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其作品主要是什么?
优质回答
唐朝的诗词冠绝古今,成名诗人更是不计其数,这个时代是诗人井喷的年代,多少古诗名句,流传千古,被够人所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下面我介绍几位颇有代表的诗人;唐代三大诗人和初唐四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够人美誉为“诗仙”。他的诗风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其人豪爽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广交天下朋友。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等。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诗风程序顿挫,忧国忧民,读其诗犹如读史,他的诗记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一生创作诗篇1500多首,其中很多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期代表作“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以及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等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被人称为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清晰通俗,,有“诗魔”美称。诗风通俗易懂,形象鲜明,政治讽喻。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等。
王 勃,唐朝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杨 炯,唐朝著名诗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卢照邻,唐朝著名诗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骆宾王,唐朝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世狂欢,唐朝的强大国力与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诗人3700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多首。这个朝代文人名仕辈出,诗人最好的年代,犹如过江之卿,延绵不断,千古名句更是犹如大河大江之水滔滔不绝,川流不息。
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其主要作品是什么?
诗歌号称文学之母,我国历来是诗歌国度,唐代近300年间,诞生了一大批诗人,他们把诗歌一步步推向了高峰,为后人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滋养了一代代读者。除了要考虑诗歌水准,对诗歌语言的贡献,诗人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之外,个人的喜好和认知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经过多年领悟,我认为唐朝著名诗人有:
一 李白: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
二 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
三 白居易: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为龟兹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他的父亲曾任襄州别驾,早逝。白居易幼年聪敏过人,五、六岁开始学诗。他10岁时,又逢河北、淮南的几个节度使发动叛乱。主要作品:《长恨歌》。
四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
五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祖父迁居郑州荥阳,商隐生于其父做获嘉县令任所,3岁随父居浙江,度过6个春秋,10岁时,其父病故,随母返回故乡。自述当时境况为:“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从叔李某,不从禄仕,商隐与弟此后数年由从叔“亲授经典,教为。主要作品:《李义山诗集》、《无題》等。
六 王昌龄: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贯旧有三说:太原、京兆、江宁,《旧唐书》昌龄本传以昌龄为京兆人,较为可信。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主要作品:《王昌龄集》、《出塞》。
七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被誉为诗杰。孟浩然是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代表人,其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
八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主要作品:《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九 杜牧: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十 陈子昂:唐朝著名诗人
陈子昂 (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 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生平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 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 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 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主要作品:《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
十一 王之焕:唐代著名诗人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十二 岺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岑参主要作品:《岑嘉州集》、《岑参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三 李颀: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主要作品:《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
十四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主要作品:《神弦曲》、《雁门太首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十五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主要作品:《燕歌行》、《别董大二首》、《精卫》。
十六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今德清武康镇清河桥)人。生于昆山(今属江苏),少时居嵩山读书。及长,在湖州参加诗僧皎然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性狷介,与韩愈交谊颇深。唐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十二年始中进士。时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主要作品:《游子吟》、《征妇怨》、《感怀》、《伤春》。
十七 宋之问:初唐著名诗人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 656年),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主要作品:《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廋岭北驿》等。
十八 刘长卿:唐代著名诗
刘长卿(709~7) 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主要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
十九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主要作品: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吟”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以上内容本人亲自归纳、整理,
不到之处,请见谅。
谢谢大家!
怎样欣赏李商隐的唯美五绝《天涯》?
优质回答
此诗冠上“唯美”二字,不仅俗了,还恶心了一把李商隐。
来看这首诗: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料想题主读了此诗,只解了字面意思,见他又是写春日,又是写莺啼,又是写泪,又是写花,难免觉得如锦绣画图,春风十里,异常唯美。
可他字字所写皆是苦痛,满是惆怅,你若觉得这很美,只因为你不是那个在天涯的人。
他们也有他们的寂寞和痛苦。 夜深人静,从大醉中醒来,忽然发现躺在自己旁边的是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这种滋味你有没有尝受过? 在欢呼和喝彩声中,一个人回到家里,面对着漆黑的窗户,只希望快点天亮。 这种心情你有没有想到过? 今宵花天酒地,狂欢极乐,却连自己明日会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甚至连今宵酒醉在何地都不知道 杨柳飞舞,晓风残月,这种意境虽美,却又美得多么凄凉,多么让人心碎? 这种欢乐,你原不愿意享受?
这段话出自《三少爷的剑》,正如李商隐的这首《天涯》,天涯落日,对旁人来说只怕美极了,李商隐把它写得也美极了,可若把你换成李商隐,你还会觉得美吗?
一个人禹禹独行,在明媚的春天里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一个人落魄潦倒,走到暮色苍苍,看着夕阳西下,不间断不停歇的周而复始。
一个人仰着头,看着残红谢尽,只有最高处枝头上剩下的那一朵孤单寥落的余烬。
没有人来,没有人知。
欲诉无人,欲哭无泪。
偏偏这种时候还有莺儿的叫声传来,如果莺儿会哭,它一定是为最高处的那支花哭泣的。
生在高处,不合时宜,遗世独立,便难免遭受风雨摧残,迟早都是陨灭败落的。
命运的大手左右着一切,再拔尖的,再美好的,终会破碎。
美吗?
我只感觉到百转千回又无能为力的怅惘。
李商隐文采斐然,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又何尝不是那支最高花呢?
———丸———-
文:祁门小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想不到这残存的一丝激情,却在《天涯》里全然消失。这是为何?什么意思?
同是李商隐的诗歌,《天涯》同《乐游原》相比,四句皆悲叹,有如杨致轩的评语所言:“意极悲,语极艳。”原诗如下: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斜”:在古代读“xia”,今时读“Xie”。固此,诗中“涯、斜、花”三字押韵,显然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目的:
《天涯》是借景喻自,其写作手法很独特,采用了一种“曲喻”(曲折的比喻),它表达了作者人生之挫败和希望破灭的伤感。诗中四句皆是他在失意流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虽语句精致,然则意境悲凉,不唱春歌,却泪洒春泥。
全诗意思:
繁花似锦的春天里我独在天涯,想不到天涯的红日也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的话,请替我酒向那最高枝稍顶上的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李商隐经历的也确实如此,那么他的这首诗《天涯》该如何赏析呢?
字词释义:
通读全诗,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重复的字为“日”,前一个“日”字,是指时日,后一个“日”字是指落日;重复的词组为“天涯”,头一个“天涯”是遥远的边陲,后一个“天涯”是指眺望中的天边。“最高花”是指开在树稍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天涯”复用,采用的是“顶针”手法;“莺啼”,本来是宛转悦耳之声,但作者视为悲鸣似不妥,然早有杜甫“感时花溅泪”佐证了是可以的。
全诗赏析:
首句平铺直叙,将春光之美与羁旅之愁相交织,偏“日又斜”意味着向晚,一天又过去了。春日越是美妙,而诗人却落魄江湖,心生惆怅。
“莺啼若有泪”,是一种想象,也是诗人有所寄托而言之。然“最高花”,上无庇护,历经风吹雨打;同时,它也是最后盛开的花,即意味春天逝去,这与李商隐人生际遇相吻合。
总之,《天涯》暗喻诗人沦落天涯,又值残春日暮之境遇,而鸟无意人有情,伤春伤时伤自身!
李商隐的生平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一生是比较曲折和压抑的,可以用“腹有才华空余恨”这句话来总结。追溯其根源,却是因为他的婚事。而一提到这位诗人,我们就会想到他那些流传至今的诗句来:
《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约813年-约859年),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在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商隐进士及第,后来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由于婚后卷入了政治旋涡而一生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9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少年、青年时期
在李商隐10来岁时,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了,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故乡河南。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时常要靠亲戚的接济。由于李商隐是家里的长子,也就肩负着支撑门户的重任。年少时期的艰苦生活,使李商隐拥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让他养成了敏感、忧郁的性格。
少年时期,他在一位同宗叔父的悉心教导下,很快就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在他16岁时,就写出了《才论》和《圣论》两篇文章,深受一些士大夫的赞扬。其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太和三年(公元829年),令狐楚聘请李商隐担任幕僚。因此,李商隐那时候也才有了机会挣得一些银两来贴补家用。
令狐楚是李商隐的第二位伯乐,在李商隐的一生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令狐楚不仅传授李商隐骈体文的创作技巧,还资助他的家庭,并且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们多来往。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不仅在学识上突飞猛进,还获得了极大的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李商隐在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曾写了一首名为《谢书》的诗,表达了对恩师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一桩婚事引发尴尬的官场生涯
要想考取功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商隐经过了十来年的失败,终于在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才考取了进士。就在这年年末,恩师令狐楚不幸病逝了。悲痛的李商隐和令狐家的子弟一同料理了令狐楚的丧事。
在唐代,朝廷对于考取了进士的士子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而是还要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才决定是否安排职务。不久,李商隐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非常欣赏李商隐,还把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王晏媄温柔美丽,李商隐和她感情极好。然而,正是这桩看似美好的婚事,将李商隐卷入了无情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因为与当朝宰相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另一方面,李商隐恩师令狐楚和子弟们却属于政治上敌对的“牛党”。因此,他这桩幸福的婚事,成了他背叛恩师的“事实”。
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举办的授官考试,结果被莫名其妙地除了名。次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终于得到了一个小小的职位——秘书省校书郎。没过多久,就被调到弘农(今河南灵宝)担任县尉。
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了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使他感到非常屈辱,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凑巧的是,孙简正好被调走,来接任的姚合劝慰李商隐,最后他才勉强留了下来。但他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了,第二年,他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李商隐又设法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官职虽然比三年前的还低,但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秘书省虽然远离京城,但却容易得到朝廷的关注。再加上李商隐支持的宰相李德裕已被武宗授权全权处理朝政事务,因而,李商隐也满怀信心,期待受到重用。
然而,李商隐重入官场不到一年时,母亲却去世了。这种情况,他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也就是说,他不得不和唾手可得的好运擦身而过了。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也在讨伐藩镇叛乱中病故,这让李商隐的处境更加艰难。在守孝的三年中,正是李德裕在朝中最辉煌的时期。
当守孝期满后的李商隐回到秘书省没多久,随着武宗的去世,李德裕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上升的阶梯了。宣宗李忱即位后,在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对朝廷重职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因此,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都黯然下台。在宣宗的主张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也有两件喜事。一是,35岁的他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二是,他的堂弟李羲叟中了进士。但是,李商隐也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不可能从“牛党得势”中得到一点点好处。于是,在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他应邀到桂林去给桂管观察使郑亚当了幕僚。
不到一年的时间,随着郑亚再次被贬,李商隐也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秋,李商隐回到京城长安。在潦倒之际,曾经试着写信给已故恩师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希望他看着旧时的情分上能给予帮助,但是遭到已经得势的令狐绹的拒绝。心灰意冷的李商隐后来通过自己考试,才当上了盩厔县尉。
没多久,李商隐又被调回京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青睐,邀请他去徐州任职。然而,一年多后,卢弘止就病故了。李商隐不得不再次另谋生路。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春夏交替时节,李商隐的妻子王晏媄又不幸病逝。这给李商隐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李商隐和妻子间感情深厚,但他经常奔波在外,因而对妻子一直都有一份愧疚之情。他笔下的很多爱情诗句,都是为这位贤妻有感而发的。
入秋后,李商隐接到了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的邀请,希望李商隐能随他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参军一职。李商隐接受了这份新职,于十一月到了梓州。在这里,他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除了在工作之余经常与当地的僧人交往之外,还捐钱刊印佛经。甚至,他还想过要出家为僧。在梓州的这几年,也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静的时期。
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并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丰厚。三年后,李商隐被罢职后回到故乡。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秋冬之际,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在诗歌上的成就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远大抱负无法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愤懑与不平。因而,在后人收录的《唐诗三百首》中,他的诗作就占了二十二首,数量位居第四。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有600首,主题可分为这几类:
触及时政的咏史诗
爱情诗
田园诗
抒怀咏物诗
晚唐时期,那时的诗歌在前人的光辉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以又将唐诗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也因此,李商隐在诗坛的地位颇高:与杜牧齐名并称为“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他的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都排行第十六,又并称为“三十六体”。
皇室同宗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在多篇诗歌和文章中都有过申明,但这种做法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利益。经清末钱塘学者张采田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并没有官方的正式属籍文件来佐证。因而,在史学界通常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比较遥远了。
不知朋友们对李商隐的哪首诗印象最深刻呢?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
李商隐的一生命运悲惨,求得仕途而不受重用,深陷牛,李之争。恩人令狐楚是“牛党”岳父王茂元是“李党”受排挤,牛,李得势皆不用他,郁郁寡欢,爱情虽不如意却不曾后悔。
李商隐是冷门诗人嘛?
优质回答
历史上好多诗人或者文人,有的人可能是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就觉得人家冷门,人家没有知名度,其实是自己见识少而已。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当然不是冷门诗人,不但不冷门,而且是一个名人。为何这样说,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就。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他生于中唐后,生逢乱世,他的作品揭露和批判当时的藩镇割据和上层统治者组织的腐朽糜烂。比如《有感二首》等。虽然只有四十几岁,但是历经了好几代皇帝。
他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他的咏史诗多是托古以斥时政,如《贾生》、《隋宫》等。
他的骈文在当时非常出名,但是他还是以无题诗著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风格独特。好多人说他的诗用典太多,所表达的意旨比较隐晦,但是这也是他的一个风格特点。
李商隐部分诗作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李商隐比较有名的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句诗就引用了庄生梦蝶和杜宇称帝典故。
李商隐引用了庄周梦蝶,表达了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之意。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在二十五岁时经人推举,中进士。后来陷入牛李党争,在官场异常失意,这首诗把诗人郁闷心境表现了出来。这首诗也一直被人广为传送。
诗里的原野风光美好,只是已经到了黄昏。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时候的繁荣,好似也预见了晚唐社会的危机。
金光灿灿的夕阳余晖,真的是美景,让人陶醉。只是预示着人到了晚年,以前的良辰美景早已经逝去,只留下回忆,就如同夕阳的美好,只是可惜已经接近了黄昏。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李商隐的诗比较隐晦,他写的情诗,只是表达相思,看不出所想、所思是谁,就是感觉情深意重,也透着无法和自己相爱之人在一起的悲苦。这大概和封建社会的制度也有关。
相见很难,分别更难,用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更加衬托出诗人的思想。只能是相思,流泪,却无法在一起。
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成为千古名句。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虽然只是写了昨夜一起相聚的欢愉,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地点,只是用环境来烘托诗人的心意,但是读起来确是回味悠长。
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但是彼此的心意是相通的。在那美好的夜晚,彼此一起,风光无限美好。但是,今日依然分开,只能是彼此相思。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只能说没有期,在这巴山雨夜,只能是把对亲友的怀念寄寓诗中。
什么时候能够坐在一起秉烛长谈,一起诉说想念之情,真的是无法回答。
这首诗语言朴素,但是流畅,也是情真意切。
李商隐骈文的文学价值,以及诗的成就都是很高的,所以不存在冷门只说。
可不算啊,他是晚唐和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作品众多在国外的影响也很大。
李商隐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无题诗?
优质回答
我以为,可能是设置标题的水平可能比较差。还有可能是有难言之隐。
当然,随便你怎么说都可以。
反正,他就喜欢写。
个人意见。
你觉得呢……
静夜沉沉,寒星点点,面对着书斋轩窗前的那一盏昏黄的烛光!也许当时的他,情怀思绪,自己也讲不清!说不明!道不尽!实在是难以命之以名!虽有诗句飞跃笔端纸上,但个中的滋味酸楚!谁又真的明了呢!
如何赏析李商隐的《春雨》?
优质回答
赏析,李啇隐(813一858)晚唐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其其诗深情,缠绵,绮丽,精巧,春雨,李商隐,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腕晚,…残犹得梦依稀。玉珰臧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赏析,)这首诗题为春雨,但非写自然之春雨,实写心灵之春雨,是借助飘洒迷茫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成梦,缄机寄情。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十分清晰明丽,象与境暗暗契合。优美动人,缠绵悱恻。
李商隐的《春雨》并不怎么出名,相对的被人们淡忘了。
首联怅望新春白裕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怅卧之余,想起曾经的欢会处,而今已寂寥冷落,再也看不到伊人的踪影。(白门是古时男女欢会的场所)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想那次相会后,再度远望那熟悉的红楼,我已沒有勇气再走进它,只能隔雨凝望,我不知站了多久,直到灯火亮了,雨从亮灯的窗口飘过,像一道珠帘,我才不得不孤独地走回来。颈联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远方的伊人也应为春暮伤感吧,我们只有在残宵的梦里依稀相见了。尾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我欲寄书并奉上玉珰作为信物,但阴云万里,鸿雁能传得到吗?
此诗的写作手法:以飘洒迷蒙的春雨,依稀的梦境,暮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融入诗人的迷茫心境,烘托诗人寥落思念之情,浑然一体。在字词上红对冷,珠箔比雨帘,无尽怅惘再万里云罗,把感情.景物.色调.气氛融合在一起,使全诗凄美生动,真挚感人。
至于诗人所咏的那个对象是谁?洛阳女子?东诸侯取去?已无从考证,也无须考证。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李商隐简介资料】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