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何说英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
优质回答:
英国的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四个政治实体所构成,除了作为主体的英格兰,其他三个部分其实都拥有独立的地方议会,出于实际自治状态,拥有很高的自治权。
作为英国第一块拓展领土,威尔士与英格兰的关系已经算最亲密的,英国储君封号是“威尔士亲王”而非“太子”,如今威尔士的国家领袖是“查尔斯王子”,并不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但仅仅是象征性的,威尔士政府首脑,也是摩洛迪摩根,而不是英国首相。
(虽然伊丽莎白是很多国家的国家领袖,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都是她。)
英国对“苏格兰独立”,“北爱尔兰回归爱尔兰”,也非常头疼,只能积极劝说挽留,而不能强行干涉,这也是当年苏格兰独立公投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古代人见人欺 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被欧洲边缘化 无人在意的贫穷岛国直到最近400年开始崛起 曾经战无不胜 建立起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至今影响着全世界改变人类几千年的生活方式 让英语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但也给被占领国带来沉重灾难。
英国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1 、史前历史:英国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称为古不列颠人
2 、英格兰历史: 1500年前 盎格鲁(英吉利人)萨克逊人的入侵 “英”国历史才开始 并带来古英语 接着来自丹麦等地的北欧维京海盗入侵英格兰 简化了英语语法
3 、王权历史:
1066年 法国的维京后裔(祖先同样来自北欧)征服英国 英语扩展了很多的单词 英王室开始王室血统从末中断 但按照比例 主要血统来源很不同 来自不同的国家 姓氏也不同 因此戏称为:
维京王朝(诺曼底王朝):王权开始
法国王朝 (金雀花王朝):玫瑰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
威尔士王朝 (都铎王朝):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苏格兰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光荣革命
德国王朝(汉诺威王朝):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 工业革命 日不落帝国
英德王朝(温莎王朝):两次世界大战 日不落帝国瓦解
以上这些是英国历史的一个简单概述。
理论上,联合王国指的是四个国家: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如果叫做“英国”也不适当,因为英格兰只是其中一个。这“英国”一词很可能是东亚特有的正式称呼吧。
关于”Britain”,这只是岛名,所以不包括北爱尔兰。然后British Isles指的是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等等,不相当于当前任何政权。
所以Britain, UK, England等等要分得清楚。至少,如果在英国乱用,会伤感情的。
其实在某种理解上,西方文化下的国家,和我们中国文化理解的国家,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实我们如果认真看英国的历史,英国的历史形成,和印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是入侵史!
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
1337年 – 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战争结束时,英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各个部分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离心离德的,它不像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车同毂的局势,以及自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的进一步在思想上的统一,中国之统一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完全统一,元帝国的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土地可以征服,但是征服者没有在文化上融入被征服者,最后的结局还是分崩离析。英国同样是面临这个问题,英国的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都是原有统治者后撤,最后形成的今天的格局,在观念上没有融合,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天英国的四部分还是相互敌对的 。但是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很难看到某个省的人跟另外一个省的人对立,这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的书同文,首先在文化上消除了他们的差别性,让帝国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认同一个文化中心!而英国没有能够做到这样的结果。
其他网友观点
在欧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面上有两个大岛:209331平方公里的不列颠岛和6.4万平方公里的爱尔兰岛。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还有一个面积只有572平方公里的马恩岛。这三个岛由于历史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合称“英伦三岛”。翻开如今英伦三岛的地图就会发现:英格兰人占据着面积最大的不列颠岛东南部最大最好的地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分别占据着不列颠岛西南部和北部的山区;爱尔兰岛的土地则分别属于爱尔兰共和国与英国治下的北爱尔兰。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其实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事实上这个国家的正式国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部分共同组成的。如果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来理解英国政治,那么就只能得出隔岸观火雾里看花的结论。在英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从来就没有“大英”的认同,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北爱尔兰人都有各自的民族心理认同。事实上这些民族彼此之间还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恩怨纠葛。
考古发现证实不列颠岛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居住。如今英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巨石阵就是这些远古先民留下的,然而这些人却并非现代英国人直系祖先,因为在此之后不列颠岛曾多次被外来民族所征服。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岛,他们逐渐分布到整个岛屿上,如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在当时都由凯尔特人统治。与此同时一部分凯尔特人从中欧和不列颠岛入侵爱尔兰,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建立起至少五个小王国。
这一时期的英伦三岛都成为了凯尔特人的地盘。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率四万大军入侵不列颠。罗马人用三年时间征服了不列颠岛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英格兰和威尔士),而在不列颠岛北部今天苏格兰人的祖先顽强地抵抗了罗马的入侵并维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罗马不得不在不列颠修筑了哈德良长城以抵御北方凯尔特人对不列颠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侵袭。此后以哈德良长城为界形成了不列颠岛的南北两种不同文明。同样没被罗马人统治过的爱尔兰也较多保留了凯尔特人的原生文化。
英伦三岛的文化就此出现分野:如今的英格兰地区在罗马人的长期统治下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被罗马文化同化的迹象,而从未被罗马人统治过的苏格兰、爱尔兰等地则顽强保留着凯尔特人的原生文化。公元407年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的罗马帝国不得不撤出不列颠的驻军。生活在如今苏格兰地区的凯尔特人开始趁机南下进入今天的英格兰地区。然而这些南下的凯尔特人并未能在英格兰站稳脚跟,因为没多久来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支日耳曼部族进入不列颠。
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逐渐融合形成英格兰人,他们所统治的地区就被称之为英格兰。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在英格兰人的压迫下分化为两支:一部分凯尔特人逃到了今天不列颠岛西南部地区形成了后来的威尔士人,一部分凯尔特人逃到不列颠岛的北部山区形成了后来的苏格兰人。11世纪初的诺曼底王朝时期威廉一世就将威尔士变为英格兰的附庸地。到了1216年威尔士又进一步从王国降为英格兰的公国。1284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发兵彻底征服整个威尔士并于同年颁行《威尔士法》。
此后英格兰不断增强对威尔士的统治。也就是从这时起英国历代王储均有一个“威尔士亲王”的头衔。此后威尔士有过几次闹独立的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从1284年至今这700多年的历史里威尔士基本上是始终处于英格兰较为稳固的统治之下。同威尔士地区相对稳定的形势比较而言:苏格兰、爱尔兰与英格兰的关系就要纠结许多。大约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麦克阿尔宾成为苏格兰南方势力最强大的首领,他于847年在一块方形的大石头上加冕为苏格兰国王,从而创建了苏格兰的第一个朝代——阿尔巴王朝。
阿尔巴王朝末代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和他的女儿死后十几家苏格兰贵族开始争夺王位。这些诸侯大多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同时拥有土地,因此他们就请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来进行仲裁。1298年前来调停苏格兰贵族之间矛盾的爱德华一世趁机发兵占领了苏格兰,此举激起了苏格兰人的反抗,于是由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中苏格兰的传奇英雄威廉·华莱士闪亮登场。尽管在1305年爱德华一世捕获并处死了威廉·华莱士,然而当爱德华一世于1307年死后苏格兰人再次起义并成功驱逐了英格兰人。
英格兰第一次试图合并苏格兰的尝试至此以失败告终。此后苏格兰和英格兰分别作为独立的国家各自发展:1534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创立英国国教圣公会。这样一来英格兰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苏格兰之间又出现了宗教意识上的分歧。自从爱德华一世死后苏格兰从英格兰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就一直视英格兰为自己的最大威胁。事实上从当时的地缘格局而言:英格兰也的确是苏格兰最大的外患,为此苏格兰采取远交近攻之策。
苏格兰长期同欧洲大陆上的法国保持盟友关系,而法国则是英格兰的宿敌。苏格兰和英格兰这种对立关系持续到1603年时居然出现了一位共同的国王詹姆斯六世(他在英格兰被称为詹姆斯一世)。詹姆斯是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九代苏格兰国王,同时他也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孙。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未婚,所以她也就不可能有子嗣。伊丽莎白一世死后她的父亲亨利八世这一脉就算是绝嗣了。亨利八世有一个儿子爱德华六世,还有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两个女儿。
另据野史传说亨利八世还与情妇有过私生子。基督教国家的王位是不能由私生子继承的,所以亨利八世就只有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这三个继承人。亨利八世死后年仅九岁的爱德华六世继位,然而这位体弱多病的国王在六年后就去世了。爱德华六世死后没留下子嗣,所以王位由他的两个姐姐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先后继承。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同样也没留下子嗣,所以当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时英格兰都铎王朝已找不到继承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伊丽莎白一世选中了自己的侄孙詹姆斯作为继承人,于是詹姆斯就这样成为了苏格兰和英格兰共同的国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国的合并,事实上两国仍拥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彼此是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只不过是奉戴同一位君主而已。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的詹姆斯六世很快痴迷醉心于英格兰圣公会的君权神授理念,希望在苏格兰也能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他的这种想法也影响到他的儿子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希望在苏格兰推行宗教改革,结果被激怒的苏格兰人直接发动了起义。
查理一世为筹措镇压苏格兰起义的经费强迫议会通过自己的征税法案,结果引起了与议会之间的内战——这就是后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由来。在和议会撕破脸后查理一世又转而和苏格兰结盟对抗议会军,但这并没能挽救他的失败,此后英格兰先是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不久之后就被克伦威尔篡夺了实权并自封护国公,1689年英格兰通过《权利法案》过渡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这一时期苏格兰人他们眼瞅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格兰都在殖民扩张中赚得盆满钵满也开始跃跃欲试。
苏格兰成立了“苏格兰对非洲及东、西印度群岛贸易公司”并开始公开募集资金,试图在中美洲的巴拿马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结果苏格兰探险队在当地的热带疾病和视美洲为自家后院的西班牙人的双重攻击下无功而返,这次失败的殖民探险活动使苏格兰欠下了相当于苏格兰当时流动资本的1/4到1/2的巨额债务。苏格兰本就是小国,根本无力偿还这笔巨额债务。此时英格兰向苏格兰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为苏格兰承担债务,而交换条件则是与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
别无选择的苏格兰只得在1707年通过《联合法案》同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曾发动独立战争抗拒英格兰的苏格兰最终却以和平的形势与英格兰合并。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合并与历史上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占领有本质的不同:苏格兰不是加入了英格兰,而是作为平等主体与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当英格兰人在不列颠岛上与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纵横博弈时邻近的爱尔兰岛仍是原住民凯尔特人的地盘。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来到爱尔兰岛传播基督教及罗马文化。
爱尔兰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引来了周边势力的觊觎之心:丹麦人、诺曼人、挪威人相继入侵爱尔兰。1171年第一批英格兰人登陆爱尔兰并在都柏林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尽管他们只占据了都柏林附近一小块区域,却坚持声称对整个爱尔兰拥有宗主权。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为爱尔兰国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合并,事实上双方依然是两个国家,只是共同拥戴一位君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加大了对爱尔兰的征服力度,到1801年爱尔兰王国正式和大不列颠王国组成联合王国。
随着爱尔兰加入联合国王国后英伦三岛就实现了统一,然而这种统一与我们中国人传统印象中的大一统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如今在构成联合王国的四部分中英格兰由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所以客观上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然而这不代表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地只是英格兰的附庸。事实上构成联合王国的四大主体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谁附属于谁的问题。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并不是加入了英格兰,而是作为平等主体与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
秦始皇横扫六国后通过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措施才得以巩固大一统帝国。然而这样的情况在英国是不存在的:苏格兰、爱尔兰与英格兰不是一方吞并另一方的关系,而是通过协议组合的联盟,所以苏格兰、爱尔兰从一开始就保留了自己的议会、司法系统与内阁。喜欢看足球赛的朋友应该都留意到了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从来没有一支统一的英国队,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一直都是以单独身份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历史上爱尔兰就在经历多年的抗争之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
事实上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从1801年英国正式兼并爱尔兰开始的,早在第一批英格兰人登陆爱尔兰之后双方就一直摩擦不断。尤其是在英国宗教改革之后试图在爱尔兰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而爱尔兰人则坚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爱尔兰为维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同欧洲大陆的法国、西班牙合作以牵制英国。最终英国战胜了爱尔兰、法国、西班牙组成的天主教联军。然而英国政府面对爱尔兰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抗浪潮还是最终放弃了让爱尔兰改变宗教信仰的尝试。
除了宗教问题之外爱尔兰和英格兰的矛盾还集中表现在土地问题上:涌入爱尔兰的英格兰地主用种种手段霸占了爱尔兰的土地,到十八世纪初爱尔兰人自己拥有的土地只占爱尔全部土地的5%。 失去土地的爱尔兰人苦苦挣扎以求得温饱,然而在184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还是令爱尔兰人猝不及防。这一年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出现真菌灾害,而作为地主的英国人却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与此同时大不列颠本土仍从美洲进口大量粮产,其中一部分甚至经过爱尔兰的港口转运。
可饥饿的爱尔兰人却买不起这些粮食,最终酿成了一场持续五年的大饥荒。在这场灾难中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饿,这令爱尔兰人认为是英国政府有意识地对爱尔兰民族进行种族清洗。与此同时一些爱尔兰人为生计所迫漂洋过海前往欧洲大陆和美国,这些爱尔兰移民很快接触到北美独立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成功经验,受到启蒙主义思想的熏陶,而他们也将自己接触到的新思维传播回爱尔兰。在悲惨的现实处境和启蒙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下爱尔兰人的民族独立意识日渐高涨。
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人投身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爱尔兰爆发起义,但随即就被英国当局镇压。起义失败后参与起义的领导者有的被英国当局处死,有的逃到法国和美国继续展开反英斗争,此后爱尔兰就不断发生各种起义。激进的新芬党逐渐成为了争取爱尔兰独立的先锋。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对爱尔兰是一种鼓励:一则北美独立运动给爱尔兰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先例;另一方面爱尔兰人对外移民的主要方向其实就是北美,很多爱尔兰人和自己远渡重洋的北美爱尔兰裔亲戚依然有联系。
1916年都柏林爆发了反英的“复活节起义”,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甚至试图同德国合作,这令正忙于对德作战的英国政府惊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的爱尔兰共和派议员在都柏林通过了国家独立宣言、组建了爱尔兰议会。爱尔兰议会随即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要求英军立即撤出爱尔兰。受此鼓舞的爱尔兰民众通过城市游击战不断袭击英国政府官员、军人、警察,与此同时爱尔兰各地爆发了各种罢工运动。
英国政府本想像以前一样镇压当地人的反抗,然而却发现在如此汹涌的反抗浪潮下根本没法把军需物资运到当地。爱尔兰人尽可能避免与英国正规部队正面对抗,而是以游击战的形式不断袭扰英国在爱尔兰的官员和军警。整个1919年爱尔兰发生了1700次针对英国政府的袭击事件。英国方面作为报复对正在看球的爱尔兰民众开枪,结果当场打死十几人、打伤几十人。爱尔兰人把这一事件称为“血腥星期天”。这时刚经历完一战的英国国力已大不如前。
尽管英国政府仍对爱尔兰独立运动进行了镇压,但很快陷入爱尔兰军民的游击战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国政府被迫签订《英爱条约》: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的直接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爱尔兰就此成为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享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领。不过英国在决定放手时还是使出了一招分而治之的策略。事实上分而治之是英国一以贯之的殖民策略:后来的印巴分治、巴以分治都是英国一手导演的。英国在从殖民地退出时一定会千方百计削弱其实力,从而得以尽可能保留自己在当地的利益。
在爱尔兰问题上英国同样秉承的是这样一种原则。英国入侵爱尔兰以后英国本土人民不断向爱尔兰移民。爱尔兰东北部在地缘上距离英国较近,气候环境也与英国颇为相似,所以这些从不列颠岛移居爱尔兰岛的人往往选择定居在爱尔兰北部。到1921年时爱尔兰东北部的6个郡土地大多已落入移民而来的英国人手中,在这6个郡移民而来的英国移民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爱尔兰的土著凯尔特人,已皈依了英国国教的这6个郡也和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岛其他地区截然不同。
爱尔兰岛因此在英国与爱尔兰的条约中被分为两部分:南方26个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本土居民;东北部的6个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国国教的英国移民。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而东北部的6个郡则仍旧留在英国版图内,英国的正式国名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当《英爱条约》的内容传到爱尔兰时大多数人欢欣鼓舞:爱尔兰人在经历长达七百多年的独立运动后终于迫使英国这个老大帝国让步。
不过也有一部分爱尔兰人对北爱尔兰留在英国深感不满,于是他们选择拿起武器不断在北爱尔兰地区给英国制造麻烦。这就是北爱尔兰问题产生的根源。现代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历史序幕则是以1853年全苏格兰人民权利保护协会所发起的苏格兰议会的“自治”运动为标志揭开的。2014年9月19日苏格兰独立公投机票结果公布:55.8%、共1877252名选民对独立说”不“,苏格兰因此得以留在英国。相比之下同样作为英国组成部分之一的威尔士却似乎显得平静得多。
威尔士作为英国第一块拓展领土与英格兰的关系已算是最亲密的:如今威尔士人作为英国的少数族群得以保留自己的民族语言,同时威尔士也拥有自己的议会。威尔士相比苏格兰、北爱尔兰在地缘上也更加亲近英格兰:威尔士与英格兰利益分配冲突较小,反而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况且威尔士自身实力也相对有限:威尔士国土面积20779 平方公里,相当于苏格兰的27%左右;威尔士人口309万左右,相当于苏格兰的57%左右。当然北爱尔兰比威尔士更小,但北爱尔兰在地缘上比较容易得到爱尔兰的支持。
威尔士人尽管没什么独立意识,但还是有自己的民族意识的:尽管威尔士人并不主张脱离联合王国,但对民族自治以及维护自身的独特民族文化还是比较在意的。1955年威尔士25万人请愿要求威尔士要有自己的议会。威尔士民族自治开始成为威尔士一些政党、族群最主要的政治主张。威尔士民族党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党派。和苏格兰、北爱尔兰相比而言:威尔士人的确没多少想要脱离联合王国的独立意识。威尔士历次民意调查表明:只有11-25%的受调查者认为威尔士应该独立。
所以威尔士民族主义政党都只在民族文化方面加强活动,而不敢发起与独立有关的全民公投活动。然而近些年来赞成独立的威尔士人在数量上有上升趋势。2017年赞成独立的威尔士人占威尔士总人口的比例为27%,2018年这个数字超过了38%。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威尔士已有超过52%的人强烈希望威尔士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201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18岁至49岁之间的威尔士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赞成独立。随着赞成独立的新一代年轻人进入政党领域也可能会引发局势的新变化。
事实上不只是苏格兰、北爱尔兰在闹独立,其实作为联合王国主体部分的英格兰方面也有主张分家的声音: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主流大报《星期日电讯报》曾就苏格兰独立问题展开民意调查,结果52%的苏格兰人支持苏格兰独立,而认为苏格兰该独立的英格兰人的比例竟高达59%,甚至有人主张不仅苏格兰应该独立,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也应该分离出去,英格兰应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英格兰人之所以存在分家的声音主要是认为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在中央政府的公共支出预算中享有优于英格兰的特权。
构成联合王国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这四部分均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而且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都有较强的独立倾向,甚至就连威尔士和英格兰也存在主张分家的声音。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都是凯尔特人的后裔,然而英格兰人却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英格兰和威尔士则是新教的地盘。由此可见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之间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
事实上除了这四个主要部分之外还有位于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的马恩岛也有着颇为特殊的地位:马恩岛在历史上是苏格兰王国的领土,直到1828年以后才归英国统治。然而迄今为止马恩岛只有国防和外交由英国统一掌管,至于诸如领导人选举、政府和议会等内政事宜均实行高度自治。马恩岛使用自己的货币,而不使用英国发行的英镑。来岛上的投资者只向岛政府纳税。较低的公司赋税和个人税以及不收取遗产税使该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国际离岸商业中心。
如此复杂的情况使不少人质疑英国到底是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否认英国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那么由50个州组成的美国岂不是也不算统一的主权国家?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的俄罗斯又算不算统一的主权国家呢?由28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组成的印度又算什么呢?还有昔日由6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又算什么?尽管南斯拉夫现在是解体了,可人家当年难道不是统一的主权国家吗?
这些国家和我们的国情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来看待这些国家本身就是脱离实际的。判断一个主权国家的标准是看其国家权威的对内对外的实效:主权国家的主权属性按照国际法应该符合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的独一无二性,英国很明显是符合这样的特点的。尽管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有高度的自治权,但这其实和美国的州、印度的邦、俄罗斯的联邦主体、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所享有的自治权并没本质上的区别。
其他网友观点
这位兄弟别乱讲,小心英国人找你麻烦[大笑]。之所以出现题目中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你没弄清英国与英联邦的区别,以至将英国这个主权国家错当成了英联邦这个共主邦联!
一、主权国家与共主邦联
主权国家的定义是:
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限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国家。
其必要条件是:具有固定领土、一定的居民、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主权。其中,主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
世界上现有197个主权国家。
共主邦联的定义是:
两个或以上被国际公认的主权国家,共同拥戴同一位国家元首所组成的特殊国与国关系。
共主邦联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成员国各自独立,而且这种关系没有永久性,甚至还不如一个国际联盟,随时可能解散。最主要的是,共主邦联不是一个国家。
1867年–1918年的奥匈帝国,实际上就是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组成的一个共主邦联。
二、英国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
其中,英格兰是其主体。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这就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英国的4个部分,并不是4个主权国家。
而英国则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三、英联邦
英国曾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美国崛起之前,它是当仁不让的世界“老大”,那时它在海外有大量的殖民地,其面积是其本土面积的111倍。
(英联邦旗帜)
二战后,英国虽是胜利国,但国力遭受重创,已无力支撑这么多殖民地,于是殖民地纷纷独立,现在英国只保有14个海外领地。
作为允许这些殖民地独立的条件之一,就是成立英联邦。
英联邦由54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属地)组成,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伊丽莎白女王身兼各成员国国家元首。
各成员国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各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
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英国国王只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君主与国家元首。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为外交代表。
英联邦包括我们熟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加坡等国家。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观点
英国当然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英国的国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从国名就可以看出英国至少包含两个大的部分即北爱尔兰和大不列颠地区,而大不列颠岛从北到南又分为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三个部分,所以英国一共由四大块组成。英国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而且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都有独立的倾向,因此才会有人质疑英国到底是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
判断一个主权国家的标准即看其国家权威的对内对外的实效,主权国家的主权属性按照国际法应该符合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的独一无二性,英国很明显是符合这样的特点的,虽然内部有几个地方都在闹独立,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真正付诸实践的。
而挑战英国主权统一性的主要来自于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的独立运动。首先来谈一谈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爱尔兰岛曾经是独立的一个地区,并不隶属于英国,但是英国人却长期殖民了该岛,1609年,英格兰开始殖民爱尔兰岛,爱尔兰成为殖民地期间,曾经受到北美大陆革命的影响,进行过反抗,但是被英国人镇压了,一直到1921年,受到全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独立,但是爱尔兰北部的部分地区仍然留在联合王国内,但是北爱尔兰内部的民族主义者则主张脱离英国,回归爱尔兰,因此与主张留在英国内部的亲英派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主张独立的北爱尔兰人组织了爱尔兰共和军,最终在各方的妥协和努力下,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签署了《贝尔法斯特协议》,北爱尔兰在获得更大自主权的前提下继续留在联合王国内。
苏格兰人也一直谋求自身的独立,因为在1707年英格兰吞并苏格兰之前,苏格兰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二战后,苏格兰独立意识高涨,还成立了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在与英国政府进行了长期的博弈和交涉以后,苏格兰在2014年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独立公投,公投的结果是苏格兰继续留在英国内。
因此,英国留给世人的普遍印象就是内部并不是完整的一块。
其他网友观点
英国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以及其他一些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只能说是地方自治而已。
地方自治在西方国家很普遍,像美国,它的各个州都是地方自治的,联邦政府管不着各州的内部事务。
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只是在英国内部自治,对外没有与任何国家有外交关系,除足球之外也没有参加任何国际组织。它们也没有自己的军队。国家的主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英国政府和国会手里。
至于说到它们的独立问题,我们要知道,在这些地方,主张独立都是合法的,只是不能使用暴力手段。曾经一度有“北爱尔兰共和军”采取恐怖袭击的手段,想要促使北爱尔兰脱离英国独立,但是无奈整个北爱尔兰是经过全民公投的。公投结果是大家都赞成留在英国,所以“北爱尔兰共和军”的所作所为,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现在“北爱尔兰共和军”已经放下了武器,它的政治代表新芬党虽然变成了合法政党,参加了北爱尔兰地方议会,但是并不能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北爱独立的想法始终不能付诸实施。
苏格兰同样也经历了全民公投,多数人选择了留在英国,所以独立一事至少三十年内也无从谈起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何说英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