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覆盖,信息流铺面而来,我们为“三农”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在我的手机12316益农平台、垄上行掌上APP、QQ群、微信群上时常都有农民提问、咨询,遇到农作物栽培方面的问题我也积极思考并回复,很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农民,可是因为专业面较窄,面对蔬菜、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的问题只能当“吃瓜群众”,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与农民朋友发展生产的需要之间存在供需矛盾。在多次的培训接待中让我认识到现代的职业农民都是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迫切需要的服务是深层次、全产业链的实用新技术、新信息,他们需要的是既懂政策又有思路,既懂种稻还会养虾,既懂农艺还要知农机的“全科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六亿多吨。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8日公布数据,2017年全国粮食面积为16.83亿亩、比上年减少1.6%,总产1.24万亿斤,比上年增加0.3%。湖北省粮食面积6707.55万亩,总产519.94亿斤,单产387.57公斤/亩,比上年分别增加0.78%、1.79%、0.99%。属历史第三高产年,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在农业获得增产丰收、农产品大进口的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矛盾转向供给侧,而农业发展又面临资源环境要素趋紧、青壮年劳力紧缺、生产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双紧双高”压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处于爬坡过坎期,我们该如何做一名深受新型职业农民喜爱的现代农业技术员?该怎样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这是我学习十九大精神所思考的主要问题,所要寻求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既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农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大进口、大库存”形势下显得尤为突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总要求和战略部署。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重大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根本措施是: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表明解决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党中央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做到了“一懂两爱”才能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才能深受新型职业农民的喜爱,才能担当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光荣使命。高素质的“三农”队伍,既要了解农业特点,也要了解乡村价值,同时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农民、爱农村的情怀。
懂农业是从业前提。只有懂农业,才能对农业有认同感,全力发展农业。农业是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括“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狭义的农业生产指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及绿肥作物),而每类作物的生产都离不开种子、土肥、植保、气象以及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的组装配套,所涉及的领域宽、专业深。如今,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入推进,多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产业已经形成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一个主体的种植业可能涉及到水稻、小麦、玉米、茶叶、果树、药材等粮、经作物,养殖业可能涉及到家畜、家禽及渔类,方方面面都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等农业科技的支撑。面对农民的服务需求,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既要读有字书的知识,更要学无字书的技能;既要专长一门,又要博学多科,才能做一名农民满意的技术员。
十九大报告也总结出了“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精辟论断。全国劳模高广金同志,是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系统的知名专家,过去主要从事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旱粮作物的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2005年工作调动到农展中心后,一边抓建设一边抓展示,为迅速发挥展示工作职能,不辞劳苦,加班加点,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为学习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栽培技术,多年来坚持亲自下田操作展示、观测作物生长发育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分析汇总、撰写科技论文和科普读物,《一年农事农技早知道》《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低产棉田改种玉米增效技术》、《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开发技术》等专著呼之而出,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如今他退而不休,主持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俯身为牛,甘当人梯,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下乡调查进村入户,田间试验观察认真仔细,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学无止境”,言传身教地影响着身后的一批青年技术干部。
爱农村是职业情感。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才能长期扎根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三农”的相关问题,透露出总书记的“三农”情怀。我们来自农村,学农务农要爱农,要做到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不断培养自己的农业情感,干事创业、回报农民的志愿和理想,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多年来,每当我看到全国劳模高广金同志卷裤腿下水田、戴草帽钻玉米地、顶烈日搞调查、伏案疾书……以及他那在夕阳下佝偻的身影时,熬更守夜为我们修论文时,我的心灵便会受到一次洗涤,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他的感召和帮助下,我的思想得到进步,党性得到锤炼,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并将以他“拿起锄头能干,拿起话筒能讲,拿起笔杆能写”的要求来完善自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农业技术员。为弘扬劳模精神,提升队伍素质、凝聚发展能量,2014年11月,农业厅在省总工会和省直工委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创建“全国劳模高广金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室”,吸纳志愿者70多名,利用阵地与载体,贴近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三农发展,倡导志愿者开展“四个一提升四种能力”活动。通过高广金、罗汉刚、温周瑞等一批老专家的传、帮、带,一批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展露头角。畜牧养殖专业的王林波,水产养殖专业的温周瑞,农机行业的易齐圣,种植专业的曹鹏、顾见勋、戴志刚等一批志愿者乐于奉献,勤于实践,经常深入农村、农户、农田,在一线开展试验研究、生产调研,10多位志愿者长期坚持在扶贫工作的前沿,在岗位上创业创新,在田间地头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展示出新时期农业人的爱农为农情怀。
爱农民是工作境界。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战在农村,农民是主体,中央要求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爱农民”,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干部要抽出时间,放下鼠标,走出办公室,多深入一线,了解农情,发扬不怕吃苦,勤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努力提升个人素养,密切干群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王林波同志,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一线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奔走于大别山区的鸡舍、牛棚、羊圈,一次牲畜人工授精工作,使他感染上了布鲁氏菌病,长期靠药物治疗,但是仍然坚持有求必应的工作作风,不论周末、节假日在农户的养殖场都留有他的身影,他求真务实,乐于奉献,朴实淳厚,技术精湛,深受农民喜爱,是劳模工作室的又一面旗帜,是我们争当“一懂两爱”现代农业技术员的时代楷模。他常说:“只有在工作中接地气,做实事,言行一致,用行为语言拉近群众关系,才能赢得农民的支持、爱戴,使农业新技术成功推广应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认为我们学农的初心就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持续、绿色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与时俱进,争当一名合格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技术员。
在此请允许我借用习近平总书记《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一段讲话作为结束语,并与青年朋友们共勉: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作者: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 杨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