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景物描写?
优质回答:
景物描写历来是记叙文写作中的难点。
难在哪里呢?主要是不善选景、摹景,难以让读者动情入心。
向大师向高手学习,从他们的文章里寻出写景的密码,再三模仿,不失为提升写景技巧的妙法。
这里,仅以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段精妙写景为例,谈谈写好景物的五个密码。
密码一:符合叙述人眼光的选景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百草园里的景物自然远不止于此,但鲁迅先生为何偏要选取大人们熟视无睹、毫不在意的景物作为描写的重点?
这正是先生匠心所在,因为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大人眼里的野草、虫蚁,不值一提;在孩子眼里却是仿若好友、乐在其中的。
密码二:符合观景人视线的顺序
景物太杂,要介绍清楚必须讲究顺序。鲁迅先生先写散见于园子里的景,以此突出“泥墙根一带”,这叫“先散后聚”。并且,“散景”不散,请看:第一句全写静物,由低到高;第二句全写动物,由高到低。
“泥墙根一带”是局部之景,与整个园子的全景写法不同,改作先写动物,再写静物,这样既有顺序,又富于变化,打破了单调。
读来就像跟着摄像机镜头一样,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一一有序呈现。
密码三:紧扣观景人心理的详略
景物繁多,自然有所侧重。相对来说,全园“散景”较略,而“泥墙根一带”局部之景较详,但详中又有略,略中也有详。“散景”第一句写静物一笔带过,第二句写动物,则写动作,写姿态,写得较详。
“泥墙根一带”的动物略写,却又突出斑蝥,略过蜈蚣,因为这符合儿童的心理。斑蝥可戏,蜈蚣可怕。详写植物却稍提及木莲,而详叙何首乌,因为儿童爱幻想,吃何首乌成仙的传说他们信以为真;儿童贪吃,所以覆盆子的味儿和扎手的刺也相对详细许多。
密码四:拨动观景人心弦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用儿童眼光描写的景,无不令人喜爱。菜畦碧绿,黄蜂懒洋洋、憨态可掬,鸣蝉似诗人,油蛉和蟋蟀则是音乐家,斑蝥是玩伴,桑葚和覆盆子是甜点,何首乌寄托了成仙的奇妙愿望。叫天子是飞行健将,即便是全无生命的石井栏,也因为无数次抚摸把玩而光滑喜人。
所以,百草园里全是朋友,全是伙伴。学龄到时,因要常离百草园,便发出“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留恋和叹惋。
密码五:体现观景人细腻的感官
视觉之景赏心悦目:写色彩,如碧绿,紫红;写姿态,如云雀窜向云霄,黄蜂懒伏菜花;写外观,如何首乌臃肿,木莲莲房一般;
听觉之景悦耳动心:鸣蝉的抒情诗;油蛉的浪漫歌;蟋蟀的天籁曲;
触觉之景感同身受:石井栏光滑;覆盆子扎手;
味觉之景引人垂涎:桑葚甜丝丝;覆盆子酸溜溜中还带着甜……可谓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啊!
文中写景不仅处处抓住景物的特征,更能符合观景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用准确传神的生动语言作了恰到好处的描绘,真不愧为经典之作啊!值得再三把玩,仔细仿照。
其他网友回答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能烘托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因此,记叙文中的写景绝不是目的,为了写景而写景,只会使你的文章黯然失色,要学会让景物说话。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情感的,我们还说“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写景的时候千万不要搞错了。
举个例子吧。
小明(以前写作经常用这个名子,哈哈!)因为考试不好受到老师批评,放学回家的路上心情比较糟糕,一边走,一边懒洋洋的踢着一块石子,这时,我们需要插入景物描写,怎么写呢?是写花儿笑,鱼儿闹,小鸟枝头哈哈笑呢?还是写冷风吹,乌鸦归,树叶落成堆呢?不用说,大家都明白。所以说,情景、情景,有情有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看看古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哪一个不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高手呢?
好,就说这一点,让您见笑了,如果觉得有用,请您……哈!哈哈!谢谢各位。
其他网友回答
记叙文的景物描写处理,要看主题。不同的主题,写景的分量不同。
记叙文有几个主题:写人、写事、写物、写景、写我、写社会。
其实,不论哪种主题,都要用到“驭景法”,即驾驭“景”为主题服务。
非写景为主的景物描写,写景的文字要少,一般是对立选择:
美好景、恶劣景。
繁华景、衰败景。等。
两种都可以做描写。
美好的、繁华的景物描写,对欢畅的、避世的、炫才的、热烈的主题能起到衬托、融入、铺垫作用,对痛楚的、失意的、愤怒的、希望破灭的主题,能起到对比、反衬作用。
恶劣的、衰败的景物描写,对勇敢的、不屈的、顽强的、乐观的等主题,能起到反衬作用。对颓废的、艰难的、贫寒的主题起到烘托、暗示、照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