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率领岳家军抗金取得什么(岳家军是岳飞吗)

网友提问:

岳飞抗金这支部队叫“岳家军”为什么?

优质回答: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南宋官方承认的,因为所有的军队都属于朝廷,并不属于私人军队。那么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民间为什么称这支军队为“岳家军”。

岳飞位于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所率领的抗金军队骁勇善战、纪律严明。

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南下入侵南宋,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南宋“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而岳飞位于“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所率领的抗金军队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这支军队控扼荆襄战略要地,成为南宋朝廷立足江南的重要屏障,在抗金斗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岳飞所率军队在民间威望很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

岳飞一直打着“迎回二圣、收复失地”的旗号,一心想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大地,对自己也要求十分严格,又关心爱护士兵。他领导的抗金军队作战十分勇猛,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收复了许多失地。所以,岳飞所率的军队,在民间的威望很高,得到了南宋广大人民的认可,被人们成为“岳家军”。

岳飞所率的抗金军队主要来源于收编地方非法武装,朝廷拨发很少。

南宋初期,内外交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起义军、土匪等蜂拥而起,岳飞率军进行镇压,收编了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因此,归顺岳飞的农民军队都自称为“岳家军”。

岳飞所率军队建制齐全,是南宋初期抗金的主要力量。

岳飞所率领的十多万大军建制齐全,由12支大军组成,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游奕军、水军。这支部队是南宋初年一支庞大的武装集团,也是南宋初年抗金的主要力量。

综上所述,岳飞所率领的这支抗金部队,在民间被成为“岳家军”。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认为是和岳飞本身的威望以及军队构成方式有关。

首先,宋朝大多以将领的姓氏称呼军队,比如韩世忠的军队被称为韩家军。和我们认为的国家统一配给士兵不同,一般这种军队是由主将选拔兵士的,岳飞的亲军是他本人选拔出来的,是岳家军里的精锐力量,跟随岳飞南征北战,这部分人忠诚度最高,但是数量不多。后面岳飞的队伍不断壮大,有地方的义军,被收服的流寇,还有各种地方军事力量不断汇入,让岳家军的构成变得很复杂,所以统一称为岳家军便于管理。

其次,岳飞本人的威望是很重要的。岳家军的军纪是当时各个军队中最严明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点和新中国的人民子弟兵很像,老百姓对岳飞和岳家军几乎可以说是顶礼膜拜,岳飞本人赏罚分明,即使是自己的儿子犯错,也一样受罚,一次训练当中岳云出现失误,岳飞按军规要将他斩首,后来众将士苦劝,岳飞才打了岳云一百军棍。这种严明的军纪和一视同仁的态度,让岳家军成为了一支强悍的队伍,金国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其实南宋初期的中兴四将里,为什么岳飞比其他三个人更著名,而岳家军也比其他队伍更著名呢?岳飞在历史记录里几乎是个“完人”,不贪财,不好色,忠心耿耿,手握重兵也不求名利,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人品非常好,可是中兴四将里只有他一个人被杀,当时和他齐名的韩世忠甚至还因为他被杀而质问秦桧,岳飞的死成为了赵构人生当中众多污点里最被后世唾弃的一个,而秦桧遗臭万年的原因也主要因为这个。岳家军的战绩和作风是南宋所有军队里最出色的,几乎是战无不胜,从不退缩。

岳飞的词大家都很熟悉,在这里给大家欣赏一首他的七言绝句:

题青泥市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岳飞的心愿就在这四句中,他的死因也在这四句中。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小南史,我来回答。

今日之兵,分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分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分隶杨沂中者则曰‘杨家军’,分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史家徐梦莘撰。

南宋其他史籍也偶见记载,《云麓漫钞》称:“人自为法,时有‘岳家军’、‘张家军’之语。”,“会诸将稍姿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韩家军’、‘岳家军’。

此外,南宋“部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用于指称“家军”,如《要录》谓“惜乎朝廷以光世部曲,付之吕祉。”“光世部曲”必然是刘光世所统领的“刘家军”。而“镇江大军,韩氏部曲也;健康大军,张氏部曲也;鄂州大军,岳氏部曲也。”显然所谓的“部曲”乃是其统辖的各“家军”。

“家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借北宋末年的战乱而萌发,建炎、绍兴时期发展至鼎盛时期,绍兴十一年收兵权之后,“家军”及其运作体系才趋于崩溃,在“家军”的形成演变过程中,诸“家军”虽然有军事力量的消减,镇戍辖区的调整,但也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或可对“家军”崛起的路径有一整体关照。

军事性是“家军”发展与形成中最主要的特征。

由于南宋初期社会的战争状态,统治者不得不大力扶植“家军”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家军”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相互侵夺,彼此招纳,所谓“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这种的情况,既削弱了诸军的战力,也制约着南宋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诸“家军”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北宋时期的“家将”相类似,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诸“家军”长期活跃于某一区域,不仅拥有可靠的经济物质基础,而且熟悉当地的社会文化与战略格局。

“要之谓韩家军者,今为京口人矣。刘家军者,今为建康池阳人矣。岳家军者,今为鄂渚江陵人矣。”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多样,但政治经济上的因素无疑是最为主要的。从诸军对营田的开展与控御地方财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看,这种政治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

“家军”对于时局来讲是好事,但对于赵宋来讲隐患太大。

诸“家军”开展营田始于绍兴初,营田的动因是为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给朝廷带来的负担,准许诸“家军”开展,实是中央不得已之举。

绍兴元年,解潜为荆南镇抚使,在缉捕盗寇,稳定境内治安的同时,积极发展营田以充军需,“以所管五州绝户及官田年来荒废者甚多,乃以便宜辟直秘閤宗纲为屯田使,召人使耕,分收子利。”上报朝廷之后,高宗下诏以宗纲为“镇抚司营田官”,有效的的解决了荆州辖区的军资需求,减轻财政负担,谓“其后荆州军食,多仰给于营田,省县官之半焉。”

在此基础上,朝廷看到营田带来的好处,便扩大营田范围。绍兴六年,“命五大将及江、淮、荆、襄、利路帅臣悉领营田使。”准许五大将开展营田以实军资,这便在政策上为诸军自擅财用,拥兵自重提供了便利。

实际上,诸“家军”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早已产生了营田、屯田以及其他的营利性活动。其实,毋宁“岳家军”,南宋时期的其他诸“家军”也多有渠道获得收入,且收入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绍兴十一年,秦桧已经开始罗织岳飞罪名,对岳飞与“岳家军”的违法行为与违规活动进行检举揭发,其中不乏夸大不实之辞,但颇能表明“岳家军”的物资来源并不单一。

《要录》载:“岳飞顷于鄂渚置酒库,日售数百缗。襄阳置通货场,利复不赀。”

这极有可能是湖北转运判官汪叔詹的构陷之词,但置办酒库的情形其他各“家军”也存在,不独“岳家军”。鲍琚曾奏“岳家军”中物资来源及积储时说,“岳飞军中利源,鄂州并公使、激赏、备边、回易十四库,岁收利息钱一百十六万五千余缗;鄂州关引、典库房钱、营田杂收钱、襄阳府酒库房钱、博易场,共收钱四十一万五千余缗;营田稻谷十八万余石。”数量颇为庞大。

最后,尤为重要的是“家军”打破了北宋长期遵守的武将不置亲军的制度规范。南宋诸“家军”的统领多置亲军以为个人亲随护卫部队。

杨业“杨无敌”本是北汉降将,他在新朝虽然可以凭借军功而获得殊荣,但“降将”的政治背景严重制约着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在军事上,亲随护卫部队更是与他无缘。杨业之死的深层原因固然是北宋的政治社会局势使然,即文武关系失衡的恶果。但从外因来看,没有牙将亲随护卫的“杨无敌”,即便武艺如何高强,也能被辽军轻易俘虏的俘获。

北宋立国政策中对武将的防范与控制,使得武将(即便是高级将领)不能招纳亲随护卫。南宋时期,诸将多有亲军,虽然名号不一,但均挑选军中精锐组成,有固定的人员配置,承担保护武将本人的安全之外,有时也会参加军事任务。

《云麓漫钞》中:“韩世忠、岳飞军中,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勇健无比。”

其实李显忠、刘光世、吴玠、吴璘手下均有“背嵬军”的设置,而以韩世忠创设最早。可见,“背嵬军”只是一种指称,用以代指那些由骁勇善战的精锐所组成的勇武部队,并非韩、岳二人所独有。刘光世有“部落军”,而张俊设“银枪亲兵”,都是南宋时期诸将置“亲军”的事实,非常明显,北宋武将拥有“亲兵”都是极为不易的事,但南宋时期,武将已经不满足于“亲兵”的配置,“亲军”的标准似乎更能让他们安心。

这也表明武将的思维体系与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为日后岳飞的被害留下隐患。

总之

南宋时代武力的组织形式与武将成员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北宋晚期的军政体制。因为北宋末年,当时的军政制度还是“两司体制”,“靖康”的发生虽然有很多原因,但军政体制的弊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说,南宋的军事制度与武力是在北宋已经奔溃的军事制度中,通过对旧制一系列的调整与重建而确立起来的。而新建军事统领体制是符合南宋立国之初的利益,但是随着隐患不断加强,最终“家军”以岳飞身死而慢慢退出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民间百姓对岳武穆这支军队的喜爱,不被南宋朝廷所认可的,毕竟名义上都是碍于朝廷的军队统治。

北宋朝,都对能征善战的军队世家称某某将,例如演义提到杨家将,呼家将,折家将,南渡以后各类义军兴起,朝廷并不能实际控制各义军,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首领,而不怎么认朝廷的。

岳家军都是通过去各地剿匪,招收义军,一步步强大起来的,虽然成员复杂,但是岳家军军纪严明,“撼山易,憾岳家军男”,作战勇猛,但是对秋毫无犯,“冻死不拆屋”受到百姓的喜爱和赞扬。

岳家军最后的规模在十万上下,至少分为十二军,(一)背嵬军,(二)前军,(三)右军,(四)中军,(五)左军,(六)后军,(七)游奕军,(八)踏白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十一)破敌军,(十二)水军。十万人的队伍,如以十二军平均计算,则每军为八千余人。然而实际上各军人数也不会相等,如岳飞的“亲军”最精锐部队,背嵬军人数就多达一万几千人。《金佗稡编》卷22《淮西辩》记载:“背嵬军马战无俦,八千余骑”,再加上步军,应有一万几千人。《要录》卷126记载,据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二月统计,岳家军共有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二百五十二名将官。

结语:岳家军的编制大致分为十二军,下属有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以及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再加上为数不多的幕僚,构成了岳家军的主构架,岳飞之子岳雲是一员奋击无前的勇将,却按当时规定担任书写机宜文字一职,主帅,少帅,幕僚,将领等基本出自岳飞一系,称呼岳家军,名副其实,也寄托了百姓的美好祝愿和向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