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中谁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茶壶先生来回答。
三国之中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很多。第一个应该是何皇后。一手好牌,硬叫她打得个稀烂!
何皇后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亲妈。
她老爹是南阳一个杀猪的,她被选到宫中做了个宫女。谁承想,命运女神眷顾了她,让她得到了汉灵帝的临幸,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刘辩,母凭子贵,皇帝高兴,于是她被封为贵人了。由于汉灵帝前面的儿子都没有养大,全都死了。所以她的儿子就成了皇长子,何氏因此深得皇帝的宠爱,在后宫说一不二,人人怕她。何氏的两个哥哥也跟着沾光,都做了官。
后来,汉灵帝把宋皇后给废了,宋皇后忧郁而死。
两年后,何氏被册立为皇后。于是何家鸡犬升天,何皇后的两个哥哥又都接着升了官。并且大哥何进做了大将军,手握重兵守卫京师。,二哥何苗做了车骑将军。连死了的老爸都被追封了车骑将军、舞阳宣怀侯。老妈又被封为为舞阳君。
又过了几年,汉灵帝去世,皇子刘辩继位。儿子做了皇帝,妈妈何皇后便成为皇太后了。由于儿子年纪小,何皇后便临朝听政,国舅爷何进做了辅政大臣。他们又联手除掉了她婆婆董太后,并且把董太后的侄子董重逼的自杀了。这个时候,何太后已经牢牢地把权力抓在手里。
在朝廷上面,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到她和儿子的权力和地位了。如果一切都好好的,天下太平,这个何皇后,也是有可能和吕后或者和窦太后有一拼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了。
可是,这样的一手好牌,却被她瞬间打得稀烂!
原因是她哥哥何进和宫中的太监们有过节,想把太监都给杀了。跑来和她商量。
这么重要的事情,何太后保密工作做得也太不到位了。虽然她表示不同意,但是吓坏了太监们。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能够及时而果断地采取行动,处理好她哥哥和太监们之间的矛盾。她既没有能够压制哥哥何进想要采取鲁莽行动的念头。也没有能够安抚好太监们的情绪。而是任由事态自由发展。
最后变生肘腋,终于激起太监们鱼死网破的决心,直接把何进脑袋给砍下了。结果引起部队哗变,袁绍等人趁机带人杀入宫中,把太监们给杀了,何进的部下吴匡,看到何苗也在宫里,说他是太监们的同党,大家上去就把何太后的二哥何苗,剁成了肉酱。
一时之间,两个哥哥都死了。连何太后的老妈舞阳君也被乱兵杀死了。这样的变化太快了,何太后根本来不及反应。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了。
再后来,董卓带兵杀到。董卓直接把皇帝给换了。废了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并且还追究何太后逼死董太后的责任。还派人毒死了何太后。最后,董卓又让人给刘辩送来了毒酒。刘辩悲愤难当,学楚霸王项羽,无奈地给老婆唱了一曲悲歌: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然后,一饮而尽!死时十五岁。真是一场悲剧。对何家是一场悲剧,对汉朝是一场悲剧。
何太后可能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是一手好牌,怎么就被打得稀烂。家破人亡?哥哥是她的人,太监们也是她的人。很多人会觉得不是何太后把牌打的稀烂,是她哥哥何进把牌打的稀烂。
其实,何太后才是最顶端打牌的人,只有她才能控制两边的人。太监们听她的话,何进也是要听她的话。而她任由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她能及时阻止何进的冒险行动,让太监们能获得人身安全的保证。事态可能不至于不可收拾。然而一切都太迟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之中手握一手好牌,结果打得稀烂的人有三个,一个是何进,一个是董卓,最后一个是袁绍。
如果曹操、刘备、孙权有何进、董卓、袁绍那样的实力,早就统一天下了,何进、董卓、袁绍三家势力其实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运势和实力,结果因为自已的无能,错失机会,白白的拱手将天下让给他人。
一、何进
何进是东汉末年汉灵帝晚期的大将军,何进因为自已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而被汉灵帝重用,后来又因及时发现并镇压京城附近黄巾军余部马元义的起义,因功而封侯,后来又被汉灵帝封为大将军,手握京城北军五校及卫戍部队兵权。
汉灵帝死后,何皇后听政,大将军何进也成为朝廷最有权势的人,并成功地扳倒了汉灵帝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同时也是西园八校尉首领的上军校尉蹇硕,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兵权和朝政。
何进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却听信袁绍召集外军进入京城以逼迫何皇后杀尽宦官的建议,同时放弃了对宦官该有的警惕之心,在一次宦官传传太后旨意如何进进宫之时,毫无防备的何进真的以为是自已妹妹何皇后召见,结果就被宦官们杀害于皇宫之中。
以何进当时在天下的权势,如果不是被暗杀,何进绝对是整个东汉帝国最有权力的人,妹妹是皇后,他的外甥刘辨是当今皇帝,自已身为大将军,手握京城所有兵权,又有调动全国兵马的权力,结果听信袁绍的建议,被宦官暗算致死。
当时天下有相当多的名士都聚集在何进的门下,比如袁绍、陈琳、荀攸、边让、蒯越、刘表、孔融、王允、荀彧等等,这些名士或者何进的门生故吏,或者是应何进的征辟入京城做官的,用好了这些人,再加上自已手上的兵权,何愁天下不定?
何进的错误就在于完全低估宦官的实力与野心,又对袁绍这个野心家不够防范,袁绍为了逼何进召集外军入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敢假传促进旨意,最终因为袁绍的建议,把宦官逼得走投无路,狗急跳墙之下,宦官插而走险,假传皇后旨意,诛杀了何进。
何进一死,董卓才敢进京,天下才会大乱,如果何进活着,哪来的董卓之乱,哪来的三国纷争,要不是延续东汉,要不然就是何进取而代之,成为第二个王莽。
二、董卓
董卓是来自凉州的地方军阀势力,原本东汉末年的乱世没有董卓什么事的,可是董卓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何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就是因为袁绍建议何进征集外军入京城杀尽宦官。
董卓原本是袁家的故吏,按照东汉末年的门生故吏传统来说,董卓应该听命于袁家,而且董卓这个人选也是袁绍建议的,结果何进、宦官双双被灭最大的胜利果实被董卓给摘取了,而且董卓用了一系列的手腕,拿下了京城洛阳所有的兵权,同时控制了皇帝,董卓才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董卓控制朝廷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皇帝、兵权全部控制在手,如果董卓真有能力与雄心壮志,以挟天子以诸侯,占尽各种优势,如果能联合各种势力,善待皇帝,召集天下贤人,统一天下也未尝不可。
可是董卓却走了一条残暴的不归路,毒死少帝,废立皇帝,毒杀太后,残杀百姓,残杀官员,终于成功地激起了天下公愤,被群起而攻之,最终被王允联合吕布给诛杀了,董卓成功把自已作死了。
如果董卓能把握机会,哪来后来的袁绍和曹操的崛起?
三、袁绍
袁绍的崛起是因为何进的愚蠢与董卓的残暴,袁绍作为根本苗红的士族势力代言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本阶层的势力,袁绍代表了门阀势力,在东汉末年士族门阀成为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时,袁绍自然也是顺应潮流,如日中天。
袁绍在代表门阀之后,迅速发展壮大,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河北四州,迅速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
袁绍手上原本有很多好牌,比如背后势力强大,手上人才济济,又占据了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河北四州,还得到了天下门阀势力的支持,可是在两件事上犯错,就让袁绍失去了天下和整个家族势力。
其一是袁绍浪费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优先机会,最先向袁绍建议迎立天子的是沮授,可袁绍不听,天子东归洛阳,袁绍的势力范围离得最近,可是袁绍迟迟没有行动,以至于让曹操占得先机,迎立了皇帝。
其二是官渡之战,袁绍用11万军队对付曹操的四万军队,哪怕是失了颜良与文丑这等猛将,袁绍仍没有失败的任何迹象,但在乌巢之战的决策错误,则让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彻底失败,也让袁绍失去了整个天下和整个家族势力。
士族门阀是从东汉开国以来就存在的豪强地主演变而来,到了东汉末年,成为非常强大的一股政治力量,谁有士族门阀的支持,基本上就拥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这是潮流的力量,顺势而为让袁绍进展神速,可是袁绍拿着一把王炸却输给了曹操主导的军阀寒门庶族势力。
其他网友回答
无他,唯袁绍而。何进也算一个,二人真是珠联璧合。天下无敌。袁绍,字本初,司空袁逢之子( 不是嫡子),汉末军阀。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自己也是西园八校尉首领,最强大的时候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四州,最后被曹操击败。纵观袁绍一生,真是一手好牌打的细碎。从最初发家就看得出来。
袁绍出主意让董卓进京帮何进诛杀宦官,结果何进被杀。董卓乱政。东汉实际就此亡国,袁绍倒是脚底抹油跑了,实在是够可以的。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占据四州之地,却被曹操击败,他的基业成为曹操的发家本钱,无能,无知是袁绍的最大“优点”。郭奉孝评价袁绍十败:兵虽盛,不足惧也,繁礼多仪,袁绍以逆动,袁绍外宽内忌,袁绍多谋少决;袁绍专收名誉,袁绍恤近忽远,袁绍听谗惑乱,袁绍是非混淆,袁绍好为虚势。郭嘉评价袁绍的核心就在于袁绍外宽内忌,是非混淆,多谋少决。说白了就是糊涂蛋,遇事不决,不变是非。
但这些绝非袁绍愿意和控制得住的,当袁绍占据四州时候。袁绍不是彻底的军事和政治上占领和控制,大部分是依附和顺从,当地的世家大族看重袁绍四世三公的名声(实际上屁都不是,最后成事的三家都是寒门)他们希望袁绍维护他们利益。但由于袁绍的地盘太大,名声太响,他的麾下分属各个州,分属各个世家。维护的是各个门阀的利益。种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无法都导致这些人无法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袁绍家出力。精力都用在对对付其他派系了。彼此倾轧的十分厉害,荀彧、郭嘉都曾经是袁绍麾下,也看出袁绍不善驾驭局势、只能和稀泥,像个老娘们。就是认清了这一点才走的。郭奉孝言讲袁绍: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是实话。
袁绍是个外强中干的人,但不是纨绔子弟。早年的袁绍还是有能力的人,但水平有限,董卓乱政,十八路诸侯会中中州。,袁绍是总盟主,但这个盟主让他当的可惜了,当了个无能混蛋加无知,让曹操彻底看清了袁绍虚有其名,格局很低,不过是冢中枯骨。最后袁曹交兵唯一出彩就是《为袁绍讨豫州文》。他的作用还是倒忙,让曹操头疼病好了。陈寿在《三国志》里开头就写:汉末,天下大乱而雄豪并起,袁绍虎踞四州,强盛莫敌。那袁绍败在何处呢?不听劝,不善于采纳意见,沮授、田丰劝袁绍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觉得有个婆婆不好玩,(是董卓所立的,是一个原因)刘协被曹操抢了,知道后悔了有啥用。
田丰劝袁绍趁曹操与刘备交战的时候,派兵袭取许都,袁绍不纳(儿子有病)。后来又想打曹操了,集结兵马讨伐曹操,但沮授、田丰谏阻,言讲此时万万不可,袁绍不纳。田丰后来竟死于此。出战前,袁绍让三个儿子各据一州,有人进谏不可,袁绍不纳,后来诸子挣位,也亡于此,打就打吧,沮授提议打持久战耗死曹操,袁绍不纳。袁绍在关键时刻的除了不听忠言之外,在选择策略的时候总选那个最差的,袁绍实力再强大也禁不住这么折腾。官渡之战是三国曹操的转折点,内部派系恶斗消耗了袁绍大量的精力 ,这甚至直接影响了从官渡之战开始到失败。袁绍首先败于轻敌和郭嘉外投曹操。袁绍做事没头绪,成大事者不要管具体事务,管决策方向就行。可惜袁绍没有。而袁绍三大谋士彼此不和,荀彧点评:“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事实说明完全准确。许攸反水给了袁绍最大的打击。袁绍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官渡失败以后,,袁绍还是夺回了部分地盘。但自己气量太小,窝囊死了。诸子争位,便宜了曹操。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中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的人不少,像大将军何进、国贼董卓、好谋无断的袁绍、奸雄曹操、大将军曹爽等等。
何进、董卓、袁绍和曹爽一把好牌打烂了,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也挂了。曹操把一把好牌打烂了,但还是在各方割据势力中保持了优势。
以曹操为例,在刚刚奉天子以令不臣时,曹操实力还比较弱,因此此时的曹操唯才是举,能够虚心纳谏。这就相当于曹操知道自己手里牌比较差,出牌比较谨慎,知道多方征询意见,究竟该怎么出牌。
曹操牌比较差,但对手袁绍手里一把好牌,正常情况曹操必败。但没想到袁绍牌好牌技差,顺子拆开出,颜良、文丑、张郃等人本来是顺子,但被袁绍拆散了出牌,挨个派出去送死。田丰本来算是王牌,但却被袁绍直接乱扔了。袁绍把自己的一把好牌全糟蹋了,所以才让牌一般的曹操赢了。
曹操战胜了袁绍,逼降了荆州之后,应该按部就班在荆州站稳脚跟,平定雍凉、汉中和益州,步步为营,统一北方,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在荆州操练水军,然后再兵进江南。
此时的曹操手里牌比以前的袁绍还要好,相当于手里有大小王,还有好几炸。但是曹操此时志得意满,也不再虚心纳谏了。曹操步子太急,他的逼迫让刘备和孙权结盟,这就相当于打牌成了斗地主,二打一。
曹操不明天时地利,不清楚赤壁一带冬季都会出现东南风。曹军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曹操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如果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再出兵,就不至于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吃亏。
当然曹操此次失利,除了自己乱出牌原因,刘备孙权的牌虽小,但都是顺子,曹操出错了一张牌后,就收不回来了。
实际上刘备和孙权也有乱出牌的时候。关羽樊城之战时,本来形势大好,结果刘备、孙权两方都没有遵循孙刘联合抗曹的正确主张,先是孙权不顾双方盟约,偷袭荆州,杀害关羽。然后刘备又不听劝告倾国之力讨伐东吴,夷陵惨败,蜀国从此式微。刘备孙权乱出牌的结局就是蜀汉东吴两方都损失惨重,再也没法打败曹魏。
其他网友回答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当属荆州牧刘表。
刘表拥有天下最富庶的荆州,而且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牧,集军权民权于一身,妥妥的封疆大吏。
荆州南接零陵,桂阳,北据汉川,据地数千里。
麾下有十二万精锐将士,既有强大的马步军,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三国出名的战将文聘,甘宁,黄忠,黄祖,李严,魏延,霍峻,蔡帽,张允,上智之士蒯越等均在刘表麾下效力。
刘表还拥有一个全国顶级师资力量的学院,拥有司马徽,庞德公国家顶级教授。这个学院培养出的人才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诸葛亮,庞统,徐庶,……
刘表为荆州牧,掌管一省的军政大权时,曹操,袁绍还在为招兵买马奔忙。
而刘备还在他老同学公孙瓒那里辖混,任别部司马,相当于地方部队独立团团长。
袁术也只还是个太守,孙坚孙策依靠袁术,敝屈地过着日子。
后来,北地枪王张绣投靠刘表来了。
刘备带着关张赵三员猛将也来依附刘表。
刘表手上曾经拥有的牌几近于王炸的存在。
这样一手好牌竟被刘表打得稀烂。
黄祖射杀江东猛虎孙坚后,没有乘胜追击,坐看孙策席卷江东。
曹操和袁绍大军在官渡对峙时,蒯越等曾力劝刘表主动出击,或击袁或击曹,可惜刘表执意不听,错失争雄北方的良机。
荆州拥有如此众多的良将人才,刘表却不能善用之。
有其父必有其子。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
荆州人才良将,士兵土地被刘备,曹操和孙权瓜分殆尽。
刘表坐拥荆州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