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电视剧豆瓣评分(我们与恶的距离经典剧评)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豆瓣9.5分的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优质回答:

现实题材,严肃话题,法律道德的拉扯,人性的亲密疏离,善恶的争辩,新闻理想的偏离。这是近几年为数不多的较现实的剧了。敢于直面黑暗腐烂,充满新鲜感

其他网友回答

1

关于我们身处的社会,有一则天问: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到底是网友不上街,还是路人不上网?

这种分裂贯穿于当代人的现实生活,每一则公共事件之中,“热心”和“冷漠”从来不曾缺席,远有2011年相继遭受两辆车碾压、18名路人视而不见最终离世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近有刚刚被抓捕归案的弑母嫌疑人北大学子吴谢宇。人们热衷围观悲剧,也热衷对悲剧发表见解,网络上永远不会缺少道德高地之上的咒骂,愤怒的审判,傲慢的正义,以及一定会出现的一句“杀死那个人渣”。

社交媒体制造了一套标准的公共事件处置范式,第一时间分清敌我,第一时间倾泻情绪,咒骂一个人渣既正义又安全,网络上每个人都是高尚正义的君子,但键盘之外的世界,丝毫没有变得更好一些。

剧中女主角宋乔安是一位电视台新闻主编,儿子死于恶性杀人事件。图/ 《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收获豆瓣9.5评分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终于呈现了这种分裂,一起无差别杀人案之后,所有人都停留在各自内心的偏见、冷漠、恐惧构筑的牢笼里,拒绝理解,逃避沟通,却鲜有人关心悲剧产生的原因,甚至探寻原因的努力也被视作异端。正如该剧编剧吕莳媛接受采访时所说,“通常我们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会选择不看或是咒骂,或是只要这个人消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好,就是启示我们蛮受包青天那个时代的逻辑的影响,错了就铡了。”

“杀死一个人渣”是现代人应对悲剧事件最核心的诉求,很多时候也成了唯一诉求。人们并不关心悲剧发生的原因,更不会想到,一个人渣的产生,同整个社会可能的关联。去年电影《大佛普拉斯》中,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台词,暗合了这样的现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相比于《大佛普拉斯》那种温柔和调皮的残酷,《我们与恶的距离》处理各种矛盾时更倾向于冷眼旁观式的直接,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也并非完全无辜,就像剧中news哥自言自语的那句话,“我们都是好人,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老天爷到底要我们学什么?”

被悲剧挤迫到一起的众人,袒露着自己的伤口,也同时袒露着各自的软弱、自私,每个人都像兀自旋转的孤独星球,封闭自己,拒斥他人,相比于这部剧的中文名字《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许英文名“The world between us”,更贴合现实世界,这也是我们生存的世界,其中投射的一切,都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