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读《资治通鉴》需要什么准备吗?
优质回答:
《资治通鉴》是一本挺复杂的书,要想读好它就要做好各种准备。自己的看法是:
首先要准备好一支笔。《资治通鉴》里面写了很多的人物、事件,非常得复杂。这时笔的作用,就是对一些重点的人物做好划线,对重点词语做一下标注,对一些重点因素做一下强调。然后,建立一个框架,看看这些标出来的要素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第二准备清空自己的脑子。自己烦躁的时候,可以读一下《资治通鉴》,会让你很快地静下心来,也就是说可以当做闲书来读。如果静不下心来,自己就无法投入身心和精力去读这本书。在自己比较安静的时候,还可以读那本书,这会让自己思考更多的问题,更多的事情,思路会变得清晰和敏锐。
第三准备一个全新的脑子。读《资治通鉴》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完全陷入到作者所设定的情景中,故事中讲述的道理中,自己要用一个完全新的脑子,甚至是现在眼光,结合实际的脑子,去思考作者写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吗?是假的吗?真在何处?假在何处?等等。
第四要有试着写一下的脑子。看了一个故事,读了一个道理,点赞一个人物,可以脱离开作者写作的思路,自己试着写一下。看看能写下去吗?自己写作的结构是什么?会比作者高明吗?自己的写作会有哪些破绽呢?等等。
这是自己的浅见。
其他网友观点
作为一名通读过三遍《资治通鉴》的爱好者,我觉得要有以下准备:
1.明确的目的。我读通鉴,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不为了弄明白朝代哪年更迭的,我主要是为了学习管理、沟通的技巧。目的不一样,准备工作不一样。
2.一本好的字典。我当时没有好字典,是辞海、新华字典、字典三个版本来回找。
3.一定的毅力。古文难,慢慢看,坚持就是胜利。
第一遍我用了一年半读完。隔了几年第二遍,用了半年多读完。又隔了几年第三遍,三个多月读完。
结合实践反复看,收获很大。一是了解了人性,二是学到了很多管理沟通的技巧,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体会更深。
其他网友观点
2021年3月起到2021年12月30日期间,通读完第一遍简体字文言文版本的《资治通鉴》,结合我的经历,来谈谈对这个问题。
一、准备工作
二、《资治通鉴》版本的选择
三、互联网
四、一根笔
人名:有些版本中对人名和地名会做以标记,比如画横线或波浪线,我的这一套《资治通鉴》没有做标记。《资治通鉴》中的人物,直接写名写姓的情形比较少,通常会用名、官职,再加上有一些人的姓名变更,变来变去的。所以标记出来人名显得尤为必要,有助于识别阅读。我的这一本简体版本《资治通鉴》没有标记人名和地名,偶尔会对一些人名和地名做一些注解,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在人名下面点个“·”,于是书中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的像莫斯代码一样的点与线。
地名:我在地名下面画横线进行标记,比如陈仓、马邑。知道大致方位就行,南方、北方、东北等,如果能具体到某个省最好。
事件:《汉纪》中高后专政、诸吕作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等等重大事件,可以标记在书中空白处,这一件件重大的事件从时间顺序上串起来,就是历史流动的痕迹。
六、坚持的心态
七、后记
其他网友观点
1.搞清楚为什么而读,然后确定是通读还是选读。
2.如果下决心通读,那么就读的时间进行规划,根据阅读能力及时间,倒算一下,几百万字的文言历史巨著,你打算用多长时间可以完成,一年二年三年甚至更长都行。
3.降低对阅读获得感的期待。不要想着马上能通过它的阅读,获得多大好处(基本看不见),减低功利浮躁。《资治通鉴》就一历史书,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4.第一遍难一些,第二遍自然可以加速。
其他网友观点
此书没有一句废话,
如果觉得是废话,肯定有暗线没有挖掘,
基本全是暗线!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不需要准备。它就是一本历史著作。当然,曾经读过历史方面别的著作比如二十四史,再读通鉴会轻松些。我的经验,读通鉴一定要读胡三省的注,以及司马光做的考异,因此,要选择版本,绝不买那种没有注释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读《资治通鉴》需要什么准备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