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游戏火了,于是我来蹭热度写写他。
《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
Bennett Foddy,一个逼疯全世界游戏主播的开发者,一个艺术学院的教授。很多人不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博士,一个曾经在牛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的访问学者, 以及,一个放弃了世界巡演的流行乐团贝斯手。
《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火了,于是我来蹭热度写写这个游戏的开发者,也就是我的老师 — 班尼特福迪(以下简称Bennett)。
老师 Bennett
去年九月份,我正式开始在纽约大学游戏中心(NYU Game Center)的两年研究生学习, Bennett 是我们项目的教授之一。这个项目有一个特色,第一个学期都是必修课,第二学期开始才有选修课。这五门必修课分别是:Game Design I (游戏设计1), Game Studio I (游戏开发1), Games 101(基础游戏史), Game Studies(游戏研究) 以及 Code Lab 0(基础游戏编程)。Bennett 教其中一门课:Game Studio I 。我们这一届刚开始有34个学生,于是被分成了两个小班,我在Bennett的班级。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英国人。他有一个英式的小茶杯,上课的时候就端着它喝茶,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一股绅士气质。不过偶尔他也会拿这个小茶杯来倒咖啡。我们学院有一个免费的咖啡机,里面有浅培,中度烘培和深度烘培的三种豆子以及8 oz和12 oz的两种咖啡容量选择。记得刚开学时,我排在他后面倒咖啡,只见他选了8 oz的最小容量,却还是止不住滚烫的咖啡从小茶杯里满溢出来。“Ops!” 他有点尴尬得笑了,然后用纸巾迅速清理了现场。
Bennett说的英语有时候美国人都听不懂。有一次上课他给我们的游戏提反馈,用到一个单词大家都没懂,说了第二遍后,美国同学们齐声给他纠正了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然后每个人都笑了。 于是他无情得吐槽了下美式英语的难度:“我刚开始来这个国家的时候还尝试着学习美式口语,但后来不得不放弃。” 我这个来自第三国家的小同学心领神会,表示无比赞同。
Cut Copy乐队的第一张专辑《I Thought Of Numbers》
贝斯手 Bennett
后来我才知道他来自澳大利亚,所以他说的应该是澳式英语。在澳大利亚,他有一个从五岁就认识的好朋友,叫Dan Whitford. 这个人是一个牛逼的DJ,编曲能力强,喜欢混搭流行乐和电子舞曲两种风格。他喜欢写歌,自己出个两首单曲之后不满足,又写好了一整张专辑的歌曲。但光有曲子没有用,得有人演奏才行啊!于是在2003年,他呼朋唤友,招募了包括发小Bennett在内的三名成员,成立了Cut Copy乐队。
据Bennett自己回忆,他当初作为贝斯手加入乐队其实只是为了帮好朋友的忙,没有想到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就会火,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几千人面前进行乐队的第一场表演。
“ 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演奏乐器,虽然历史上的摇滚乐队们也一直都有这个问题。
他曾经以这样开玩笑的口吻描述那一次的表演经历。
很快他们乐队在澳大利亚红了起来,在国外也小有名气,甚至被邀请和Franz Ferdinand(唱过《Take Me Out》)以及其他当时很火的歌星们一起进行世界巡演。
而当时的Bennett已经从本科毕业,不仅拿到了哲学学位,并且在做乐队的同时还做哲学研究,写一些论文啥的。不仅如此,他还申请了墨尔本大学的哲学博士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科学以及人类上瘾的本质研究。(是不是听起来很酷?!)
Anyway,所以在乐队决定进行世界巡演之前,Bennett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也许对他来说并不艰难):是放弃自己多年所学,和乐队走遍世界成为人人艳羡的摇滚明星?还是放弃聚光灯下的诱惑,抛弃世俗名利在自己喜欢的一方净土上潜心耕耘?后来我们都知道,他选择了后者。如果你现在用网易云音乐上搜索“Cut Copy”,在“歌手详情”那一页还是可以找到他的名字,上面写着:“早期成员Bennett Foddy因求学2004年中旬离开。”
游戏设计师 Bennett
2006年,Bennett开始自学编程和游戏设计,并且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戏《Too Many Ninjas》(《好多忍者》)。这是一款简单的flash网页小游戏,玩家扮演一个忍者和游戏里的敌对忍者对战。我会建议你去他的网站上(http://www.foddy.net/)玩一下这款游戏,然后你就知道《Getting Over It》为什么会这么难了。“难死人不偿命”似乎一直都是Bennett设计游戏的宗旨。
《Too Many Ninjas》 游戏界面
Bennett自嘲说,自从他跟着网上的教程做了这款游戏,每当深更半夜博士论文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忍不住打开flash,捣鼓一些东西。
虽然《Too Many Ninjas》这款游戏在发布之后就受到了媒体的关注,但他还是很快回到了他的学术生涯之中。从2007到2010,他在普林斯顿过了三年博士后生活,埋头写论文。
但是呢,学术研究总是枯燥无聊的。在无数个漫长的黑夜之后,2008年Bennett又发布了一款游戏《QWOP》,这款游戏让他在之后的两年里名声大噪。“我人生中做的最好的游戏设计都是在我不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做的。” ——在我看来这完全符合二八原则,即 80%的人生成就都出自于20%的(业余)时间。对于Bennett来说,这20%应该就是无数个写不出论文的漫漫长夜吧,哈哈哈。
《QWOP》
《QWOP》是一款简单的小游戏,玩家用QWOP四个按键来操控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的四肢来完成一场百米赛跑。当然,这款游戏依然延续了Bennett “虐死你不偿命”的风格。虽然Bennett说他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运用他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知识,但我觉得他的游戏一直都很让人“上瘾”,而且都充满着哲学的意味,而哲学又是一个离艺术很近的领域。
《Getting Over It》在当下火起来的模式几乎和当初《QWOP》火起来的样子如出一辙。《QWOP》发布之后,Reddit, Youtube等网络媒体推波助澜,让这个游戏在社交网络上从2008年一直火到了2010年。2011年,这款游戏被邀请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进行展览。2012年,《QWOP》出现了著名美剧《The Office》里,当主角Toby不想好好工作履行义务时,他就玩起了这款游戏。
虽然这款游戏让Bennett收获了不少名声,但这也意味着他无法继续在同事面前,在他的学术圈子里掩藏他的双重身份了。“我再也不能只把它当作一个爱好了。哲学家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不玩游戏。” Bennett说。
于是,他的秘密和他的名声一起被公之于众。当他在进行学术讲座的时候,他甚至被介绍为一个“制作电子游戏”的哲学家——这似乎和他们的圈子格格不入。而他的三年普林斯顿博士后生涯也正接近尾声。
教授Bennett
就是这个时候,NYU Game Center出现了!我们学院当时是纽约大学Tisch(读作:替需)艺术学院最年轻的一个部门。你也许不知道Tisch,但是你应该知道李安,伍迪艾伦,还有一大堆奥斯卡获奖导演们,他们都是从Tisch最有名的电影电视学院毕业的,据说录取率不到5%。
当时Game Center刚从ITP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院,整个部门从曼哈顿的华盛顿广场搬到了现在的布鲁克林MAGNET,拥有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学院的老师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虽然现在也不算多),院长Frank Lantz就向Bennett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Game Center 哺育未来的游戏设计师们。Bennett接受了邀请,欣然前往(这段是我脑补的)。
《Sportfriend》的开发者Douglas Wilson, Bennett 和 Matt Parker(我们的另一位教授)
2013年秋季,Bennett开始在NYU Game Center执教,他上的第一门课就是Game Studio,也就是我刚开始说的那门课。
当然,Game Center 聘用 Bennett也并非一时半会儿的决定。在此之前 Bennett 就已经在Game Center进行过演讲,分享他的研究:人们为什么会对游戏上瘾。他还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的“No Quarter”上展示过他的游戏《Speed Chess》。
Bennett 《Speed Chess》在2013年的No Quarter上被展示
到这里,Bennett的故事就讲得差不多了。上学期我上了他的另外一个课,叫《Prototype Studio》(《游戏原型开发》)。这门课相当于每周一次game jam,但每周出主题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但压力也是大大的,毕竟每周都要完成一个游戏,每周日晚上提交给他,痛并快乐着。
这门课每周要上两次,每次3个小时。第一节课大家分别展示每个人上周制作的游戏,互相试玩提反馈,然后公布下周的游戏主题。第二节课是lab,大家分别做自己的游戏,有问题的话跟他提问。我在提问时,看到过他在做一款“绿油油”的东西,现在才知道就是这款《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
作为他的学生,Bennett最让我佩服的并不是他制作的这些令人又爱又恨的游戏,而是他给予学生Critique(游戏评价/反馈)的方式。我发现在他的课堂上,不管学生展示的作业有多糟糕,他总是能找到这个游戏好的一面,然后夸奖一番。在那之后他会提出反馈意见,大部分的建议都实用中肯。他还会告诉我们有哪些游戏和我们的想法很接近,应该去了解一下。
结语
《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火了,我不知道这对他来说会意味着什么。明年春季我有一门必修课 Thesis II (毕业设计2),他是这门课的老师。我期待着再上一次他的课(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最后,强烈建议访问Bennett个人网站:http://www.foddy.net/
参考资料:
《The appropriately strange journey of QWOP’s creator from philosopher to game professor》:https://www.polygon.com/2013/10/7/4786622/the-appropriately-strange-journey-of-qwops-creator-from-philosopher
PS: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游戏策划Ruby酱”。
关注微信公众号“游戏葡萄”,每天获取最前瞻的游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