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晋武帝如何一手造成西晋灭亡的?
优质回答:
题主的问题其实就问得不对,虽然西晋的覆灭司马炎难辞其咎,但也不能说是他一手造成。西晋的灭亡比较直接的原因我认为在于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的导火索与贾后专权和废杀太子密不可分。
由于细讲太复杂,我就简单说说晋武帝执政时所造成的隐患吧
1.立嗣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说是万恶之源了。早在曹魏时期,司马师的暴毙就为这个问题埋下了伏笔。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权位之后,曾经感叹天下是景王(司马师)之天下,当时他的亲生儿子司马攸已经过继给了司马师,所以他对于继承者的选择是相当纠结的,是该还政于景王一脉呢还是传位于长子司马炎呢,最后司马昭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嫡长子继位。这是司马炎与司马攸两兄弟在立嗣问题上的第一次交锋。
在司马炎执政末年,司马炎之所以立晋惠帝是因为他的长孙也就是晋惠帝的儿子非常出色,寄希望于第三代,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秦王司马柬和齐王司马攸的支持者。他们坚持认为应该立贤,因为司马衷的才具实在太低劣了。司马柬是司马炎诸子中较有才能并受司马炎宠爱的,司马攸是司马炎弟弟,并且受朝野所重。但是司马炎一意孤行,将司马攸的支持者们疯狂打压,并且逼齐王攸回封地,导致其郁郁而终。这也衍生出了下一个问题—司马炎死后的西晋政治结构构成中的问题。
2.政治结构问题
由于司马攸的问题,司马炎将支持司马攸的大臣们尽数打压,诸如贾充、张华等。抛开贾充的人品不论,他的才华必然是当世一流,张华更是西晋名臣。在这些有名望有才干的大臣被打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疯狂提拔重用“三杨”,虽然早在咸宁二年就开始,但在这时他们开始真正的抬头。“三杨”晋武帝杨皇后的族人,也就是外戚,而其中的杨骏更是在晋武帝死后权倾朝野,也影响了西晋。
当时由于司马攸身死,宗室遭受了巨大打击,司马炎或许不愿意看到有才干的宗室诸王像司马攸一样深深地影响朝政,故任命了司马懿之子司马亮为宗主,作为宗室的代表。而司马亮才具平庸,也正是因此他才被司马炎所用。而此人的愚笨,也影响了司马炎死后的西晋。
至于大家关注的分封诸王问题,其实造成诸侯王争夺中央权力的罪魁祸首我认为是贾后,是她最早利用诸侯王参与政争,也就是利用楚王司马玮铲除三杨,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西晋也可以算是相当安宁,而正是贾后害死太子,导致了权力结构的崩溃。
至于五胡问题,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不能全怪在西晋头上,但是其统治者难辞其咎。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提问之前麻烦查清楚,晋武帝司马炎灭掉了吴国不假,但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是他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至于西晋彻底灭亡则是在晋愍帝司马邺手中发生的。
不过西晋灭亡的隐患倒是的确在司马炎在位时就已经埋下了,这个我在其他问题中已经答过了。晋武帝司马炎主要做错的四件事:
1、士族门阀制度。为了获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司马炎对士族过于放纵,导致“九品中正制”彻底变质,沦为了世家大族获取权力的工具,加大了阶层之间的矛盾。
2、藩王实力过大。在汲取了曹魏灭亡的教训后,司马炎大封宗室,且全部是拥有实权的藩王,不仅有地盘有钱粮,而且还允许设立常备军队。
3、州郡实力锐减。灭掉东吴之后,为了防止东汉末年的地方势力过度膨胀的局面出现,司马炎开始削除州郡兵力,将兵权收归朝廷。这导致各州郡实力大幅度下降,而藩王成为了全国各地的主要兵力来源。这是造成“八王之乱”久久不能平息的主要原因。
4、胡人大量内迁。自东汉以来胡人就不断内迁,尤其是东汉末年以来,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中原人口急剧下降,为了保证生产力,不论是曹魏还是西晋都鼓励胡人乃至强迫胡人内迁,但却没有予以妥善处置,胡人大量聚居后,造成胡汉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