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意思和典故?
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典故故事:
春秋时的齐国与鲁国互为邻邦,齐景公在夹谷被孔子奚落,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齐国贤相晏婴也已去世,而鲁国在孔子等大臣的辅佐下,鲁国大治,齐景公深感忧郁和不安。
齐大夫黎弥给景公献计说:“鲁国国安民富,久无战事,鲁定公好女色,我们献一批美女给他,他就会怠于国事,而孔子等人肯定看不惯定公的行为,会离开鲁国的。”齐景公很赞成黎弥的建议,派他从国内精选八十位美女,又教授美女们歌舞和妩媚仪态。
果然,美女一到鲁国国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国宰相季斯也为美女们的千姿百态而弄得神魂颠倒。齐使者将美女敬献给鲁定公,定公又把其中的三十位美女赏给了季斯,自此,鲁君臣敷衍一气,日夜沉湎于酒色中,一概不理朝政。
孔子的学生子路听说后,愤怒地说:“鲁君已无可救药,我们走吧。”
孔子说:“国家的郊祭就要到了,定公如果连郊祭都忘了的话,我们再走。”郊祭这天,鲁定公虽然去了,却只是走走过场,又匆匆回去同美女们享乐了。孔子忍无可忍,带着弟子们愤然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了。由此,齐国用美女“抽薪”的计谋成功。
先扬汤止沸后釜底抽薪?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先治标后治本。将一口大锅架在石头上,然后用柴火烧水,由于火大水沸腾得很厉害,为了使水不沸腾,就加一瓢水(扬汤)进去。有一句话叫做: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锅中加水止沸,属于治标。而将锅底燃烧的柴火除去,则锅中之水再也不会沸腾了,这个措施就是治本。先扬汤止沸再釜底抽薪,就是先治标再治本的意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釜底抽薪?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说任何失败都是从小事上开始,大至国家或小至个人,不注重小事,不从小事抓起,不注重细节,即使是再大的工程如千里之堤,都可能毁坏于小小的蚁穴。
但釜底抽薪就不一样了,它就是从大处着手,争取立刻解决问题和处理争议,这适合于快刀斩乱麻。所以,我们处理事情既要快速和釜底抽薪,又要防微杜渐,抓住细节。
头悬梁,釜底抽薪的意思?
头悬梁:指的是汉朝的孙敬刻苦学习的样子。
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一共多少笔画?
釜底抽薪四个字一共笔画数42笔,釜字10笔,底字8笔,抽字8笔,薪字16笔。
釜底抽薪普通话读音为,fu第三声,di第三声,chou第一声,xin第一声。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锅里的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近义词,抽薪止沸,反义词,火上浇油。
如何应对领导釜底抽薪?
那首先一点,肯定是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从容的应对,别被小人激怒失去理智,冷静处理。要让他惧怕你,你别屈服于他,不管在任何得失成败的原则上,可以采取草船借箭的方式,在最终结果上来个偷天换日。
对付釜底抽薪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对方实施挑拨离间,一旦用计成功,那么对方的釜底抽薪就很自然的转移到他自己的头上去了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出自哪里知否?
出自《元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开了,用水瓢扬一下热水,可以暂时止住开水,但是马上还会再开,然而把锅底下的火熄灭,就会永远止住水开。
“扬汤止沸”原指将锅中沸水舀起,复倒回去,以止沸腾。后喻暂缓危急之困境,治标不治本,未能根本解决难题。
“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暗度陈仓,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暗度陈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釜底抽薪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和暗度陈仓的区别?
读音不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釜底抽薪的办法。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从而绕道偷袭。也指暗中进行某项活动。
例句:你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调包伎俩并不高明,早就被我们识破了。
釜底抽薪的典故与来源?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近义词有:抽薪止沸,反义词有:火上浇油、沸汤沸止,釜底抽薪是褒义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釜底抽薪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成语释义: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