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优质回答:
三家分晋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层层分封是春秋时期的典型政治模式。一个国家内部的贵族都有领土,领土是国君封给领主的,领主只需要向国君宣誓效忠即可。这里的分封是实封,也就是领主在领地内有绝对的权利,成军权、经济权、人事权、继承权都是有的。领主一旦做大,就可以架空公室,甚至取代公室,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这种极端情况。 晋文公时代首创了三卿六军制,之后晋国的权利分散到晋国公室和六卿手中。多数时候晋国公室的实力超过六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六卿渐渐控制了公室,晋国大权落入六卿之手。六卿经过长时间的倾轧兼并,韩赵魏三家取得了绝对胜利,三家瓜分了晋国。周天子迫于韩赵魏三家的巨大威胁,不得不册封三家为诸侯。就这样,三家分晋取得了最终胜利。战国时代开始后,鉴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教训,各国公室都对分封进行了改革,各家领主只对封地有部分经济权(食邑),其他权力尽数被剥夺。实封制改为虚封制是战国时代变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所以变法遭到了全体老世族的强烈反对,无数变法先驱与老世族在变法中死去,最终实封制退出历史舞台!虚封制的核心是领主在封地有部分经济权,也就说谓的万户侯、千户侯、百户侯等等!他们有权向封地内民众收税,这导致他们经济实力过大,也给百姓的带来沉重负担!后来官员们连封地也没有了,而改成国家发工资,工资的形式是钱粮衣帛,故有了千石之大官一说。那时的官员领工资而不纳税,不服役,雍正皇帝要求所有官绅与百姓一起纳税服役,这一政策延续至今!
其他网友回答
《资治通鉴》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战国七雄里魏韩赵前身就是晋,应该说,如果晋不分裂,堵住秦国东出函谷关。秦根本无法统一天下,真正有实力,有条件其实晋,可惜三家分晋,分晋也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春秋战国里除了被灭之外,唯一内部分裂,灭亡的就是晋了,但晋为何分裂?主要原因是三军六卿与国家制度转型。晋国在春秋中后期始终是最强国,是五霸之一,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军六卿起始于晋文公,晋文公制定了三军六卿制分享军政大权。如果国君强大还可以,如果国君势弱权力自然落到六卿手里,到了晋静公时期六卿已经强大到尾大不掉之势。晋国国君已经完全是“虚君”了。晋国六大家经过彼此争斗最后剩下三家。三家实际上是新兴地主阶级。而以国君为首的代表却是落后的旧贵族,国君没有主导和代表了新兴势力,更没有维护新兴势力利益。这实际就是新旧两种利益集团开始相互博弈。其结果代表新兴势力地主阶层取得了胜利。而以国君为代表的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就是私有土地制的发展。
应该说,晋国自开国宗室就干涉政务。在晋国发展过程中,也分封了一些新的贵族与世家。随着时间推移,和晋文公刻意的安排,在晋文公时期已经形成了具有六十多了个“世家大族”的国家啊!他们已经彻底“绑架”国家利益。应该说,晋文公种下晋国分裂的祸根。其实这也是春秋政治转型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一场“外科手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公元前376年,赵魏韩三家废除了晋君,将晋公室仅有的一点土地也予以瓜分,赫赫有名的春秋大邦晋国彻底消失在历史中了。三家分晋其中的最大政治事件。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瓦解证明,是封建地主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标志。至于说,赵魏韩三家与智家的争斗就是分脏大会,没有什么对错而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三家分晋是指发生于春秋晚期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地盘和人口,废除晋国国君为庶民,彻底灭亡晋国的事,三国分晋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三家分晋虽然发生在公元前376年,但始作俑者却是晋献公与晋文公父子二人,父子二人都担任了晋国国君,最终导致几百年后的三家分晋。
晋献公是春秋早期的晋国国君,晋国第21位君主,公元前676年即位,公元前651去世,在位25年,晋献公在位期间干了2件很恶劣的事:废长立幼和清洗晋国宗室,导致晋国无公族。
晋献公本来就有三个嫡长:长子申生、次子重耳、三子夷吾,其中申生为太子,但晋献公却宠信妃子骊姬,并且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做太子,结果因为骊姬陷害太子,导致晋献公逼死了太子,逼走了另两位儿子重耳和夷吾,让奚齐做了太子。
由于晋献公原本就是晋国的小宗,是曲沃桓叔的后代,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消灭了晋国大宗宗室,最终上位,在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手中再次统一晋国,到晋献公在位期间,对晋国宗亲公族大肆屠杀,基本屠杀殆尽,不仅对王公宗室如此,并且晋献公对自已的儿子也不客气,在想立幼子奚齐为太子后,逼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另两个儿子,从此,晋国国君之子不能在国都立足成为晋国国策,这为之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伏笔。
晋献公在打压屠杀公族宗亲的同时,起用了荀息、里克等一大批异姓人才为晋国卿大夫,这样异姓卿大夫在晋国越来多,权力越来越大,也为之后的三家分晋种下祸因。
正因为晋献公废长立幼,晋献公一死,导致了晋国一系列的动乱,奚齐做了晋国国君后,不久就被权臣里克所杀,之后晋国相国荀息立晋献公的另一个幼子悼子为君,又被里克所杀,并迎回了公子夷吾做晋国国君。
夷吾就是晋惠公,公元前650年即位,公元前637年去世。其子仅仅做一年的国君,就被秦穆公支持的重耳派人杀死,重耳就是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即位,公元前628年去世,当了9年国君,并且让晋国成为秦秋五霸之一。
但是晋文公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项政策,最终导致三家分晋的发生,这项政策就是:设置三军六卿制。
所谓三军就是中军、上军、下军,这是晋国的全部军事力量,每军设置一位将和佐,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而中军将为正卿,是晋国的执政官,六卿轮流执政,且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
晋文公刚设置三军六卿制时,军政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轮流执政,经过近几百年的发展,十一个世族变成了六个,而且都是异姓世族。
到了春秋晚期时,只剩下六家世族,分别是赵氏、魏氏、韩氏、范氏、智氏、中行氏。这六家又经过争斗,范氏、中行氏又被灭亡,到公元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联合,一起灭亡了最强大的智氏,自此,三家分晋已成定局。
之所以会变成三家分晋的局面,就是因为数百年前晋献公和晋文公的做法。
晋献公废长立幼和清洗晋国宗室,导致晋国无公族,权力落入外姓卿大夫手中,公族势力薄弱,外姓争权时,晋国公室根本无力控制。
晋文公设置三军六卿制,则进一步加大了外姓卿大夫权利,这样的制度,如果国君是明君,有能力控制局面,三军六卿制则是比较合理的制度,一旦国君昏庸,权力就必然被六卿控制,而且六卿是世袭的,新的势力上不来,旧的势力也下不去,权力只能在六卿中轮流,而且越往后,六卿斗争赵激烈,最后兼并,只剩下能活下来的。
晋国活下来的六卿最终只有三家:赵氏、魏氏、韩氏,于是三家分晋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国的故事。战国时期由此开始。三国时期,是魏国被司马懿夺权,他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而篡权。建立了西晋,晋国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