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优质回答
“封狼居胥”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分为“封”和“狼居胥”。
其中的“封”就是“封禅”中的“封”,祭天的意思。(“禅”为祭地。)
“狼居胥”是一座山的名字,地点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位于现在蒙古国的肯特山,也有人认为是位于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狼山。不管真实地点是在哪儿吧,反正“狼居胥”确实就是一座山。
所以“封狼居胥”的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这个地方举行祭天仪式”,而它背后涉及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远征匈奴、大获全胜的故事。
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再次发动征伐匈奴的大战,令卫青与霍去病各自领军,分两路横渡大漠,追击北部匈奴。此战中,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涉离侯,济弓闾”,跨过离侯山,度过弓闾河,进军两千余里,与匈奴的左贤王部接战,大获全胜,歼敌七万,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三王,此外还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官贵戚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击,来到狼居胥山,便在山上建造祭坛祭天,又在姑衍山建坛祭地,以彰显大汉军威。
此战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朝一举消灭了匈奴的剩余势力,从此北部边境的安全得到了长久的保障。
霍去病这一年二十一岁,英雄少年,真是不负冠军侯之号。可惜天妒英才,三年后(前117年)突然因病早逝,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问题:“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
前言 辛弃疾词有三重含义
我们最早接触“封狼居胥”来自于辛弃疾的一首词,辛词喜爱用典,因此读辛稼轩的作品没有一定学问读不下去,大多数人要仔细看注释才能搞明白背后蕴含着什么故事。
先看看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辛弃疾词中的“封狼居胥”有三重含义,下面一层层说一说:一、第一层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据说,自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后,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这次的封狼居胥是汉族政权的高光时刻,以胜利而告终。 当然,南宋的辛弃疾不会知道后面还有个朱棣为南宋雪耻。也来了一次封狼居胥。
二、第二层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刘裕父子的成败
元嘉草草 :元嘉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 ,仓促北伐,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趁势南下。
词中上阕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这里的寄奴是南朝宋的建国之君:刘裕。刘裕和霍去病一样,也是一个成功的军事指挥者。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这首词的上下阙用父子对比, 讽刺刘义隆的好大喜功,北伐失利。
三、第三层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第三层,是以刘义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两个典故来哀叹南宋被金国的欺凌。
四十三年:辛稼轩四十三年前, 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 。 当年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
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 朝野上下似乎忘记了过去,所以会有: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而辛弃疾自己呢? :
“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结束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因此有“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之语。
虽然辛弃疾主张北伐,但是对于当时的形式却有这担忧,认为当时的条件并不充分,有可能会出现“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的结果。果然,开禧二年(1206年)北伐失利。
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老街味道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优质回答
汉武帝时期疆域
汉武帝时期涌现了几个震烁古今的英雄人物,其中首推卫青、霍去病、李广,但他们三人却有着很多的恩怨瓜葛。简单来说,李广当年自杀,卫青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心中不平而击伤卫青,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又替舅报仇,杀了李敢。
李广之死
李广画像
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自己也曾经有这样的疑惑,他问一个算命的:“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意思是我李广自结发以来便开始于匈奴作战,大战、恶战我都曾经历过,但是论个人能力来说,我的几十个战友远比不上我,为什么他们都被封侯了,我却没有呢?分析下来,他认为在因为自己曾经用欺骗的方式杀害了800个降兵。
卫青墓
但是其他人却不是这么认为——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一次出征中,暮年的李广请缨出征,但是“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意思是汉武帝虽然答应给李广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却又认为李广年老而且“命不好”,便不让他带领主力部队与匈奴单于直接对战。于是,李广被安排称一旅偏师,对于这样的安排“(李)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最终因为军中没有向导而迷路,贻误军期。卫青要李广上军事法庭,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而李广最终因羞愤而选择了自杀。
李敢报仇
汉武帝雕塑
李敢是李广的第三子,在元狩四年的这次出征中,他以校尉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且斩首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部队凯旋归来之后,他得知了父亲的真实死因,对卫青有很大的怨言,必要报杀父之仇,“乃击伤大将军”。卫青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确实愧对李广,又可能是因为不愿与同僚作对,便没有声张此事。
李敢之死
霍去病雕塑
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卫青的外甥少年得志,是个暴脾气。他听说舅舅被人打了,就决心要报复李敢。有一次李敢、霍去病一起陪同汉武帝狩猎,霍去病抓住机会将李敢射杀,而“(霍)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意思是当时霍去病非常得汉武帝宠幸,汉武帝就对外宣称李敢是在打猎的时候被鹿撞死了,这事便不了了之。
霍去病远征地图
说起来,在这场纠纷之中,卫青是受汉武帝的命令,不让李广充当主力,对于李广之死,卫青也比较无辜。但是李敢袭击汉朝最高军事长官,霍去病又肆意妄为,杀害朝廷重臣,他们却都是有罪的。
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因为李敢打伤了他的舅舅卫青。
而李敢之所以要打伤卫青,是因为他认为是卫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飞将军李广。
这一切,要从汉武帝决心在元狩四年向匈奴发起大决战说起。
在这之前,匈奴时不时到边境来骚扰一下,汉武帝在位期间就有无数的骚扰记录,每次匈奴进犯,都要杀掠几千人,抢走不少物资。边民不堪其扰。
汉武帝在时机成熟时,决心一举解决边患,于是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另外一共还有非官兵的四万骑,分别从定襄和代郡两地出发,向匈奴进军。
卫青这支部队,李广是前军,赵食其是右军,公孙贺为左军,曹襄为后军。大军出塞没多久,就抓到俘虏,得知了单于的所在地,便下令追击。
按理说,李广作为前军,是先锋部队,可以更早地遭遇单于,战胜就能立下大功。
但卫青却在此时下达了一道命令,他令李广的前军去和赵食其的右军会合,然后再一起从东面进军,而东面不但路远,水源也少。李广一听当然急了,这不是拖延我的时机,故意不给我立功的机会吗。于是他反复向卫青请求自己继续担任先锋,卫青拒绝了。
卫青拒绝李广,有两个原因。其一,在出征前,汉武帝就暗示卫青,李广年龄大了,而且总是很冒险,不要让他影响大局。其二,左军的将军公孙贺和卫青关系很铁,前不久因为作战失利被剥夺了爵位,卫青把李广调去东路,是想让公孙贺和自己本部一起抓住单于来立功弥补。
李广自然十分生气,气鼓鼓地就走了。
果然,卫青和公孙贺部首先遇到了匈奴单于的大军,大战一场,双方死伤相当,单于逃走,卫青追击了两百多里,最终没有追上,但斩首匈奴九千多,并在匈奴的城中补充了军粮,开始返回。
而李广和右军会合后,却因为道远迷路,没有赶上作战,只是遇到了已经返途中的卫青大军。卫青令长史责问李广延误的过错。
李广喟然对手下道:我从结发之年起,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天终于有机会遭遇单于,却被大将军调离,因为路远而失期,可能这就是天意吧。我已经六十多岁,终不愿面对刀笔吏的责问。于是引刀自刎。
与卫青这里的惨胜相比,霍去病的军队可谓是一路高歌,行进两千余里,俘虏匈奴王三人,各级官员八十三人,斩首七万四百四十三,封狼居胥山,一直到达贝尔湖边而凯旋。而其中,李敢作为霍去病的大校,也立下大功,封为关内侯。
第二年,李敢得知了父亲的死与大将军卫青有关,怒而将其打伤。不久,霍去病就趁狩猎时将这名手下大将射杀。
所以这一场大决战,虽然解决了匈奴在南部边境的势力,但汉朝自身代价也不小,失去了两位名将,同时出塞的十四万匹战马,回来时只剩三万匹,国库也因此空虚,一段时间之内再也组织不起如此规模的战役。
汉朝名将霍去病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英年早逝呢?他建立的功业有哪些?
优质回答
公元前126年冬,匈奴左谷蠡王伊稚斜弑兄篡位。被匈奴扣留13年的汉使张骞趁乱逃跑。路上遇到手拿南宫公主血书的敦煌部落公主祁连,两人结伴而行,遭到伊稚斜大军的追杀。危机关头,被深入匈奴腹地侦察的大汉羽林郎霍去病等人救助。伊稚斜的倒行逆施引起当年结拜弟兄霍去病的反感,两人恩断义绝,反目成仇。前太子于单降汉被封,更令伊稚斜火冒三丈,发兵伐汉,一时边患四起,烽火连天。
张骞的回归,更坚定了汉武帝打通西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想,决定改变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以战终战,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问题,漠南之战随之拉开序幕。十七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仅率八百羽林健儿,一战成名,勇冠三军,被封冠军侯。其他六路大军均无建树,右将军苏建全军覆没,前将军赵信叛汉。赵信建议伊稚斜退避漠北,以逸待劳,围歼汉军。霍去病却建议汉武帝出其不意,釜底抽薪,决战河西走廊。两次河西之战,匈奴右贤王势力彻底被歼。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中途哗变。危急关头,霍去病孤身闯敌营,威慑敌人,顺利受降。
河西之捷令伊稚斜恼羞成怒,发兵侵入边塞五郡。汉武帝将计就计,派霍去病、卫青两路大军发动漠北之战。伊稚斜诱霍去病决战,不想弄巧成拙。汉军改变原计划,霍去病兵指左贤王,一路凯歌,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伊稚斜在卫青的打击下,仓皇逃窜,下令在水源下疫毒,阻止汉军。前将军李广失期,卫青派人查问实情,李广不愿受刀笔吏污辱,自刎。
丞相李蔡因侵占皇陵自杀身亡,李敢闻之,将父亲、叔父之死怪罪卫青,怒刺卫青。为维护军纪,霍去病在甘泉宫狩猎场射杀李敢,犯死罪。霍去病擅杀李敢、私放天马令汉武帝盛怒,令其前往朔方修行思过。长期征战令霍去病身体严重透支,加之思虑过度,所饮匈奴投河疫水病毒发作,不幸病逝。汉武帝异常悲伤,下诏国葬,陪葬茂陵,追谥为景桓侯,造墓祁连,调遣边境五郡铁甲军,排列成阵,护卫陪伴。让历史永远记住这位为国捐躯的传奇英雄!
文天祥诗“昔趋魏公子,今世霍将军”这个魏公子和霍将军各指的是谁?
优质回答
文天祥在《指南录·杜架阁》中写道“昔趋魏公子,今世霍将军,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这句诗道出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也指出了人们相交的一个重要原则: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诗中魏公子是指战国时代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霍将军是指金朝末年红袄军领袖霍仪。魏无忌与霍仪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看惯了人们的趋利避害本性。
魏无忌窃符救赵后,魏国容不下他,于是他带着门客投奔赵国,赵王赐给魏无忌五座城做封地。赵国有平原君赵胜,他也养了门客三千,赵胜一直想跟魏无忌争战国第一公子名号,因此他暗中招揽魏无忌的门客。在赵国的魏无忌只有名气,没有权势,于是他的门客纷纷离开魏无忌投奔平原君赵胜。
后来秦国大举攻伐三晋,魏王在危急存亡之秋召魏无忌归国,并赐大将军权柄。魏无忌当了魏国大将军后,其余五国纷纷入兵,加入魏无忌领导的反秦联军之中。这时原先离开魏无忌的门客纷纷再次来投,要在魏无忌手下大展身手,出谋划策。破秦后,魏王怕魏无忌夺权,就剥夺了魏无忌的军权,并将其幽禁。魏无忌的门客再次选择离开他,在失落中无忌纵情酒色而死。
崇庆元年,霍仪随刘二祖起义抗金,建立了红袄军,根据在沂蒙山,贞佑三年,刘二祖受伤被俘杀。红袄军余部由霍仪、彭义斌率领,不久石圭、夏全来投,并相约生死与共。贞佑四年,金朝同知防御事仆散撒合、纥石烈桓端将红袄军击败,霍仪战败身死。石圭、夏全率部降金,彭义斌率余部联合兖州郝定,投靠李全。
如何评价霍去病?
优质回答
霍去病不是一个长于兵家理论的将领,他甚至对此不感兴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个爱兵如子、能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将领。相反,他在历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关心士卒的饥寒饱温而闻名。他出征之时,汉武帝曾遣太官将几十车食物送至军中,但在引军归来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有时士兵粮食匮乏,甚至因饥饿而不能举手,但霍去病还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显而易见,霍去病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家。然而他却能够做到战无不胜,军功远远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再次,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如漠北之战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敢,加上优良的装备,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他们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捕捉战机,创造战机。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劝。
霍去病,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的名字,他多次以少胜多战胜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位少年将军,杰出军事家。他与卫青并称“帝国双壁”,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霍去病给人的形象永远是白马银袍,英武神勇的少年英雄,他只活了24岁,是如巴顿一样,他是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的英雄,他用兵来如急雨,去似狂飙,出神入化,犁廷扫穴般驰骋往来于匈奴腹地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每战必胜,是史上真正的不败战神。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这霍去病的身世同卫青一样,他是卫青的外甥,母亲叫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家一个贫贱的女奴,父亲霍仲孺是个县衙小吏,但坚决不承认自己与女奴私通,于是,这霍去病便顶着这“私生子”的帽子,来到了这人世间。
值得庆幸的是,他虽然出身于奴婢群中,但随着姨母卫子夫当上了皇后,他也随着卫氏家族的平步青云而改变了命运,并得以左右在汉武帝的周围,在18岁时,首次随舅舅卫青,以骠姚校尉的身份北击匈奴,开始了他神武的战争生涯。
他率领卫青给他挑选的800名骁勇骑兵,一往无前的向北杀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也不知走了几百里,发现了匈奴的营帐,霍去病身先士卒,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大获全胜。此战意外地斩杀匈奴数千名,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及相国等大人物,出奇制胜,勇冠全军,所以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冠军一词由此而生。
接着在河西战役中,霍去病依旧威武,跃马挺枪,横冲直闯,汉军所至,势如破竹,战我者败,挡我者死,大获全胜。并在打通西域之路的第二次河西战役中,孤军深入,过居延,穿月氏,越祁连,闯大漠,战果辉煌。最终受降数万匈奴部族,此役使大汉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面向中原,筑坛而拜,凯歌而还;而匈奴人只能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当他奏歌凯旋时,汉武帝派人赐给他美酒几坛,他不独享,而是把酒倒入井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一起共享胜利的喜悦,从此,这儿出现了一个永远的城市,它叫“酒泉”;当汉武帝因他的战功要给他盖豪宅时,他连一句感谢话也不会说,只轻轻地吐出了八个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以他的豪情婉谢推辞。
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了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和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它伴随着一代名将霍去病传唱了几千年。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雅士因他的这句话,写下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来赞颂他的功绩。
霍去病,战神无敌,他在西汉的历史上书写了属于他霍去病的时代,他使饱受匈奴侵扰百年之苦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有去病,国家安定,百姓安心,此乃英雄也。
大气磅礴、勒石飞扬的野性时代铸就了英雄,成就了霍去病,但是天不假年,他在最辉煌的光环下匆匆而过。英雄的生命只停留在最青春美好的年华中。短暂的人生给世人留下无限遗憾。
霍去病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全部来自他的盖世武功,其实他还有鲜为人知的性格特征,此文开头所说的那从来也不承认为其父的霍仲孺,当霍去病立下不世功勋后,母亲卫少儿将其身世告诉他,按说他对这不负责任的父亲完全可以不管不问,甚至还可以憎恨。但却大出人意料,他来到这个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面前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言之甚切,情之动人。随后为这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后来,霍光成了汉武帝的托孤顾命大臣。
但在另一方面,他却也是一个眼中不容沙子的狂燥青年,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一直跟随霍去病拼杀疆场,屡立战功,并被封为关内侯,但他将其父自刎归咎于卫青,并打伤了卫青。卫青为人宽厚仁慈,便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不久之后,霍去病知道李敢打伤舅舅卫青一事,便想为卫青报仇。在汉武帝一次狩猎活动中,暗箭将李敢射杀。由于汉武帝此时正宠信霍去病,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这一事件给霍去病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污点。
人无完人,霍去病这一所为毕竟是瑕不掩瑜,我们依旧记着的是他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封狼居胥的英豪身姿;记住的是他横刀立马,驰骋大漠,所向披靡,血染征袍的少年将军的威武形象。残阳如血,将军不朽!
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谢邀。
霍去病,西汉名将,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
武帝时期,匈奴攻扰北方诸郡,霍去病于元狩二年(前121年)两次率军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元狩四年,霍去病与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控制了河套地区。
汉武帝曾为他建筑府邸,他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霍去病一生曾先后六次出击匈奴,17岁时第一次出征,就独自率领800精骑斩杀匈奴2000余人,一战被封冠军侯。之后他席卷千军、横扫大漠,杀敌无数,成为让匈奴闻风丧胆之战神,其率大军一直打到贝加尔湖畔,将匈奴彻底扫出了漠南。
他是为战而生,在扫除匈奴后,好像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4岁就暴毙身亡。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正史中称之为病亡,病因也语焉不详,从而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至使留下一历史谜团。
汉武帝对霍去病英年早逝,非常伤心,厚葬了霍去病后,让其儿子霍嬗承袭了冠军侯爵位。6年后,霍嬗随武帝登泰山封禅,回来不久暴卒。命运多舛之英雄父子如此短命,令人扼腕叹息!冠军侯的爵位无人继承,自此废除。
霍去病自此绝后,(霍光曾过继给霍去病一个孙子,后也自杀)他用自己家族之命运和无数将士的鲜血生命换来了大汉边疆400多年的稳固安宁!
霍去病得到重用是在西汉年间,当时卫青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他屡次派兵出征匈奴都大获全胜,而霍去病就是卫青的外甥,后来霍去病也开始奔赴战场为国效力,而当时的霍去病其实年纪还比较小,只有十七岁而已,这样的年纪出征战场却屡次获得战功,他突出的表现让汉武帝大嘉赞赏。
可以说霍去病天生就是行军打仗的材料,他在作战期间十分勇猛,也可以准确的分析利弊,并制定合适的作战策略,所以当时霍去病在众多将士中地位很高,他也得到了大量的封赏,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后来霍去病却英年早逝,他在二十三岁时就离世了,想到他曾经首次作战时斩获八百匈奴的辉煌战绩,不免让人感到惋惜,可是奈何霍去病的命不长,无法继续为大汉江山效力。关于霍去病的离世,在史记中有相关记载,可是让人们感到疑惑的是,当时关于霍去病离世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几句,没有详细记录他的死因,而是着重于交代他的后世这些场面话,那么霍去病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霍去病是因为疾病过世,虽然霍去病在去世时年纪不大,但是他经常外出打仗导致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霍去病因此而患病,当时霍去病在作战期间经常都是在荒漠中跋涉。霍去病的战斗力极强,所以匈奴人知道硬碰硬是无法击败霍去病的,所以就只能通过水源来做文章,他们将汉军饮用的水源做了手脚,将大量因为瘟疫病死的动物尸体放在水中,后来霍去病等人饮用后就得了瘟疫,所以按照这种说法来看霍去病就是得瘟疫过世的。
可是也有人对这种说法不认可,如果霍去病真的是得瘟疫死的,为什么不照直记录,而是搪塞过去呢?为此就有人推断霍去病的死其实是缘于政治斗争,虽然霍去病是卫青的亲戚,但是在权利相争下是不论亲情的,而当时的霍去病年少有为,将来成长空间更大,可是反观卫青,他年纪比霍去病大,眼看着霍去病的势力不断增大,马上就要超过自己,所以有人想要除掉霍去病。
根据这种推断的说法,除去霍去病的人有可能是卫青的妻子平阳公主,她担心霍去病会威胁到自己丈夫的地位,所以就不择手段将他杀死,而关于这种政治斗争真相,司马迁没有按照实情记载,但是也不想扯谎,就只能遮掩过去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霍去病简介及生平事迹】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