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子女(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几个女儿)

网友提问: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子女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育了三子四女,外加一个长孙皇后收养的养女,除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大家比较熟悉之外,其他几个孩子其实也有很多很精彩的故事。

长孙皇后原本不姓长孙,也也不是汉人,她其实北魏皇室的后裔,本姓拓跋,鲜卑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长孙皇后的祖上因为是宗室之长,又立有功劳,因此被赐姓为长孙,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她还有个亲哥哥长孙无忌,以及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

在长孙皇后还很小的时候,由于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觉得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睿智大气,还特别善于教养子女,所以做主将长孙皇后许配给了李世民,等两人长大后成婚。

但不幸的是,还没等长孙皇后长大,长孙晟就意外去世了,她与哥哥长孙无忌还被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赶出家门,去到舅舅高士廉家居住。

因为长孙无忌跟李世民从小就是好友,所以高士廉通过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越来越多,认为他未来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再加上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早有婚约,所以当长孙皇后长到十三岁的时候,高士廉就迫不及待地让两人结婚了。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年纪虽然小,但是两人婚后感情非常好,后来也携手度过了互爱互信,相伴相知的一生。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贤内助,给了李世民不少帮助,李世民因此对她的感情非常深厚。

就比如说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决定十分支持,还出面鼓励将士,这给了李世民莫大的鼓舞,也最终取得了政变的胜利。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长孙皇后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时常纠正他的过错,还给了不少很好的建议,也扶持了一大批贤臣良将,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佳偶良佐,也堪称是一代贤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也越发深厚,但长孙皇后不幸在贞观十年因病去世了,李世民在悲痛之余,也开始将对她的爱放在几个孩子身上。

长孙皇后一共生过七个孩子,他们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这三个儿子,以及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四个女儿,她还收养了李世民一个下等嫔妃生的女儿豫章公主。

那么,这几个孩子结局如何呢?

01,叛逆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他出生于619年,很小就以嫡长子的身份成为皇太子,可以说是妥妥地人生赢家了。

李承乾小时候很聪明,也勤奋好学,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因此到李承乾稍稍长大,李世民为了更好地培养他治国理政的才能,就派了很多大臣去辅佐他。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个善于纳谏的人,也鼓励臣子多发表意见以纠正他的过错,这就导致许多大臣都敢于直谏,朝廷上也逐渐形成了一股为了进谏而进谏的风气。

李世民派到李承乾身边去的大臣之中也有很多人十分苛刻,李承乾稍有过错,他们要么当面批评,要么一言不合就上书弹劾。

比如说,李承乾盖个房子而已,太子詹事于志宁就上书批评她过于奢华;李承乾只不过跟太监一起玩耍,于志宁又上书说他荒唐,还将他比作秦二世;还有一个叫做孔颖达的官员更过分,哪怕是李承乾说错一句话,他就言辞激烈地进行弹劾。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李世民认为李承乾越来越顽劣,所以对他越发严格;而李承乾则因为李世民太过于严苛,而变得越发叛逆。

关于这一点,李承乾的乳母就曾劝说孔颖达,她说李承乾的年纪越来越大,不能再当面批评他了,得给他留点面子,然后慢慢纠正他;如果你不分缘由地去批评他,那他就越觉得委屈,结果就是“谏诤逾切,逾不能纳”。

乳母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李承乾原本是个好孩子,但他也有自己的缺点,大臣们如果揪着他的缺点不放,还为了成就自己而借机大做文章,这样只会加重他的叛逆心。

由于大臣们对李承乾太过于苛刻,导致李承乾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放纵自我,比如说宠信男宠称心,在宫中扮成胡人打仗,大玩cosplay,等等。

李承乾越是这样,李世民就越发对他严格,但因为念及长孙皇后的感情,始终没有放弃李承乾。

在此过程中,李承乾的弟弟李泰看到了机会,他趁机博取李世民的好感,导致李世民对他十分宠爱,李泰的待遇甚至超过了李承乾。

这让李承乾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于是暗中勾结侯君集等人密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不得不将其废为庶人,安置到黔州。

644年,李承乾在被废一年多之后去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被李世民以国公的礼仪安葬。

可以说,李承乾作为李世民最宠爱的爱子,但因为他太过严格的教育而被毁掉了。

02,野心家李泰。

李泰因为是嫡次子的缘故,所以无法成为太子,但他才学卓越,一直瞧不起李承乾,特别是李承乾摔成瘸子之后,李泰夺嫡的野心就更加暴露了。

随着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他对李泰就越发宠爱了,可以说是他走到哪都要带着李泰,甚至对李泰的赏赐逾越了礼制也在所不惜。

李世民本来没有废掉李承乾改立李泰的打算,他之所以宠爱李泰,一是因为他欣赏李泰的才学,二是因为李泰表现得十分孝顺,跟李承乾完全不一样。

但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李泰的宠爱会让李承乾感受到巨大的危机,甚至不惜密谋造反。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曾对李世民说,如果立他为太子,那么他将会杀掉儿子,将弟弟李治立为继承人。

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兄弟相残,因为他本人就曾经历这些,所以对此深恶痛绝,他见李泰有保全兄弟的想法,就答应立他为太子。

褚遂良知道这件事后,就对李世民说,虎毒不食子,杀子传弟这件事不可信!

褚遂良一语惊醒梦中人,李世民这才明白李泰是个歹毒之人,于是打消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而是立虽然柔弱但更加仁义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以此来保全三个嫡子。

李治继位后,对李泰非常好,“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而李泰则因为痛失皇位而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在永徽三年的时候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03,白捡了个皇帝当的李治。

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628年),是李世民年纪嫡三子,小时候并没有过人之处,长大后也没什么卓越才能,因此一直没有参与夺嫡。

不过,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这让李世民意识到,只有找个性情淳朴,忠爱仁孝的人当太子,他的三个嫡子才能得以保全,而李治就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治被动成为了黄雀,成为了最终赢家,这里面当然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运作,以及向李世民进谏,说明了利害关系,才让李世民才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需要指出的是,李治年轻的时候确实十分柔弱,但这极有可能是他故意为之的,其目的是为了不引起两个哥哥的猜忌。

李治在当太子期间,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不但十分孝顺,还展示出了不错的才能,这跟他之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李世民将要去世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在一旁侍奉,两人暗生情愫,最终成就了一段孽缘。

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继位为帝,是为唐高宗。

除了娶武则天并让其参与朝政,导致武则天在他死后称帝这件事之外,李治的整个皇帝生涯还是非常成功的,他让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可以说是开创了不亚于贞观之治的盛世。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治执政期间,武则天其实并没有真正骑到他头上去,只是因为他时常生病,所以借武则天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罢了,权力一直都牢牢把控在他手中,大事也都是他做主的。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后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他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相继成为皇帝,但最终都被武则天废掉,自己当了皇帝。

让李治万万没想到的是,武则天作为女人居然有称帝的野心,李治要是早知道如此,可能就不会分权给她了。

04,李世民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

李丽质出生于武德四年(621年),因为她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女儿,所以李世民非常宠爱她,在她八岁的时候就封她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正所谓名如其人,李丽质天生丽质,长大后成为一个容色绝姝的大美人,李世民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的宠爱超过了其他公主。

为了李丽质的婚事,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他选来选去,最终选中了长孙皇后兄长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之所以是长孙冲,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长孙一门出身高贵,又是皇亲国戚,长孙冲之父长孙无忌还是开国功臣,位居宰相之首,且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选择他的儿子长孙冲作为驸马是一种亲上加亲的做法,这于公于私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贞观五年,李世民准备给长孙冲和李丽质举办婚礼,他下令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但房玄龄和魏征等人反对,李世民执意而为,最终花费的钱财超过了李世民的妹妹永嘉长公主,可以说是大大逾越了礼制。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准备效仿西周时分封诸侯一样,将诸侯王和功臣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永久担任地方长官,子孙还可以世袭。

长孙无忌等人很反对李世民开历史倒车,曾进行劝谏,但李世民没有采纳。

长孙无忌就找到儿媳李丽质,让她入宫劝说李世民,最后果然说服了李世民,这就避免了唐朝过早进入到分裂的局面。

李丽质还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她继承了长孙皇后的一套墨宝,练就了一手被时人称赞的书法丹青,只不过因为她是女性,所以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这件事在她的墓志铭中是有重点讲到的。

据记载,李丽质虽然是公主,但并没有公主的架子,她在嫁给长孙冲之后,夫妻之间琴瑟韵合,生活甜美,平时敬顺公婆,谨礼持家,于是“家道以正”。

贞观十七年,李丽质突然病倒,不久后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没有子女。李世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悲伤,“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下令将其陪葬昭陵。

李世民对李丽质的这份深厚感情,甚至让成为太子之后的李治都感到无比羡慕。

05,子女最多的城阳公主。

杜荷因为娶了城阳公主,直接被李世民封为襄阳郡公,这本来是一桩美好的婚姻,但杜荷因为是李承乾的心腹,最后下场不太好。

李承乾谋反的时候,杜荷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曾积极策划谋反,并各方联诺,还曾建议李承乾假装生病,骗李世民前去探望,然后将其控制,让他退位为太上皇,李承乾则提前登上皇位。

后来,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杜荷被捕下狱,最终被判处死刑,城阳公主因此守寡,且没有子女照顾。

李世民非常心疼城阳公主,就又为她选择了出身河东薛氏的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作为夫婿,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李世民这一次的选择没有错,因为薛瓘神宇辉杰,高标朗秀,颇有才学,并且他对城阳公主非常好,两人的感情也非常和谐,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即长子薛顗,次子薛绪和幼子薛绍。

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对城阳公主特别友爱,只要一听说她生病,李治就又是派人去对她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赏赐给她大量药物和慰问品。

武则天崛起之后,爆发过一次城阳公主使用巫蛊的事件,历史上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李治并没有治罪于城阳公主,只是将她的丈夫贬黜为房州刺史,并让她也搬到房州去居住。

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推测,城阳公主巫蛊之事极有可能是被人诬陷的,李治之所以贬黜城阳公主的丈夫,有可能也是为了保全她。

后来,李治还做主将武则天最心爱的太平公主嫁给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也有保全她一家人的考虑在里面,可见李治对她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咸亨二年(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在房州去世,推测她的年龄应该在四十五岁到四十七岁之间,不久后她的丈夫薛瓘也去世。

李治对城阳公主之死感到十分悲伤,于显福门举哀,哭之甚恸,连续五日不视事,下令让其陪葬昭陵。

06,最像长孙皇后的晋阳公主李明达。

李世民偏爱嫡子嫡女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各种逾越礼制的做法层出不穷,就比如说晋阳公主,她的名字明达就是李世民娶的,来自于佛教用词,明指三明,达指三达。

李世民还为晋阳公主取小名为兕儿,意思是希望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能够像兕一样顽强并健康成长。

李明达是不幸的,因为她还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去世了,李世民就将她与幼子李治一起放在身边亲自抚养,她也是可考的唯一一位被李世民亲自抚养的公主。

虽然李世民很疼爱李明达,但李明达到五岁的时候,还是觉得母爱,因此时常观看长孙皇后的画像,日夜思念母亲。

据记载,李明达从小就喜欢书法,因为在李世民身边的缘故,受到了李世民飞白体的影响,写下的字很有李世民的风格,大臣们甚至无法分辨究竟是谁所写。

李明达还是最像长孙皇后的女儿,她温婉机智,聪慧伶俐,还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李世民晚年脾气暴躁,大臣们触怒他之后,李明达就常常像长孙皇后一样劝导他,每次都能消除了他的怒火,同时也保全了大臣们的,而大臣们也都很感恩于她,对她很喜爱也很照顾。

除了李世民之外,李治对李明达也十分疼爱,这对时常在一起的兄妹俩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甚至李治因为参与朝政而稍微离开她一会儿,她就哭着找身边人要李治回来。

但不幸的是,李明达在十八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李世民非常悲伤,竟然连续一个多月都无法正常进食,每天一想起李明达就要哭上好几回,身体也开始急剧消瘦,大臣们都无法劝谏。

07,让李世民悔婚的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因为是李世民最小的嫡女,所以得到了格外恩宠和照顾,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公主,还破格获得了汤沐邑。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倒在床,李世民非常着急,曾亲自去探望,他见魏征病情深重,为了让他快点好起来,就决定给他冲冲喜,于是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魏叔玉。

但不幸的是,第二天魏征就去世了,李世民十分悲伤,准备择日给新城公主和魏叔玉举办婚礼。

同年四月,侯君集因为牵连到李承乾谋反案而被处死,大臣杜正伦也因为涉事而被李世民罢免。

因为这两个人都曾被魏征说成是有宰相之才,也曾推荐过他们,李世民怀疑魏征与这两人有勾结,就很不高兴,于是下诏解除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这是李世民人生中唯一一次悔婚。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多方挑选之后,选中了长孙皇后叔父长孙敞的从兄弟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一门当时富贵无比,在此之前已经有三位公主加入长孙家族了,算上新城公主就是第四个了。

晚年的李世民多愁善感,他自觉命将不久矣,于是下令加快筹划新城公主的婚礼,但紧赶慢赶,直到李世民去世,婚礼还是没能举行,这成为他人生一大遗憾。

李治继位之后,对妹妹的婚事十分上心,下令马上举行婚礼,但大臣于志宁却反对,理由是子女应该守孝三年才能结婚。

李治没办法,硬是等了三年才给新城公主举行婚礼,而此时她已经虚岁十九岁了,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晚婚了。

不过,好在有皇帝哥哥的照顾,新城公主的婚礼还是很成功的,她也享受了一段十分美满的婚姻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李治和武则天将长孙无忌扳倒,整个长孙家族开始遭殃,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在流放之后被杀,这距离新城公主嫁给他才不过七年而已。

新城公主对李治怨言很大,但因为武则天的存在,她不敢表现出来,而是将悲伤藏在心底,自此也不再梳妆打扮,面容也消瘦了许多。

李治见新城公主心情不佳,就再给她选了个夫婿,对方是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韦正矩当时只是个小官,但因为新城公主的缘故,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李治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连升八级,可以说是坐上火箭一飞冲天了。

不过,因为新城公主对前夫长孙诠的感情太深,以至于她与韦正矩的感情不睦,韦正矩也因为心中不满而失礼于她。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心病去世,时年三十二岁,李治下令以皇后的礼仪将其下葬。

李治在悲伤之余,又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于是下令彻查,结果发现韦正矩曾对新城公主无礼,便认为是他导致妹妹去世了,于是在盛怒之下将他给杀掉了。

新城公主本来被认为是唐朝第一个死于家暴的公主,但多年后此事真相大白,韦正矩确实跟新城公主吵过架,被外人传为驸马“遇主不以礼”,但实际上新城公主之死是因为对前夫的思念以及自身有病,李治是错杀了韦正矩。

因为韦正矩之死,后来唐朝人很忌讳娶公主为妻,甚至有谚语说,“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李治后来得知真相,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但并未恢复韦正矩的名誉,或许是因为天子犯错不认错吧。

08,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是李世民的一个低级嫔妃所生,因为这个嫔妃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长孙皇后便将其收养,并对她格外疼爱。

历史上对豫章公主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她长大后嫁给了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之子唐善识。

豫章公主与唐善识婚姻生活海选美满,两人一起生育了一个儿子唐见日,为了求自身及儿子平安,豫章公主还曾出资建造了龙门石窟南壁两小龛,可见她也是信佛的。

不过,豫章公主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就去世了,李世民还曾着素服很久不肯脱下,是因为魏征苦苦劝谏,他这才穿上常服上朝的。

其他网友回答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再也没有册封其他人为皇后,就可知道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长孙皇后生于601年,十三岁嫁给了李世民。武德元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册封长孙皇后为秦王妃。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六月七日,李世民被封为皇太子,长孙皇后即成为太子妃,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十三天后,长孙皇后被册封为皇后。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而长孙皇后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明君配贤后,真是珠联璧合,天设一对,地造一双。

长孙皇后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性格温和,知书达礼,经常劝解李世民要能听得见谏言,所以贞观之治也是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贞观十年,公元626年,长孙皇后病逝,终年三十六岁,谥号为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分别是长子前太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唐高宗李治,长女为长乐公主李明质,次女为城阳公主,三女为晋阳公主李明达,四女为衡山公主。

长子李承乾,生于公元619年,李世民即位后,李承乾即被立为太子,腿上有疾,渐渐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次子魏王李泰也有争太子的想法,所以兄弟两人关系一直不好。贞观十六年,李承乾担心李世民改立李泰为太子。

所以就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杜荷,侯君集打算造反,不过事情败露。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出于爱护之心,将杜荷,侯君集处死,而仅将李承乾发配充军到黔州。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承乾病死。

次子李泰,生于公元620年,仅小李承乾一岁,李泰十分聪明,又擅长文学与书法与绘画,最受李世民宠爱,所以李泰对太子之位就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李泰被改封为顺阳王,贞观二十一,封为濮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病死。

三子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贞观十七年,李承乾事败后,李世民并未封魏王李泰为太子,因为他知道李泰继位之后,肯定不会放过李承乾一脉的,所以为了保全三个儿子,李世民最终选择立李治为太子,李治死于公元683年。

长女长乐公主李明质,生于公元621年,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长乐公主下嫁给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长乐公主病逝。

次女城阳公主,约生于公元630年,先是嫁给了杜如晦的次子杜荷,后来杜荷因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杀,后来城阳公主嫁给薛瓘。公元671年,城阳公主病逝。

三女晋阳公主,是唐太宗最疼爱的女儿,会写一手好书法,但是十二岁的时候得病去世。

四女衡山公主,也叫新城公主,生于公元634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先是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但是后来婚事取消了。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嫁给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

公元659年,长孙诠被杀。后来,新城公主嫁给韦庆嗣的儿子韦正矩,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病逝。

其他网友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育有三子四女,还有一个养女,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但这二位都是清一色的宠娃狂魔。

三个儿子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唐高宗李治了,没错,李治也为长孙皇后所出。公元 636 年, 35 岁的长孙皇后病逝,时年 8 岁的李治哭的撕心裂肺,痛失爱妻的李世民更是暗自神伤,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安慰这个年幼的儿子。

公元 649 年, 50 岁的李世民驾崩,21 岁的李治登基即位,是唐高宗。别人 21 岁登基,我们 21 岁最牛逼的最多是快误航班了,喇叭里高喊“某某登机”。其实这个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败家子,连偌大一个大唐江山都被老婆武则天给卷走了的李治,皇位原本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李治能当皇帝,活脱脱的天上掉馅饼。

公元 619 年,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诞生,几年后被册立为皇太子,这才是大唐真正的接班人。李世民为这个嫡长子操碎了心,11 岁便练习听政,锻炼治国理政能力,从小身边就配备了一支超一流的名师队伍,悉心照料教育,大牛人魏征更是成为李承乾的太子太师。

李承乾小时候知书达理,尊师重道,周围人都觉得大唐又一位明君即将横空出世。但到了青春期,李承乾大变样,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生活作风上不仅乱搞男女关系,还乱搞男男关系,总之就是没一个正形。李世民很郁闷,但始终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他也期望自己这个培养了 10 多年的儿子有一天能回心转意,然后把大唐江山交到他的手上。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二儿子是

魏王李泰。如果说三个儿子中谁的综合能力最强,那无疑是这个李泰,比李承乾强一点,李治那更是被甩出 18 条街。李泰从小聪明伶俐,还喜爱文学,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沙龙。李世民对他的赏赐那也是没谱,甚至超过了太子的待遇,爱的不要不要的。

李承乾这时候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又患了足疾,眼看着二弟魏王李泰的风头越来越盛,就有点坐不住了。李泰看父亲对自己这么好,也会错了意思,怎么着,这大唐的接班人还可以换人吗?也有了新想法。

其实这兄弟二人都会错了意,这绝对是单纯的父爱,没有其他。但李承乾不这么认为,于是决定发动政变。想想都可笑,李世民是什么人?那是政变专家呀!“玄武门之变”这才过去十几年,大家都忘了吗?李承乾要搞这一套,那不活脱脱的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事实也是如此,政变还未发动便已败露,参与政变的人被诛杀,这一年是公元 643 年。

(唐太宗李世民)

其他人好说,一切按照法律办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按照原则办事,但李承乾怎么处理?于是召集文武大臣一起商量,能不能给我儿子一条活路呀?最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太子呢,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就放外地,于 645 年去世,年 26 岁。

李承乾倒了,魏王李泰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被李世民直接贬谪外地。李世民这是什么操作?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努力保全自己和长孙皇后的这三个儿子!李世明明白,立李泰,李承乾活不了,把李承乾找回来,李泰日子也不会好过,不如两个都放弃,让跟这俩一点关系都没有,跟皇位一点关系都没有,年纪又小性格又懦弱的李治来接班,三个兄弟都有活命的机会。这点李世民没有想错,李治接班后,对李泰倒没有为难。

这就是一代明君李世民找接班人的原因,这哪是在给大唐找接班人,这是在给自己的儿子们找活路呀!李治的这个皇位,那活脱脱是靠运气而非能力,俗话说“靠运气挣来的最终都会靠能力输出去”,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公元 683 年,在位 34 年的唐高宗李治去世,时年 55 岁。

7 年后的公元 690 年,武则天闪亮登场,建号称帝,大唐从此改武了。

(文德皇后长孙氏)

如果说这三个儿子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操碎了心,五个女儿还好,就是无边无际的播撒父爱和母爱,各种赏赐出嫁的嫁妆,那是一个赛一个,但凡有谁有个风吹草动,李世民夫妇都着急的不行。这几位也没有摊上什么大事,算是比较省心。

豫章公主是李世民和一个妃子所生,妃子难产而死,豫章公主便被长孙皇后收养。因为有长孙皇后这层关系,豫章公主就不同了。豫章公主后来下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之子唐善识,唐俭还是明朝才子唐伯虎的先祖,豫章公主的人生也算是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可惜豫章公主无福,不久就去世了。李世民十分悲痛,长期素服在身,悲声连连,把朝廷大臣吓个不轻,皇帝你要控制呀,你天天穿素服,我们这花花绿绿的朝服算是什么样子呀?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公主的喜爱。

虽为千古名君一朝天子,抛开这些身份,李世民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说不是呢?

其他网友回答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原配,也是唯一的一个皇后,从他俩共生育了三子四女即可看出,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是一对恩爱夫妻。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长孙皇后也是有名的贤后,她性格温和,知书达理,经常劝解李世民要听得进谏言。贞观之治10年后,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但是,长孙皇后的那一份儿功劳不可抹去。

下面,有书君就来介绍一下,他们的三子四女各自的情况如何?

三个儿子:

一、嫡长子——太子李承乾

生于619年的李承乾,腿有残疾,在626年李世民登基后被立为太子。13年后,即639年,李承乾感到自己的太子地位出现危机,因为弟弟魏王李泰才华出众,倍受父皇的宠爱。

如此煎熬了4年,到了643年,李承乾再也不想忍了,便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密谋逼宫,结果谋反事泄,被废掉了太子之位,流放到了黔州。

1年的时光,郁郁不乐的李承乾由此病逝,唐太宗命以国公之礼安葬。才25岁啊,正是青春好年华。

二、嫡次子——魏王李泰(四皇子)

620年出生的李泰,只比哥哥小1岁,成年后他的文才闻名于世,主持编撰了《括地志》等重要著作,因而深得唐太宗的宠爱,史称为“宠冠诸王”。就是由于李世民的过分宠爱,才让他产生了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念头。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对太子之位表现得过于性急,弄巧成拙,反而输给了不争不抢的晋王李治,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呀。

李泰被唐太宗流放于均州,但李治对这个哥哥优待异常。652年,同样郁郁不乐的李泰去世。时年32岁。

兄弟俩为了太子位,一个做了不该做的事,一个说了不该说的话,结局却是一样的,一样的流放,一样的郁闷而死。

三、嫡三子——晋王李治(皇九子)

628年,李治出生了,后被封为晋王。哥哥李承乾因试图谋反被废黜了,魏王李泰“杀子传弟”的图谋被识破后被降封,晋王李治,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支持下,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太子。

649年,51岁的唐太宗病逝,李治即位。谁知到了655年,李治不顾元老大臣的反对,下诏废了王皇后,新立了武则天为后。4年后,又把在黔州的长孙无忌也逼迫自杀,这给武则天日后当权扫除了障碍。

674年,又命朝廷下诏:尊唐高宗为天皇,皇后武则天为天后,更是给武则天戴了高帽。多年病殃殃的李治,最终于683年去世,由皇太子李显即位。从此,大权落入武则天手中。

四个女儿:

一、长乐公主(大女儿)

生于621年的长乐公主,633年就下嫁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那时结婚真早啊。639年,在长孙无忌的请求下,长乐公主进宫劝说唐太宗,最终诏停封建。643年,年仅22岁的她,就因病去世,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得病死了呢?唐太宗敕命陪葬昭陵。

二、城阳公主(二女儿)

生于630年,是李治的大妹妹。先是下嫁给杜如晦之子杜荷,后来呢,因杜荷牵涉到李承乾谋反一案,驸马被杀。

再后来,城阳公主又改嫁给薛瓘。夫妻二人生了3个儿子,小儿子薛绍,还娶了李治与武则天的女儿为妻,也就是既是姑姑,又是婆婆喽。

本来亲上加亲,却因城阳公主的巫蛊事件,连累了丈夫,最后她随被贬的丈夫前往房州生活,于671年因病去世。唐高宗将她陪葬昭陵。

三、晋阳公主(三女儿)

长孙皇后去世后,这位小公主和李治一起,由唐太宗亲自抚养。可惜的是,12岁还未成年就夭折了。从被封为晋阳公主,就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吧。

四、新城公主(四女儿)

634年出生,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本来3年前就张罗出嫁,却因唐太宗去世,守孝3年后,才于652年,正式下嫁给长孙无忌的堂侄长孙诠,夫妻感情和睦,琴瑟和谐。659年,长孙诠因牵涉长孙无忌谋反案遭流放,并被地方官所杀。一对恩爱夫妻,就这么短暂却永世分离了。

后来,又改嫁给韦正矩,因婚后仍念及前夫,加之身体不好,积郁成疾,于663年突然病世,不满30岁。唐高宗以为妹妹的死,与驸马有关,盛怒之下杀了驸马韦正矩。多冤啊!一时间,人们害怕与皇家结亲,唯恐性命不保呐。

同年3月,唐高宗以皇后之礼下葬了新城公主,这在唐朝,仅此一例吧,可见唐高宗多么疼爱妹妹。事后,唐高宗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还是将妹妹与韦正矩葬于一处。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杠杠滴!

因此,李世民对他们的三子四女,个个宠爱有加。只可惜寿命不长,或者命运不济。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网友回答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长孙皇后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背后的那个女人,大唐盛世的开创,有着这个女人一半的功劳。一个是雄才伟略的李世民,一个是千古贤后,两人可谓“强强联合”。而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等待他们的不只是荣华富贵,还伴随着责任与期望。

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鲜卑族。是齐国公长孙晟幼女,8岁丧父后跟随舅父高士廉长大,是将门之后。

她7岁时,父亲就为她定了与李世民的姻亲。以13岁的豆蔻年华,嫁给了已经初露峥嵘的李世民。两人婚后恩爱异常,相互扶持,互信互爱,李世民在外征战,长孙皇后则在家帮他守住家业,助他成就了一代伟业。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共育有三子四女,他们虽然身世显赫,但各自的遭遇各不相同。

长子 李承乾

这位不仅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子,也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身份地位高崇,备受大臣们关注。同时,他也是长孙皇后的子女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李承乾出生,因是在承乾殿中所生,故取名李承乾。1岁获封恒山王,5岁徙封中山王,8岁就被刚夺位不久的李世民册封为“太子”,确立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他自小聪颖,深受李世民喜爱,大臣们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貌、仁孝纯深”。

12岁开始,李世民就开始有意地锻炼他的执政能力,安排他跟着一起批阅奏折,现场教学,认真细致地给他讲解。在接待大臣上奏时,李承乾也可以“随侍左右”。太宗是在认真培养接班人的。

13岁时,太宗下令:“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这是给予他独立处理朝政的机会了,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喜爱。

14岁,唐太宗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他“接班人”的身份已经非常明朗。

17岁迎娶了苏亶长女苏氏为太子妃。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两次大病留下的病根开始显现出来,他变成了“瘸子”,走路姿势变得一边高一边低,再也不是那个英姿挺拔的少年郎。这个事情对李承乾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自小以李世民为榜样,立志做一位好皇帝,但是现在脚瘸了,还怎么做皇帝?再加上母亲长孙皇后的病逝,再次令他受到了打击。

自此,李承乾充满了自卑情绪,开始自暴自弃,做下了很多荒唐的时。

他在宫中扮演突厥武士,高呼要做突厥人;开始宠溺声色犬马中,并且还重爱了一名叫“称心”的娈童,太宗知道后,下令把称心杀了,李承乾居然以此为由几个月不上朝。他还安排心腹去暗杀自己的老师,和魏王李泰;最后更加变本加厉,居然联合了侯君集、李元昌等人,要造反夺位。可惜,被李世民识破,没能成功。

李承乾造反失败被擒后,太宗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到黔州。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次子 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字惠褒,小名青雀,公元620年生。他应该是李世民最喜欢的一个儿子。

他才华横溢,聪敏绝伦,一出生就被封为宜都王,次年进封卫王,授予上柱国。

贞观二年(628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达到了22州,比同时受封的李恪多了14州之地,太宗对他的恩宠可见一斑。

贞观十年(636年),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按理说,这时候的魏王理应到封地就藩了,可是太宗不舍得他去受苦,一直把他留在身边。

后受命为主编,编撰《括地志》。此书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完稿,太宗大喜,对李泰进行了逾制赏赐,引起了太子的戒心,也在李泰心里种下了一颗野心的种子,对皇位的野心。

在太子李承乾死后,李泰马上去找太宗,想让他封自己为新太子,并发誓会在百年后“杀子传弟”。可惜,太宗根本不相信这样的事,还认为他是“心狠手辣”之辈。同时为了保全太子和李治,当机立断把李治立为太子,断了其他人的想法,李泰也被贬东莱郡王。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就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太宗死后,李治继位,对这位哥哥也非常好,”车服羞膳,特加优异”。

652年十二月,濮王李泰薨,唐高宗追赠他为太尉与雍州牧,为之辍朝。

三子 李治

这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他这个皇位可以说是“捡”来的。

628年7月21日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他跟他的两位哥哥相比,确实没有太多出色的地方,最大的优点就是“仁孝”,其它的都只算平平,或者说是被哥哥们的才华掩盖了。

因太子李承乾造反夺位,魏王李泰争太子位,两人相继被废,再加上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推动,李世民为了保存他们兄弟情谊,选择了仁孝的李治做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号唐高宗。

李治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继续执行太宗留下的国策,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同时他先后派兵灭突厥、百济、高句丽,让唐朝版图达到了巅峰。

但是晚年昏厥,过于信任武则天,导致他死后武则天篡权,使得李氏江山旁落。

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

长女 长乐公主 李丽质

621年生,名丽质,是唐太宗嫡长女。

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

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

贞观十三年(639年),在太宗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一事中,挺身而出协助大臣劝阻了太宗,令其“诏停封建。”

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岁,陪葬昭陵。

次女 城阳公主 李氏

贞观中期,嫁给了宰相杜如晦次子、襄阳郡公杜荷。后杜荷卷入了太子谋反案,作为主犯被处死。

唐太宗非常心疼女儿,于是选择了出身河东薛氏的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作为二婚夫婿。

麟德初年,卷入巫蛊事件,高宗念及同胞之情,没有按律令处死她,只是把薛瓘贬为房州刺史。

咸亨二年(671年),薨于房州,陪葬于昭陵。

三女 晋阳公主 李明达

李明达(生卒年不详),字兕子,这是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一个孩子,深得宠爱。

她聪慧善良,性情温和,册封晋阳公主,曾多次劝解李世民,有效庇护直言进谏的大臣。

可惜的是,李明达心脏发育先天不足,在12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四女 新城公主

她是唐太宗最幼女,生于贞观八年(634年),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封衡山郡公主得实封又増赋。

贞观十七年(643年),许配魏征长子魏叔玉。同年,因怀疑魏征与太子谋反一事有关,一怒之下,下旨取消了婚事。

此后太宗精挑细选,选中了长孙操之子长孙诠。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二月六日下嫁长孙诠,但因太宗于五月去世,婚礼中断。

永徽三年(652年)五月二十三日,改封新城郡长公主,增邑五千户,婚礼完成。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家族遭难,长孙诠被流放巂州,不久被地方官所杀。

后高宗不忍妹妹消沉下去,又为她安排了一门婚事,将新城公主嫁与京兆韦氏的韦正矩。韦正矩也因此连升八级,一路平步青云。

龙朔三年(663年)三月,病逝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时年三十,以皇后之礼陪葬于昭陵。

总的来说,唐太宗李世民爱屋及乌下,对与长孙皇后所生子女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优待,连造反的太子李承乾都只是贬为庶人,流放处理,可见太宗对子女的爱护之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