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课本上的吗(高考语文考课内知识吗)

网友提问:

高中语文课本上内容,高考几乎考不到,学生该怎么做?

优质回答: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高考不是几乎不考,是一点也不考,就算是背诵默写题也是理解性的默写,不是给出上句写下句。这种情况下就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迷惑感,学课本有什么用,听课有什么用,就算有些学生不听课一样在考试的时候八九十甚至过百分的。一点都不奇怪,这个特点是和高中的学习特点相关的。

高中着重考查运用,不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所有的科目都一样,哪怕是历史,政治这些科目,现在也变着花样考事例分析。不是直接就能从课本里面原原本本背诵就可以得到的内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个高中不管那个科都是课本上的内容高考都不考。

高中的课本是最低化的理解方式,简单一点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观点,定理,课本采用了最简单,最容易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目的就是让学生去理解课本的只是内容,而不是仅仅记住课本的知识内容或例子。

回到语文的问题,语文高考就考两个内容,一是阅读,二是写作。一卷,包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理解性默写,两个文段的语言运用。二卷的作文写作。就这两样知识。而且每年高考他的题型基本一致,一致到几乎小题的序号的问题的方向都是相似相同的,这和开卷考试没什么区别,就是告诉考生,我就考这些内容,就考几篇阅读,就出这几道题目,就写一篇作文。可是为什么高中三年的时间却要花两年的时间去上课本,最后高三总复习。

课本就是所有问题的基础,现在新编教材大单元,主题阅读,任务驱动,情景模式。基本就是高考的基本模式。很明显我们的高考试卷都是主题阅读,换句话说在高考卷形成的时候,就有参考答案,然后才是学生考试,学生的自我理解要和参考答案的理解相近,相似才行,才有分数,不是说我认为这首诗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一篇小说是这个主旨。没有意义的。

上课就是去学习如何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题材,诗歌怎么分析,文言文怎么分析,小说怎么分析,事例怎么解读。如何做主题表述,如何完成课程任务,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设计就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最容易转换的观念就是不要把语文课本的单篇课文,单纯的理解成为学习这篇文章,至少要理解成为学习这种类型文体的阅读和解答方式,就更容易的对应到考试当中。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长期以来的教考分离形成的无解问题。

学生该怎么做,如果维持高考现状,研究实践到最后,仍然无解。唯以的方法只能寄望于刷题和押题,教与学永远处于迷雾中。

语文高考的阅读分析,任何一道题都可以见仁见智。阅读分析的目的何在?只能是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运用,高考只能笔试,笔试的最好形式是作文。作文是必考题,已有了作文还考阅读分析,这不是考,纯粹是为难人!

高考语文,识文断字显然已经不必考。考语文,只需考语言知识与运用,运用的最好形式是作文。

所以语文高考,只需两点,一是语言知识,二是作文。阅读分析,已经尽在作文中。

在教考分离的基础上,又去大搞阅读分析的“微言大义”,不仅不合学科特点,而且违背教育规律。

建议高考语文改革为两部分:语言知识和作文。抱住阅读分析题不放,只能是费心费力不讨好,结果是占去了大量时间,到头来不会阅读,也不会欣赏,更不会作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叫什么在树上的争议,即由此而来。以文章著称的中华大国,出现如此文理不通的文章和批改,令人唏嘘!

对于文科生而言,高考沒有一篇拿得出手的文章,象话么?

语文高考不改革,学生永远没有该怎么做!

其他网友回答

1.语文课本就是个例子,你得仔细读,认真听老师分析,习得方法,自然考试就是举一反三了。

2.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要好好读,读得滚瓜烂熟了,考试背诵六分。虽说不多,但是对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套路,都是由课内到课外呀。

3.教材上面的方法要去消化,平常的练习题就是补充,二者结合起来。

4.教材上的故事,可以作文的素材运用。书上的名言警句熟记,作文信手拈来。岂不妙哉!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我觉得高中语文课本内容在高考中不是考不到,而且考到了学生不知道。这么说,课本上的文章就像数学例题,老师把思路和方法给你讲明白了,你需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我们学生傻傻缺少这一点。以语文高一必修上第一单元小说《百合花》为例,这这篇小说里,我们需要讲明白它关于这个单元所要求的“青春”这一主题,还会根据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标题含义,“我”的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分析过程就是思路形成过程,而这个思路是要学会迁移的。高考中如果考查到相关问题,那么就不能说没学过。所以,课本不是没用,要看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其他网友回答

所有语言类考试都不会直接考课本内容,当然其他课程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课本锻炼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能力有了,解决问题就不成问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