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之战北宋胜利为什么还签盟约(为什么北宋战胜,还要和辽签订澶渊之盟?)

网友提问:

胜利也签城下之盟?宋辽两国到底谁才是《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

优质回答:

这是北宋的愚蠢行为

1004年,北宋顽强抵抗辽国的大举南攻。辽军先锋主将萧挞览在澶州(河南濮阳)被杀,在敌后的北宋军仍然在坚守城镇。在军事态势如此不利情况下,辽向宋议和成功,意外签署了北宋向其纳贡性质的“澶渊之盟”。当然是赢家。

北宋看似也有百年和平收获,但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机会,失策!

第二,北宋用金钱换来和平,从此不思进取,享与安乐,在无险可守的北方不设防。忘记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古训。

第三,得意于用“小钱”买来和平,节省了大额国防军费。殊不知,这节省的钱买了慢性毒药,让一个民族失去了血性,不愿面对鲜血。

后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北宋,竟然与金国秘密签定“海上之盟”。想借其手灭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对辽国来说,是背信弃义!对金国来说,是引狼入室!北宋输得亡国。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妹子邀请,这当然是胜利了但是是辽国。这从法理上承认幽云十六州正式归属于辽国,宋与辽是平等地位的两个国家。彻底断送了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法理依据,宣告了从后周世宗柴荣到宋太宗几代人的努力彻底化为泡影。

自从后晋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以后中原王朝在面对辽国时就产生天然的劣势,没有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失去了燕山山脉和险关要道作为屏障,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可以长驱直入中原腹地,这也就造成了宋朝百余年里和辽或者是金的对决当中还没怎么着,人家就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不是宋朝不想守,而是根部无险可守。

正是因于此,后来的皇帝无论是周世宗还是宋太祖、宋太宗都要极力的收复幽云十六州,确保王朝的安全。宋太祖曾经就收复幽云十六州做过详细计划,准备50贯钱进行赎买,如果不行就作为军费。宋太宗在公元979年灭亡北汉以后, 志得意满想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在高梁河大败而归,后来历史演义中的八贤王赵德昭也因此被宋太宗借故逼死。公元986年,宋太宗趁辽国新君登基,孤儿寡母再次发兵攻辽,结果没想到被辽国大将耶律休哥打的大败,最后曹彬等战将被罢官,杨业被俘,从此宋朝对辽国从军事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且此后更严重的是,宋朝君臣皆谈辽色变,澶渊之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攻宋,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宋朝内部君臣一派迁都逃跑之声,只有当时的宰相寇准力谏宋真宗亲征,鼓舞士气,宋真宗在寇准的压迫下不情愿的御驾亲征,结果澶州将士果然士气大振,高呼万岁,宋朝大将张环射杀了在澶州城下挑衅的辽国前锋萧达凛,辽国士气大大受挫,无心恋战,决定和宋朝求和。

双方经过商讨最终确定以下几条;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 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从条约上看宋朝没有占到半点便宜,事后宋真宗不但没有感到耻辱反对觉得30万岁币太少了,有人说从此以后北方边境百姓再无刀兵之声,和平保持了百余年。但是在下想说没有战争只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周边还是时有小的某擦发生,电视剧天龙八部中辽道宗攻送的情节,虽是虚构成份,但是恰好说明了宋辽之间的关系并不牢靠,随时可能发生战争。

因此在下认为澶渊之盟的签定完全是宋朝方面的完败,辽国完胜而告终,只是从此战之后,辽宋两国都没明白,双方谁也没有能力把对方吃掉,维持了一个战略平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