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上海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是怎样的啊?
优质回答:
楼上的朋友说的非常好。简言之,崇尚高雅,抵御低俗。诚信待人,低调文明。强调契约精神,按规矩办事。从不吹牛说大话。不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瞧!这就是上海人》。
在上海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上海人的居住空间有限,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因为邻居挨得太近,几乎难以保留隐私。邻里关系融洽,但是内心总是有着一点点距离。因为当年的大家都经济拮据,多了份各扫门前雪的愿望,管不了他人屋顶霜的厚度了。上海人的第一个明显特征是闲事管得少,即使热心也藏着点掖着点。
上海人因为处于一个开创历史先河的城市,西方国家的,全国各地的,各种文化和习俗汇集于上海,有存在,有比较,有鉴别,有碰撞,便会有发展,有传存,有突变。上海便有了“乐园”的称号。上海人是开了眼界的。依据唯物史观的理论,物质是第一性的。上海人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使得上海人的眼界与众不同。他们可以接受国内外的冒险家的闯荡,他们对于新老上海人也加入了冒险的行列,表示赞赏。于是在上海很快云集了江浙的财团,成为远东地区的巴黎,金融的中心,工商业的中心,文化科学艺术的中心。君不见,哪一个政治家、艺术家、作家,哪一个财团,在他们的生平里不到上海这个十里洋場一显身手呢?存在决定意识,上海人接受新生事物的敏感反应是领先的。
上海人心知肚明,只是智慧有余,魄力不足。充当智囊有余,自己力当重任不足。在上海地区的成亿元的住宅,上海人居住的人少,外地财主入住的多。按照法治的观念来看,买房者的支出,应该手持20%的税单才是合法,这一条愁煞了有着远虑的上海人。上海人的第三个特征是普遍吃了今天,还得考虑明天,后天,顾前思后,是典型的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上海人成不了大器。
因为有了以上的前因后果,上海人在交友择友上,从不大包大揽的,拍胸脯的事情极少发生的,。他们不会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但是自己却信守承诺。契约精神是大部分上海人的特征之一。那些言而无信,以欺骗欺诈手段过上好日子的人,会被人唾弃为“垃圾”,他们的父母也会被人鄙视的,因为你生之不教之。
上海人的安份守纪,上海人的安居乐业,使上海地区成了全国最为安全安宁的城市之一,上海人的人均寿命也是全国長寿地区之一。
我是上海人,我热爱上海,我具备了上海人的全部的基本素质。
其他网友回答
上海人讲规则,思路清楚,不愿意麻烦别人,注意形象,我就很喜欢跟上海人交朋友。心不累。ps:江苏人在上海
其他网友回答
上海人做生意普遍讲诚信,守规矩,求双赢,决不过河拆桥!
其他网友回答
公众眼里的上海人,还有公众口中议论的上海人,其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人了。
记得小时候,从周边邻居说话的口音中,可以清楚地判断是什么地方的人,好像江苏人、浙江人、山东人最多,还有少量的四川人、福建人、广东人。
一到晚上,尤其是夏日的晚上,弄堂里大人叫小孩吃晚饭的声音此起彼伏,你能听到比较纯粹各地方言。当然,平时大家交流是用带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著名的上海普通话,被称为上海话。
那时外来人口大都集中在市区,大多数家庭是从爷爷就落户上海了,以抗日战争时期逃难过来的为最多,有的进了工厂做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家境好一点的是,男人出厂做工,女人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
而正宗的上海本地人大多住郊区务农,他们所说的话是正宗的上海话。他们被市区人叫作乡下人,他们话被称作乡下话。现在著名的浦东新区,那时就是乡下,有句话叫作“宁要浦西一张床,勿要浦东一间房”,很能说明当时巨大差异。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各地来沪工作、安居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五湖四海的局面。上海精神里列出的“海纳百川”,有经济格局、人才格局的提炼,也有对人口组成的描述,现在的上海人几近是全国各地人组成的,称“小中国”一点也不过。
唠叨这么半天,上海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是集全国之大成,优点和缺点都可能与任何人的家乡有关。所以,你说上海人精明胆小也好,说上海人气量小不大方也好,都可以看作是在说你自己和你的家乡。
比如,上海“特产”上海男人,所谓的持家怕老婆,其中何尝没有改良版的北方男人担当、南方男人勤奋精神呢?
所以,上海能高速发展、引领潮流,绝不单纯是地理位置优势因素,更重要的是汇集了全国的灵气,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智慧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