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兴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比兴手法作用: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比喻和比兴的区别?
比喻、比兴、类比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比喻: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2、比兴:“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
3、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二、侧重点不同
1、比喻: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2、比兴:比兴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3、类比: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三、出处不同
1、比喻: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2、比兴:梁·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比兴之义也。”
白话译文:用虬龙来比喻君子,就是近来兴起的原因。
3、类比: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本来‘借古说今’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如果简单地借古人古事来类比今人今事,这就不是‘一切都依条件、地方以及时间为转移’的历史的观察社会现象的态度。”
蓼莪中的赋比兴手法是什么意思
蓼莪中的赋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比兴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短歌行运用了哪些比兴手法
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诗歌开头便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发其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比兴手法是什么意思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氓比兴手法的诗句
《氓》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比兴的手法,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桑叶鲜嫩,告戒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与爱请形成对照,诗意相连。
《氓》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手法,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写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由“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氓》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衬男子变化无常”,这一句可作为以下四句的起兴。从比这个角度分析,他本身具备反喻、强喻的特点。比喻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回延安比兴手法的句子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所谓“比”,其实就是比喻,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易懂的解释比兴手法
通俗易懂的解释比兴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比兴手法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湘夫人中比兴手法的句子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名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即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荇菜起兴,“流”、“采”、“芼”几个动词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荇菜的动作,又语意双关的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热烈而急切的心情。“参差荇菜”的三次复唱,语气回旋跌宕,起到充分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什么是赋比兴修辞手法
赋:赋陈,铺排。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比:比喻或者类比,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兴: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