非常通便。

扫墓回到家里都很累啦,就吃热乎乎的米果,一边填饱肚子,一边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一定一定注意防火,前些年我们这几座小山头因为清明扫墓就着过火,烧掉好多树,山头都变得光秃秃黑乎乎的。现在已经严禁扫墓的时候烧香烧纸放鞭炮了。我深感赞同。毕竟,祭祖扫墓最重要的是心意,过于形式化表象化反而不妥。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传统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请说一说你的家乡清明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