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解释?
法拉第的全名叫做迈克尔·法拉第,他出生在萨里郡纽因顿,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中,最后凭借自己的毅力及努力,通过自学,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发明家,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只要发生变化,不管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那里面就会有电流产生,这被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而其中产生的电流被称之为感应电流。
在法拉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对法拉第电磁感应有了更加具体的解释,发现了一些定律,像正比定律,也就是说感应电动势与磁通变化率之间有着正比关系,而通过这个比率,他推导出了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即ε=nΔΦ/Δt,其中的ε指的是感应电动势。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让世人清楚了电、磁现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出现,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根据这一原理,发电机被制造出来,而对电能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与远距离的运输也变成了现实,由于有了这一原理,人类从此进入了另一个时代,那就是电气化的时代,这种理论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应用,象像电工技术、电磁测量以及电子技术等领域。时至今日,这一发现还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着。
延伸阅读
电磁感应现象是谁首先发现的?
解答: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道题在做切割磁感谢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现象,它是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与1831年发现的,简称“磁生电”,并由此而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都应该归功于法拉第
其实,在他之前的1825年,日内瓦的物理学家科拉顿也曾经提出过“磁生电”的猜想,但是他在实验室里验证的时候犯了个极大的错误,那就是把实验装置分明别放在两个房间里,结果在跑来跑去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所期望的结果。他当时如果把仪器放在一间屋子里实验的话,那就应该是他发现的。所以后来的科学家们都说科拉顿“跑”失良机。
法拉第前差点也证明出电磁感应的是谁。就是那个证明实验时候把电流计拉到隔壁房间的?
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6年之前,另一位瑞士年轻的科学家科拉顿(J.D.Colladon,1802—1892)于1825年(时年23岁)也做过了类似的实验。
由于他未能把握住时机,结果未能摘夺电磁感应发现者的桂冠,令人惋惜。拉顿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他把一块磁铁插入用导线绕成圆筒状的线圈中,认为这样或许能产生电流。于是他把一只灵敏电流计与线圈相连,为了防止磁铁对灵敏电流计的影响,他用了很长的导线把灵敏电流计接好后,放在另一个房间里。由于他没有助手,他只好把磁铁插入线圈后,并让磁铁停留在磁铁中,然后迅速地跑向另一个房间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是否偏转,他看到的结果是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仍停留在零刻度处。他再回到有线圈的那个房间,把磁铁抽出来并放好,再跑到另一个房间里去看灵敏电流计,结果是仍没有看到灵敏电流计的偏转。
电磁感应是哪一年被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电磁感应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从1821年到1831年,法拉第整整耗费了10年时间,从设想到实验,漫长的岁月,失败的痛苦,生活的艰辛,法拉第饱尝了各种辛酸,经过无数次反复的研究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于1831年秋季的一天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取得了磁感应生电的重大突破。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
法拉第….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须的。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
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法拉第始终不渝地为从实验上证实磁向电的转化而探索不已。
法拉第做的第一个实验内容是什么以及实验结果是什么?
法拉第做了一个实验,他首先把铜线缠在铁圈上,线两端接上电表,然后把一根磁棒插进线圈中。在磁棒插入线圈的瞬间,法拉第注意到,电流表微微晃动了一下。这个晃动让法拉第充满了喜悦——磁终于生电了。这个实验不仅证实了电磁感应现象,也使“转磁为电”的梦想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