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是可忍,孰不可忍
原意: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根据孔子为人修养可知其本意并非告诫后人什么忍或者什么不忍的观念,而是慨叹季氏的背礼之道,以喻后世,僭越之道起于微小。
八佾,宫廷乐舞制,八人一行为一佾,八佾则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该是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季氏,即季孙氏,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之首。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桓控制鲁国政权,权势滔天,尤其是季孙氏位高权重,甚至发展到赶走鲁君,摄行君位的地步。鲁昭公就被季平子赶到齐国,鲁哀公也被赶到卫、邹、越等地,而鲁悼公时期,三桓强盛,公室弱小不堪。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钱穆在《孔子传》提供了两种解释, 一是说既然僭越季氏可忍为之,那么逐君弑君亦在季氏可忍而为之列,二是季氏僭越,犹可忍而不治,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
成语故事
在奴隶社会中,等级制度在奴隶主阶级内部也十分森严。
按照周礼规定,演奏乐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组成的乐舞队进行演奏和舞蹈;诸侯则用六佾,共四十八人;卿大夫用四佾,共三十二人;士则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十六人。
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规定,就是违反了周礼,应该受到惩罚。
当时,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为卿,权重势大,操纵着国家政权,国君实际上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作为卿大夫,他本来只能用三十二人的乐舞队,可是他自比天子,便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和舞蹈。
这件事被孔子知道后,认为季平子破坏了周礼。
有一次,孔子谈论季平子,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孔子说: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里违背周礼,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舞蹈,对这样的愉悦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职业的乐舞队奏乐舞蹈人员是不能容忍!(原文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后来,人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一章,原文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就原文而言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说既然僭越季氏可忍为之,那么逐君弑君亦在季氏可忍而为之之列; 第二种解释则认为是季氏僭越,犹可忍而不治,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
现在我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与原文中的本义是有差别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孰可忍,是不可忍”有何不同?该如何解读?
优质回答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一章,原文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就原文而言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说既然僭越季氏可忍为之,那么逐君弑君亦在季氏可忍而为之之列; 第二种解释则认为是季氏僭越,犹可忍而不治,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
现在我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与原文中的本义是有差别的。
至于“孰可忍,是不可忍”一般没有这种说法,如果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应该是“什么都可以忍,就这件事不能忍!”说明这件事已经触及了你的底线。
如何理解“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
优质回答
因本章《论语》该篇得名。《八佾》的第一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论季氏:“在庭院里以八佾的规格起舞,这能容忍,什么不能容忍!”
季氏是鲁国三桓之首,鲁国的正卿,此时季氏传至平子,即季孙如意。
八佾,六十四人,一说四十八人。佾,音yì,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鲁国因周公旦的缘故,被周成王特许国君可以以天子礼节祭祀祖先。但卿大夫没有特权。古代对礼乐征伐有严格的规定,“礼乐征伐出自天子”。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僭(音jiàn,超越本分)用了天子乐舞规格的八佾,这是不可宽恕的越礼行为。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能容忍的,什么是不能容忍的。是,此,这。忍,容忍。孰,什么。
按孔子的观点,季氏的做法违背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程度了,但是他们确实这么做了,孔子改变不了,所以“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节是要讲的,像季氏的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但季氏的做法是不是顺应了当时的潮流了呢!看起来,没有这个“礼崩乐坏”的过程,这个礼节后代还可能将延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达了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强烈不满又无可奈何的态度:这个都容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已经成为一个强烈表示不能忍受的成语。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意思孰是什么意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