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咏梅的诗有哪些(十首咏梅的诗和作者)

网友提问:

你认为咏梅的诗词哪一首可以称为经典之作?

优质回答:

〔清〕宁调元是辛亥革命烈士。他写下的《早梅叠韵》借对梅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处世态度。

姹紫嫣红耻效颦,

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

数点开来不惜春。

腊梅耻于仿效万紫千红的百花娇艳,它独自在岁末最冷的时节显现精神。在那山林深处的溪畔和石崖下,朵朵花儿开放不等春天到来。

其他网友回答

毛主席诗词: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其他网友回答

咏梅诗词里的经典之作自然少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所作的《卜算子·咏梅》全词如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

驿路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词的情调, 是消极的, 安静的, 低沉的,他笔下的梅是一个自怜自爱的女子, 向往着春天里的绚烂, 却并没有所行动。原因何在?即在她“无主”, 即无人照管, 无人理会。她“寂寞”, 她“独自愁”。

她不在雕栏小院, 而在无人在意的路边, 在淡淡的落晖里。风来吹, 雨来淋, 那些颜色鲜艳、性格张扬的花朵遮挡着她。而她, 唯有沉默。花瓣无声落地, 千人踩万人踏后, 终于分不出是梅还是泥土了。

但是, 请轻轻低头一嗅:即便是变成了泥土, 我还是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香气啊!这种香气就是那素衣女子幽幽的情意。

陆游所哀叹的“无主”, 并不是仅局限于小情小爱,而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得不到君王的赏识和重用一任浑身本领无处施展, 旁边还有恶风苦雨般的小人,他却不能奋起力争, 只能顾影自怜, 自伤自叹。

身为抗金名将的陆游, 自然也有豪气干云的时刻, 然而该词却流露了在那个历史时代文人为官做将的种种无奈, 和陆游本人性格中柔软的一面。

毛泽东是从来看不起那些悲悲戚戚、哭哭啼啼之辈的。他读了陆游的这首有名的咏梅词后, 十分不以为然。他可不是消极被动、坐地等死的那一号人。

“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与地奋斗, 其乐无穷;与人奋斗, 其乐无穷”。

他想要超越,乐于迎接挑战,他有自信能够超越古人。此时的他或许想和陆游的这首千古名词赛一赛, 还特意用同样的词牌来写, 并明确表示要“反其意”, 定要狠狠地翻出些新意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

1961年11月6日, 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 寻找一首咏梅诗, 别有用意。他想要写一首咏梅的诗或词, 应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当时国内国际形势都比较艰难, 需要一个作品来做心情的润滑剂, 还要能发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

正如在后来郭沫若曾在一篇题为《待到山花烂漫时》的文章中写道:主席写出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希望我们继续奋斗, 使冰雪彻底解冻, 使山花遍地烂漫, 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

“豪放”的新梅花形象

毛泽东这首咏梅词翻出的新意之新, 仿佛孙翻出了如来佛的手掌心, 确实是中国咏梅诗词史上几乎从未有过的, 单就这一点来说, 堪当古今咏梅诗词之“花魁”。

古人多立意于抒写梅花在百花凋后凌寒独开的气节, 或孤寂的精神, 或美好的姿态, 或醉人的芳香, 尤其喜欢拿梅花来自比。毛泽东对梅花并没有任何姿态上的具体描写, 他抒写的纯是精神。

风和雨在, 冰和雪也在。梅花在悬崖巨冰之巅, 竟然开得如此恣肆放纵。一个“俏”字不单描写出梅花之美, 更是形容出她那种旁若无人地弄姿的“顾影自得”之态。

她对于“无主”毫无哀怨, 相反她就是自己的“主人”, 甚至是大自然的“主人”。冰雪似乎不是什么痛苦悲哀的事情, 反而是为了反衬出梅花的“俏”而存在。

而梅花虽俏, 却宁愿在冬日里争艳, 而不去争春。其实她知道, 春天一定是属于她的, 虽然她已不在。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 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试想, 山花都烂漫了, 那是春色很浓的时候, 梅花应该凋谢了, 她怎么还能与山花同在, 还笑得那样灿烂鲜艳呢?因为那时留下的不是她的躯体, 而是她的精神, 她的精神是与山花同在的。

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诗跳出了古人咏梅词中自我局限的小圈子,梅花并不在乎当冬雪融尽、春暖花开的时候她已经死去, 相反, 她的凌寒傲雪为的就是春天里象征着人民大众的无边无际山花的盛开, 所以她的精神在万花丛中也会发出欣慰的灿烂笑声。

诗人在这首咏梅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显然是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有能量及冲击力的精神养分。或许就是当年支持全国上下在逆境和曲折中奋斗, 推动整个国家渡过难关、不断发展进步的一种强健饱满的精神力量。

其他网友回答

古往今来以梅花为题的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唯独诗人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却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 古人说:″咏物之作,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蓦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而且″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的确,这首词的主旨全在结句,前面各句都为这一结句作铺垫,神形兼备,既切合梅花的自然秉性,又呼应当年的国际气候。”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手笔。!主席是读了陆游的咏梅而写下这一光辉臣作,陆游也是南宋爱国诗人,但他的诗映射的是寂寞,孤独,消极,无战斗姿态,怎能报国! 毛泽东与陆游,前者是一代领袖,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新时代的开辟者。后者壮心末迹,是旧时代的一位诗人。对比两首《卜算子》,一正一反,毛泽东借咏梅言志,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反出了骨力遒劲,伟岸飘逸的艺术神韵。

所以,毛泽东的咏梅,堪称经典之作,其艺术魅力,永放光芒,流传千古。

其他网友回答

古往今来,最具诗词韵味的应该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