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的我和谁都不争(杨绛我和任何人都不争,和任何人)

网友提问:

怎么理解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优质回答: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这句话并非杨绛所说,而是英国诗人兰德小诗《生与死》中的一句,由杨绛翻译。兰德的这首诗很多人都翻译过,不过以杨绛版本最为流行和出名,该诗全文是:“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晚年写的这首诗很受人欢迎,特别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一句更是入木三分,至今为人所传颂。许多人都以此诗来形容杨绛,说她淡泊名利、清高高雅等等。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读过一些杨绛的作品,大都是散文和怀人文章;也写过一些关于她与钱钟书的随笔文字,零零散散发表于全国各家报刊,对杨绛的生活轨迹略知一二。我与杨绛从没有接触,也不认识她,但从她的文字里,我觉得杨绛是一个标准的小女人,和我们身边的邻家妇女没什么两样。

杨绛与夫君钱钟书从海外留学回国回到上海,这是上海沦陷时期,婆家和娘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杨绛一家三口先去了钱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回了娘家。杨绛在《我们仨》中这样描述:“我在钱家过了一夜就带着圆圆到我爸爸住处去,见了爸爸和姐妹等。圆圆大约感觉到都是极亲的人,她没有‘吼’,也没喊‘non non’。”杨绛在书中借女儿圆圆之口说爷爷家是“一屋子生人”,而外公一家却是“极亲的人”,这和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辄就诋毁婆家的小市民有什么两样?这是杨绛和婆家的“争”。

1948年夏,钱钟书爷爷百岁冥寿,杨绛和女儿圆圆随钱钟书回了老家无锡。在无锡圆圆见到了爷爷钱基博,杨又借钱基博之口夸奖自己女儿是钱家唯一的“读书种子”。杨在《我们仨》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指钱基博)曾对钟书的二弟、三弟说:他们的这个那个儿子,资质属某等某等,‘吾家读书种子,唯健汝(指圆圆)一人耳’。爹爹说话,从不理会对方是否悦耳。这是他说话、写信、作文的一贯作风。”这是杨绛在婆家内部的“争”。

1949年,钱钟书回到母校清华教书,杨绛母女也跟着到了北平。期间钱家和林徽因一家为邻,钱钟书和杨绛又因为两家的猫打架闹了一些不愉快,杨绛后来在文章中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貌似是劝钱钟书别伤了两家和气,实际上是讽刺林徽因。这是杨绛和邻居及同事之间的“争”。

杨绛不是“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而是“和谁都要争”。

谢谢阅读。个人一得之见,欢迎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这句话并非杨绛所说,而是英国诗人兰德小诗《生与死》中的一句,由杨绛翻译。兰德的这首诗很多人都翻译过,不过以杨绛版本最为流行和出名,该诗全文是:“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兰德晚年写的这首诗很受人欢迎,特别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一句更是入木三分,至今为人所传颂。许多人都以此诗来形容杨绛,说她淡泊名利、清高高雅等等。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da62000d1dfb6aaec8cf” web_uri=”da62000d1dfb6aaec8cf”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49″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我读过一些杨绛的作品,大都是散文和怀人文章;也写过一些关于她与钱钟书的随笔文字,零零散散发表于全国各家报刊,对杨绛的生活轨迹略知一二。我与杨绛从没有接触,也不认识她,但从她的文字里,我觉得杨绛是一个标准的小女人,和我们身边的邻家妇女没什么两样。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dabf000c79d5e8f5b704″ web_uri=”dabf000c79d5e8f5b704″ img_width=”480″ img_height=”702″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杨绛与夫君钱钟书从海外留学回国回到上海,这是上海沦陷时期,婆家和娘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杨绛一家三口先去了钱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回了娘家。杨绛在《我们仨》中这样描述:“我在钱家过了一夜就带着圆圆到我爸爸住处去,见了爸爸和姐妹等。圆圆大约感觉到都是极亲的人,她没有‘吼’,也没喊‘non non’。”杨绛在书中借女儿圆圆之口说爷爷家是“一屋子生人”,而外公一家却是“极亲的人”,这和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辄就诋毁婆家的小市民有什么两样?这是杨绛和婆家的“争”。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113e10005f9ddb19c538c” web_uri=”113e10005f9ddb19c538c” img_width=”547″ img_height=”405″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1948年夏,钱钟书爷爷百岁冥寿,杨绛和女儿圆圆随钱钟书回了老家无锡。在无锡圆圆见到了爷爷钱基博,杨又借钱基博之口夸奖自己女儿是钱家唯一的“读书种子”。杨在《我们仨》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指钱基博)曾对钟书的二弟、三弟说:他们的这个那个儿子,资质属某等某等,‘吾家读书种子,唯健汝(指圆圆)一人耳’。爹爹说话,从不理会对方是否悦耳。这是他说话、写信、作文的一贯作风。”这是杨绛在婆家内部的“争”。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daba000d62fa0e6347f9″ web_uri=”daba000d62fa0e6347f9″ img_width=”443″ img_height=”628″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1949年,钱钟书回到母校清华教书,杨绛母女也跟着到了北平。期间钱家和林徽因一家为邻,钱钟书和杨绛又因为两家的猫打架闹了一些不愉快,杨绛后来在文章中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貌似是劝钱钟书别伤了两家和气,实际上是讽刺林徽因。这是杨绛和邻居及同事之间的“争”。u003Cu002Fpu003E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 杨绛不是“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而是“和谁都要争”。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Eu003Cspanu003E谢谢阅读。个人一得之见,欢迎留言讨论。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英]兰德(杨绛 译)

如何理解“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内心是一种被触动的感觉,世界的生态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谁都想成为强者,都想拥有财富。然而大自然万事万物欣欣向荣、风雨雷电、阳光灿烂、高山峡谷、猛兽羔羊等等共存共享的状况却显得比较和谐。为什么呢?

生存的弹性空间足够大。老虎狮子凶猛,同样有对手,蚊子蚂蚁虽小但同样生命力旺盛;生命的到来与离去即生命的过程大家一样,都是从弱小生命成长、强大,然后老态龙钟,最后死去。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有其生存的空间,富人穷人道理也一样。世界需要和谐,需要丰富多姿,需要此消彼长,单一的生态注定不现实。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有着一种饱经风霜之后的从容。不恃强凌弱,也不刻意讨好,不卑不亢的努力做好自己,尽可能的活得有价值、尊严并对社会有所奉献。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这既是大自然的现象,同样是社会现象。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其实每个人的精力和能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强大也不能永远强大,因此我们必须懂得自律、克制和感恩,我们不能为所欲为。

过去和历史积累的经验,狼性和中庸之道谁更重要,其实都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粗中有细、柔中带钢”才能比较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和谁都不争有一种柔,和谁争都不屑有一种强;不屑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不争来自自身的修养;活得通透,有所喜有所爱,沉默是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出水的博爱与无情,无私又能量巨大。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也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有火萎的一天,真实的感受过、热爱过生命,可以从容不迫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感觉他已经非凡人了!和谁都不争,世间的烦事都没有了,也不屑与任何人争,超烦脱俗!所以她能长寿,道家的最高境界,与世无争!!!

其他网友回答

有理不用争,无理争也没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