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秦始皇以后的帝王中,谁的早逝对我华夏来说最为可惜?
优质回答:
只能是周世宗柴荣了,只可惜他39岁便撒手人寰,凌云壮志化作无奈叹息,宏图伟业都为他人做嫁衣!
柴荣死前未能实现他10年扫平天下的愿望,但以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来看,他完全可以扫平天下、开创盛世,成为一代明君盛主,可惜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
柴荣是累死的,六年征战劳苦,很少休息,操劳过度,结果病倒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征途中,从此就一病不起,遂成千古遗恨,而他死前的精心安排,只因为看错了一个人就满盘皆输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心腹爱将赵匡胤。
柴荣去世前的安排:
内宫方面:立魏王符彦卿女为皇后(即小符后),主持后宫,小符后是大符后的妹妹,主持中宫事宜,必能善待其姐儿子柴宗训。以四子七岁的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五子柴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王,前三个儿子和郭威一家死于刘承祐之手。
宰执大臣方面:擢升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晋封吴廷祚为左骁卫上将军、检校太傅、枢密使,执掌枢密院。魏仁浦、范质、王溥三位宰相参知枢密院使。为什么这么安排?
五代以来。枢密使参与朝政。始于宰相分权,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
论级别,宰相高于枢密使,论实权,枢密使高于宰相,柴荣将魏仁浦调出枢密院,是担心魏仁浦权力过重,由吴廷祚接任枢密使,又担心吴廷祚由此做大,所以让魏仁浦、范质、王溥三位宰相参知枢密院使,让四人互相牵制,平衡最高权力,四人都是文职出身,在军界没有任何根基势力,所以四人执掌枢密最为可靠。
军界调整:一是驻京兆的永兴节度使王彦超改任凤翔节度使,凤翔是后周西面门户,不容有失,而王彦超又是猛将,这个人事安排是为了防备后蜀孟昶,柴荣相信他对付的了孟昶,万一王彦超在政治上靠不住,毕竟他在永兴军任职3年,难免培养出自己的势力,而把他调至凤翔,一方面对付孟昶,就算他叛变,在凤翔没有任何根基,也掀不起大浪来。
二是由驻青州的平卢军节度使李洪义接替王彦超职务兼京兆尹,李洪义在京兆也没有任何根基,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三是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按说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妹夫,但柴荣信不过张永德。原因是张永德的能力、名望和在军界的势力都让柴荣非常不放心,张永德是周朝近亲,出道早,官位高,自始至终都出在周朝最高权力中心,掌握禁军已经三年,禁军中亲信、故旧非常多,人脉非常广,如果柴荣死后,张永德起了异心,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谁能够制服张永德。
于是张永德被解除兵权,加官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匡胤新任都检点,而之所以是赵匡胤,只不过是柴荣信任他罢了,毕竟赵匡胤在禁军中的人脉关系跟张永德一样广,柴荣不相信自己继位前就身居高位的张永德,而相信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赵匡胤,可惜他还是看走了眼,赵匡胤还是辜负了他的信任。最终一片苦心,却是赶走了妹夫张永德,便宜了所谓的心腹赵匡胤,最终还是为他人做嫁衣。
如老天在假他一些时间,也许中国历史就会有一个与汉唐并肩的盛世,而不是处处被异族蹂躏的宋王朝。柴荣在在他的人生即将到达顶峰的时候死了,命运给他以及中国历史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这个不应该出现的玩笑直接葬送掉了一个几乎可以媲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伟大时代,直接改写了中国近一千年的历史。半年后,他的心腹爱将赵匡胤就仿照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发动政变,夺取了后周天下,建立了宋王朝。
从此,汉民族崇文废武,血性越来越少,汉唐以来奔放大气的民族性格不在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内敛保守,当一个民族失去了对外开拓的血性和霸气,在历史的泥淖中不断的沉沦,等待着这个民族的只能是毁灭,近千年来,汉民族的数次亡天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了,可以说,柴荣病死,赵匡胤夺位,是中国历史至公元后以来第二次千年中最大的不幸。
有些观点指责中国古代的民族主义,但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主义者,谁来保护我们的文明,谁来保护我们的发展成果,指望敌人发善心吗?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可能性为零。其他三个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吗?
人,只有自强才能自立,国家要生存发展,只能依靠自己,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中,永远不要相信道德对一个利益集团的约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铁血自强,用刺刀而非道德来争取自己所需要的利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你哪怕是想跟人家谈判,你想跟人家去用道德,用法理来争,你首先得有粗的胳膊,你得能掰过别人,你没这些东西,什么都白搭,想跟人家谈,人家不跟你谈,你没有实力跟人家谈。
所以从汉民族自己发展的利益来讲,影响千年历史发展的关键时代和人物,不是宋朝和赵匡胤,而是后周和柴荣,柴荣的死,后周的灭亡,对近千年历史是最具影响力的,柴荣如果不死,赵匡胤夺位的可能性是零,后周就不会忘,一个有着汉唐雄风的大一统王朝就后建立,所谓的辽,金,蒙古就会遭受跟他们之前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等一样的命运。
无法理解命运之神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哪怕在多给柴荣五年时间,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历史,柴荣在他短短五年半的铁血生涯里面,几乎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却唯独战胜不了命运,这大概就是天意了,于是,英雄死了,汉民族也错过了又一次复兴的机会。
周世宗柴荣年轻时向精通术数的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王朴回答:“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满心高兴回答道:“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是何等的豪迈大气,这是个有担当的伟大男人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可惜,历史并没有给柴荣三十年的时间,他在位紧紧五年半,太短了,真的太短了,属于英雄的铁血时代结束了。这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结局,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下短短5年半时间,柴荣文治武功取得的成就:
政治:清吏治,选人才,施行德政、钦定律法
经济:均定田赋,降低税收,劝课农桑,疏浚河道,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后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等。
武功: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其他网友回答
提名后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是一个中原板荡不止的时代,用《水浒传》里的一首诗来形容便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而在这其中的“石”便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他为了自己能够称帝,认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还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从而使后面的中原王朝无险可守。后周的太祖郭威继位后,传位给自己的外甥,也是自己的养子郭荣(本姓柴),后世通常称为柴荣。
柴荣继位后曾经向精通术数的王朴发问可以在位多久。得到的答案是:“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只是柴荣没有想到,这里的三十年并不是实数,而是五年零六个月的意思。
柴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雄心勃勃,令后周王朝呈现出新的气象。上任之初,面对世仇北汉与契丹大军的联手进攻御驾亲征,亲冒矢石,冲锋在前,取得了胜利,战后论功行赏,赏罚分明,处决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的将领,重赏赵匡胤等英勇杀敌的将士。随后南征北战,攻伐后蜀、南唐,屡战屡胜。而后又把目光放在了契丹,放在了幽云十六州身上,又一次御驾亲征。仅用四十二天便连续收复三州三关之地,而此时契丹在位的是赫赫有名的“睡王”耶律贤,听到战报后还满不在乎的表示这本来是他们的土地,随便拿回去就好了。
可是正当柴荣正准备雄心勃勃的继续收复幽州等地时,不幸染上重病,只得返程,最终病逝,在位五年零六个月,年仅三十九岁。他去世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然而终两宋之世,中原王朝也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地。这些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一带,北方政权可以长驱直入至中原王朝政权,这也是两宋常年被动挨打的原因之一。后来元末红巾军起义打出的口号便是“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直到公元1368年才由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北伐军完全真正收复了幽燕之地。而这时距离柴荣去世的公元959年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如果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幽云十六州或许能早日收复,那么契丹或许不会保持长久强盛,后面的西夏、金、元等政权是否能够登上舞台也是个未知数。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柴荣的早逝成为了猜想。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都回答了柴容,这也是我最先想到的,大伙都说了,我不再多述。我觉得另两位也可一提,即三国时期魏国的两位皇帝曹丕曹睿父子。这曹氏父子是三国三位第一代领导人后最合格的接班人,比吴蜀那俩强太多了。最为关键的是,他们都很成功的控制和限制住了司马懿父子,使老奸巨滑的司马懿只想自保,而不敢有其他想法。可惜这二人都是英年早逝,都没活过四十岁,这才成全了司马家族,篡魏而建晋,造成以后两晋南北朝的无限混乱之中。试想,曹丕曹睿父子中只要有一个能多活几年,能熬死了司马懿,中国的历史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吧。司马懿的经历告诉我们:能活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