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在哪?
优质回答:
很多厚重的概念,往往套了太多的硬壳。直接地切入认识,往往撞得头破血流,却仍旧浮于表面。即便“知道了”,也仅是感觉到了,却不够丰富。
硬壳,是历史的疤痕。所以,与其直面而切入,不如溯本而追源。因此,我们最好从其历史的脉络中,去探究是什么、分类成什么以及变成了什么。
天主教和基督教,首先是一个中西不同文化的名词硬壳。
在中国,区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名词概念。在西方,则区分为基督教(即天主教)和新教(即基督教)。所以,只需要知道:在西方,我们所说的天主教就是基督教,我们所说的基督教应该是新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要溯源到犹太教。这又是一个必须要砸掉的硬壳。所以,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犹太教和简单的宗教知识。
宗教是一套意义生产系统。意义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人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获得确定性。
那么,什么是不确定性?
磁铁指向南方,这很神奇,但它是确定的。做一百次实验,它都指向南方。这跟从高处跳下来会摔死,是一个道理。神奇是神奇,但不奇怪,所以很确定。
打雷和闪电,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被雷劈死,那就更是天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产生恐惧。恐惧就要杞人忧天。但杞人忧天地活着,太痛苦。所以,你必须给打雷和闪电这种不确定性做出确定性的解释。而解释的过程,就是一个赋予意义、生产意义的过程。
雷公也罢、电母也罢,都是解释。但还只是迷信。因为你生产的确定性或赋予的意义太零散、不系统。而宗教,则是一套意义生产系统,它能够系统性地给出解释、输出意义,进而提供更为全面、稳定的确定性。
这是关于宗教最朴素的解释版本了。其他还有超余的解释、博弈的解释以及超越性的解释,等等,但都脱离不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宗教可以分为多神论宗教和一神论宗教。而一般认为,先有多神论,再有一神论。
夏皮罗的《历史的正确一侧》认为,多神论是一种落后的世界观。大仙说你这事能成,然后你就各种“孝敬”大仙,进而“贿赂”神。但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神成了飘忽不定的东西。所以,要拥有一个稳定的意义输出系统,就必须要玩一神论。
于是,犹太人横空出世了,他们创立了一神论的宗教,即犹太教。
按照本?夏皮罗《历史的正确一侧》中的说法,犹太教与后来的天主教、基督教,大体可以归纳为一脉相传的四条信念:一是有且只有一个神,即上帝;二是人要有行为规范,即按照神的意志去生活;三是历史不断前进,人类最终完成最终救赎;四是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上帝把选择权交给人类自己。
但是,我们肯定要问:从最初开始,犹太教和基督教,便是如此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吗?
实际上,这就是西方人的自负。自己吹自家祖宗,肯定怎么大气怎么吹。而逻辑上则是一种倒果为因。真实的情况应该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好来发展出了这几条信念,而不是最初按照这几条信念去设计。所以,这是演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顶层设计的初衷。
同时,我们也还会问:一神论,真比多神论高级吗?
也未必。多神论更为灵活、更为包容,一神论更为僵化、更为偏狭。由一神论引发的各种宗教战争,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既然是这样,那么一神论的犹太教到底高级在哪里?
与其说一神论本就高级,不如说它源自低级。一神论,肯定更为复杂一点儿。因为它需要足够的抽象。你照着山川日月和各色英雄想象出一个神,这多容易、这多简单、这多形象。
但是,没有山川日月、没有各色英雄,只有神,或者说只有神这么一个概念符号呢?如《十诫》中的规定:不可有偶像崇拜。没有偶像,只有神。然后,你这个神怎么造?
没办法,只能死命抽象。所以,一神论的犹太教,必须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升级。
那么,这就是说:犹太人本就聪明,人家最早完成了认知上的抽象升级,进而创造了一神论的犹太教。真是这样吗?
与其说他们聪明,不如说他们不得已。以下是我给的“黑解释”,是否采纳,见仁见智:
古希伯来语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如果汉语拼音只有b、p、m、f而没有a、o、e,你怎么发音表意?可以,却非常困难。但是,你把古希伯来语书写成文字,这就没有问题了。于是,犹太人可以更高效率地从现实世界进入到符号世界。所谓更高效率,完全是因为不得已,这是逼出来的。因为没有元音,所以口语交流有障碍,于是侧重于符号世界自由驰骋。而在符号世界自由驰骋,你就必须足够抽象。抽象一旦够了,也就会涌现出更为抽象的信仰。“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伽,我是全能者……”,犹太人的神只能出现在文字的符号中。于是,犹太人创造了一神论的犹太教。
上述论证的逻辑,未必是充分,却是必要:语言上的先天缺陷,导致必须在文字符号世界里死命抽象;抽象思维和抽象知识积累够了,也就能够玩出只能出现在文字、符号以及概念中的神;于是,一神论宗教才能诞生。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一神论宗教和多神论宗教呢?
做一个简单类比:一神论就是一个ios系统,死活也不跟别人兼容合作,要买app(意义)必须买我家的;多神论则是一个安卓系统,佛祖也能跟玉皇大帝一起喝茶,什么app(意义)都可以买、谁(造神)也都可以卖。
犹太教的特点以及它的发生溯源,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开始讲犹太教到天主教、基督教的“光辉历史”:
公元前1450年前后,犹太人的领袖摩西,带领族人前往应许之地、迦南。在路上,摩西这个大祭司,制定了《十诫》。这算是上帝和犹太人立约了,也就是圣经上的《旧约》。而这时候,上帝只是跟犹太人立约了,跟其他族群没啥关系。
犹太人与上帝的立约,不能类比于现在的合同。合同起码要求主体间平等,但这里肯定不是平等了。那立约是为了啥?主要是通过确定人神关系来解决信仰问题。
如果人神关系理解起来费劲,那就类比中国的天人关系。而对于这层关系,中国人比较超脱,“敬鬼神而远之”。于是,到天人之际或死生之际也就行了,再往上,中国人不想了。
中国人可以超脱,但犹太人不行。他们必须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牢固地跟神捆在一起,否则就无法获得确定性。于是,犹太人的天人关系,不仅要超越到人间之外、超越到天外上帝,而且还要建立足够强的关系,于是就采用了立约的方式。
通过《十诫》,神会获得犹太人的全部忠诚,犹太人只能敬拜一个神,即耶和华;而犹太人当然也会从神哪里获得好处,即上帝只拣选犹太人。
啥叫拣选?现在说拣选,是死后上天堂;而当时的理解,就是犹太人打仗能开外挂。有神的保佑,犹太人自可所向披靡,拿下迦南美地、打遍阿拉伯半岛。
但吊诡了:犹太人这个仗是怎么打怎么输。甚至,连耶路撒冷都被反复占领好多次。于是,犹太人开始怀疑神了,认为耶和华这个神不靠谱、净忽悠人。接下来,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信仰危机。
所谓信仰危机,就是原有的意义生产系统出问题了、不行了。不行就不行,无所谓,咱们再找一套不就行了。但是,没那么简单:
一个是不好找。所谓找,就是形成某种新形式、新内涵的族群共识。而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一个是出问题。有共同的神,大家才能凝聚起来。突然没了,犹太人还怎么凝聚起来,精神上凝聚不起来,族群自然会烟消云散。
于是,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重新解释。IOS系统不好用了,咱就打补丁、做更新,能将就着用,就不能随便重做一套,更不能轻易换成安卓系统。打补丁、做更新,就是所谓的重新解释。
犹太人是这样重新解释的:上帝的应许之地不是迦南,而是天上。信上帝不是打仗开外挂,而是将来得永生。
这就相当于公司业绩不好了,于是老总宣布:咱不给工资了,但给大家股份,然后同志们好好干,等熬到上市再吃肉。
如果是中国人,你这么忽悠肯定不行。因为中国人对天的理解只到天人之际这个层面,再往上,他不想了。所以,什么天国、什么永生,都是扯淡。礼崩乐坏之后,不是克己复礼,而是变法图强。等法也变了、强也图了,然后再“霸王道杂之”,开始思考天了;然而,也绝不会更上一层楼而“纯任德教”,而是仍旧停留在天人之际。
但是,西方人是要寻求超越性的。所以,你这么忽悠,他就能信。想想十字军东征就行了,教会代表上帝说给我打,然后就死命打,死多少人也要打。抛开宗教意义,十字军东征能有啥意义?你根本找不到。
信仰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上帝许诺了天国和永生,而罗马却带来了枷锁与统治。于是,逆火效应出现了:越是现实残酷,则越是肯定执着。而且,犹太教还在各种超越性的解释中,发展到了基督教阶段。
简单说,犹太教等级提高了,从犹太人的宗教,发展到全人类的宗教,产生了普适性。
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圣经》版本的解释是:上帝把儿子派到人间,来拯救堕落的犹太人。但这是神话故事。
真实的历史过程应该是:为了解决信仰危机,犹太人出现了“新先知”,“新先知”重新解释犹太人和上帝的约定。
这个重新解释就是把迦南换成了天国、把打仗开外挂变成了死后上天堂。这个“新先知”呢?就是耶稣基督。
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候,突然杀出来一个王阳明,然后扯起大旗、搞颠覆,那程朱理学的弟子精英肯定不干。因为你动了人家的奶酪。而基督的这个重新解释,也是一样的逻辑,相当于动了犹太祭祀阶层的奶酪。于是,必然是“可忍孰不可忍”了。犹太祭司们勾结罗马总督彼拉多,就把基督定在了十字架上。
但是,思想的传播,根本不是杀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事情。你就是把人家领袖杀了也没用。在基督死后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里,新的宗教组织出现了。因为新的宗教组织是奉基督为主,于是就叫基督教,即现在欧洲的天主教。
一切都是故事,因为萌萌大众只认故事、不认理论。所以,基督教必须讲自己的核心故事。这个故事就一个简单叙述: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用儿子的鲜血洗涤了犹太人的背叛和罪恶,于是再一次给了犹太人与神立约的机会,即《新约》。
西方人的特性,是一定要玩到超越性层面的。本来自己只是鱼缸里的鱼,但这条鱼非要思考鱼缸外边的“天上世界”。然后,不仅要找到这个天外世界以及可能到来的天外来客,而且还要跟人家立约。你只有做到这种程度,这条鱼的确定性才能获得,否则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中国人呢?还是那句话“敬鬼神而远之”:我承认鱼缸外面有一个超越性的天上世界和天外主宰,但思考到天人之际、死生边缘也就行了。再往上,跟我没关系,因为我的主要精力是人间烟火,“未知生焉知死”。后面也肯定会遭遇问题,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打补丁、做更新就成了程朱理学。
先是犹太教;但信仰危机了;再是基督教,是为了解决信仰危机。但这个演进过程中,基督教还是停留在犹太人的小圈子里。它只是犹太人的部族宗教,而不是全人类的普世宗教。
但是,罗马帝国是一个普世帝国。
在这个普世帝国中,圣保罗主张大家都可以信奉基督教,而不一定必须是犹太人。这么一来,部族的基督教,就升级为普世的基督教了。
帝国是尊重差异性的。所以,罗马人不仅自己有很多神,而且也尊重其他部族的神。简单说,你只要服从罗马帝国的统治,至于信什么神、帝国都尊重。甚至,罗马人还修了一座万神殿,把其他部族的神也给请了进来。神佑你们的部族,但万神佑咱们的罗马。
所以,罗马帝国是一个安卓系统。然而,这个安卓系统的帝国,却兼并了一伙非要用苹果系统的人,即犹太人和基督教。因为基督教只信一个神。所以,这就没法玩了。
最初,罗马帝国非常排斥基督教,认为这家伙就是个异类捣蛋鬼,不干掉他,帝国就不能安生。
但是,基督教发展太快。
到了公元313年的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控制不住基督教了。因为军队中有多一半的士兵皈依了基督教。于是,皇帝君士坦丁只好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换取基督徒对自己这个皇帝的忠诚。
虽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但知易行难,现实中很难分开操作。即便是今天,你能说美国的福音派信徒对美国大选没有影响吗?这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关系一样。
罗马帝国不是只有你们基督教,还有很多其他部族的神和宗教,而多神才是帝国的传统。如果一神的基督教是极端左派,那么,多神的其他宗教就是保守右派。所以,两伙人肯定要死磕。皇帝公开站了左派基督教,那右派多神教必定要跟皇帝掀桌子。于是,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了,在东边新建了君士坦丁堡。
皇帝拉拢新生力量,肯定会招致保守力量的不满。而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迁都。这跟咱们的孝文帝迁都洛阳、隋炀帝新建东京是一个道理。空间范围上,历史真得很相似。
东边的君士坦丁堡清爽了许多,而西边的罗马则陷入了一神教与多神教的混乱纷争。但是,基督教还是以位于罗马的罗马教会为教宗。
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将君士坦丁堡教区升级为牧首区,排名仅次于罗马教宗。
公元395年,由于继承原因,罗马分裂,形成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
随着罗马分裂,东西教会之间的矛盾,也就只能日益尖锐了。
公元451年,卡尔西顿大公会议,将君士坦丁堡牧首提升至与罗马教宗并列的首席地位。
西边的罗马教宗肯定不服,但不服也没用。
公元476年,西罗马爆发了西方版的“安史之乱”。但人家的“安禄山”成功了。蛮族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就此覆灭。
罗马帝国的罗马教会,对于蛮族是一百个瞧不起。所以,虽然身在蛮族沦陷之地,却一直忠于仅剩的东罗马帝国。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罗马教会盼望着君士坦丁堡赶紧出兵,收复罗马的大好河山。
就这么盼望着、盼望着,一直盼望到公元800年,罗马教会还是没熬住,于是“委身”蛮族了,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承认查理曼大帝是罗马人的皇帝。
到了公元11世纪,发生了东西教会大分裂。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互相开除彼此教籍,分裂成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东正教,在东罗马灭亡后,逐渐转移到了俄罗斯。因为不是主线,所以不多说了,继续说罗马的天主教会。
天主教“委身”蛮族,这就相当于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精神领袖与世俗王权合谋了。而两伙精英一旦合谋,那统治必然会越来越稳定。比如,隋唐科举制就实现了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的合谋,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从此赓续不断。
但是,在西方,却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教权与王权开始相互斗争了。而斗争的原因,主要是钱和权。
国王和教会都要任命主教。谁任命了主教,那么主教的第一年薪水和当地的十一税就差不多归谁了。所以,这既是权的问题,也是钱的问题。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但硬币总共这么多,到底哪一枚归上帝、哪一枚归凯撒,总不能二一添作五吧?最后一定是实力说了算。
开始是教权全面压制王权,教会敲骨吸髓,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国王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因为钱都被教会收走了。同时,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钱都花费到了宗教事业,那还怎么发展经济。
后来是王权彻底压制教权,王权要多嚣张有多嚣张,教权要多卑微有多卑微。甚至,罗马教廷硬是被法国国王抓到阿维尼翁,罗马教皇当了70年的儿皇帝。
为了挽回这个颓势,在结束阿维尼翁之囚后,教会准备搞点儿大事情,来重振权威。这个大事情就是文艺复兴,教会试图通过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重获权威。
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有两重身份:一重是知识精英,知识掌握在教会手中,国王和贵族都是文盲;一重是精神领袖,君权神授,这个神要由教会代言。
但是,教会被折腾成那副惨德性,精神领袖的架子肯定端不住了。于是,教会只能从知识和文化上寻找突破口,来重建权威。而这就是文艺复兴的原因。
搞复兴是要花钱的。翻译几部经典、出版几部诗集,你就是全用羊皮纸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重建因教会衰败而残破的上千座教堂,那就要花大钱了。这笔钱,让谁出?教会不出、国王更不出,所以只能让老百姓出。随后,教会开始各种不要脸:又是拼命榨取十一税、又是疯狂兜售赎罪券。
教会成了公司、信仰成了买卖。罗马教会斯文败类,新的权威不仅没建起来,反而瓦解了旧有权威。
公元1517年,一个叫路德“天主教原教旨主义者”,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的大门上,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拉开序幕。
这之后,基督教新教粉末登场。
那么,宗教改革后的这个基督新教,与罗马的天主教,到底有啥区别呢?在教义上,主要集中以下四个问题的回答:
第一个是靠什么得救的问题。天主教认为要靠上帝的恩典和人的善功;而新教认为只能靠上帝的恩典,它否定了善功。
你可以把善功理解为做好事、积功德。这不挺好吗?人要按照神的意志去生活,而按照神的意志去生活,就应该做好事、积功德。同时,这么做,也可以放大宗教促进人类合作的意义。那么,新教为什么废要给否定掉呢?
硬壳都是历史的疤痕。天主教不是卖过赎罪券吗?这就说明善功是可以被教会利用起来搞腐败的。所以,这就不能要。同时,救赎靠善功,就等于上帝是可以贿赂的、信仰是可以交易的,只不过把金钱换成了善功。但信仰就是信仰,信仰是不能交易的。所以,索性就别整用不着的,否定善功,一切都靠神的恩典。
对于靠什么得救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天主教与基督教最为本源的区别,其他全是以此为基础的放大推理。
第二个是宗教权威的标准问题。天主教认为权威来自教皇诰令,基督教认为只有圣经。
所谓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革了罗马教会和教皇的命。这伙人腐败透顶,甚至导致了信仰危机。所以,基督新教,就不可能继续认可教皇权威。革命就是要颠覆旧权威、重建新权威。
你罗马教会不是靠给人计善功捞好处吗?行!我们否定善功,你也就别费劲了。但还不够,为了防止你再玩其他概念、再搞其他考核,我们把宗教权威和法律权威也给你彻底否定掉,以后你连嘚瑟的资本都不允许有。
那宗教权威靠什么?《圣经》就够了,《圣经》是上帝说的话。其他人再怎么说,能有神说的更为正确、能有《圣经》更有权威吗?
善功是考核的内容,权威是考核的权力,新教一气全给废了。但是,还有考核的主体呢,即罗马教会和教皇。所以,革命尚未成功、新教仍需努力。
第三个是教会是什么的问题。天主教认为教会是具有强制力的信仰和道德管理机构;而基督教却认为人人都是祭祀,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联系。
所以,什么神父、主教、红衣主教、教皇等考核主体,也全要废掉。善功给你否定掉、权威给你否定掉,这还不够,连实现这些的权力机构和人,也要给你否定掉。
基督教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教会只是基督徒的团契,即基督徒的聚会组织。但是,新教团契组织就没有纪律和惩罚吗?当然有。但最严厉的处罚也就是把你赶出去,犯了罪,然后你别来了,我们也不跟你一起聚会了。而如果真心忏悔、痛苦悔改,甚至都把同工和牧师给感动了,那还能让你恢复聚会和交通。
第四个是生活意义的问题。天主教认为是在服从教会的前提下,获得拯救;基督教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侍奉上帝、荣耀上帝。
直接跟神建立联系,那怎么才能建立,普通人该怎么生活呢?千年中世纪,说是大家都活在上帝之下,实际上都是活在教会之下。所以,新教必须为普通人重新确定生活的意义。记住:输出意义才是宗教的本职。
在天主教的生活观中,只有神职才有意义、才是值得荣耀的。而其他职业则全是蝇营狗苟的红尘俗世。于是,成不了神职的萌萌大众,必须服从教会。早请示、晚汇报,是少不了的功课。教会不仅要监督你,而且要教育你,八小时之外也要对你严格管理。
基督教则认为这是狭隘的生活观,认为每一个职业,无论是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还是企业的老板,甚至也包括科学家,等等这些职业,无一不是神的安排,也无一不是荣耀神的。大家好好工作就是在荣耀神,而这就是新教的新生活观。
历史脉络清楚了、教义内容清晰了,关于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也就相对了然了。至于谁家教堂更奢华朴素、谁家管理更松散严格、谁家诫命更僵化灵活,都不是重要问题。
犹太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完全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信仰危机了,这是曲折;重新解释了,这是前进。我们尽可能丰富地观察其发展历程,这样才能在丰富认识中看懂它们的区别。但是,这也仅是尽可能的丰富。就像多么聪明的侦探都无法还原现场一样,我们再怎么丰富也不可能复原历史场景。
比如,实际的历史过程,一定要有物质的作用。
没有印刷机,就不会有大批量的《圣经》,而没有足够数量的《圣经》,信徒就无法脱离天主教的控制。你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但你连本《圣经》都没有,这个联系还怎么建立?这就是物质。
再比如,也少不了权力斗争的推波助澜。
死磕罗马教会的主力担当,不在新教泛滥的欧洲大陆,而在英伦三岛。导火索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非要跟王后离婚。但罗马教会死活不同意。于是,英国开始了教会的国有化。英国国王彻底跟罗马教会掀了桌子,连一点儿脸都不给留。而欧陆的德法国王更是把罗马教皇欺负成了丧家犬。教会的权力只能逐步退出世俗世界。
同时,更少不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这些都要颠覆教会确定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而人类在思想上的不断反思以及人文精神回归,也都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产生了瓦解和颠覆的作用。
而这些丰富的细节,都促成了基督教与天主教分裂与彼此的区别。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的基督教,就是新教。目前主要在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美国等地传播,全球信徒在2.2亿人左右。
西方的基督教,就是天主教。目前主要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地传播,信徒较多,至少有11亿人。
东正教有点儿小尴尬,目前主要在俄罗斯、巴尔干半岛等东欧地区传播,信徒在3.7亿人左右。
所以说,个人信教与否,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牛顿再牛,他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如果让他知道现代科技发展成了这么个样子,你觉得他还有空跑去信教吗?
其他网友观点
基督教和天主教广义上来说都属于基督教,都来自于亚伯拉罕一神教,以圣经作为宗教经典,以上帝作为崇拜对象。
但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基督教往往是指狭义上的基督教新教。欧洲传统上一直是天主教的天下,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新教。新教发展到现在,和天主教有很多不同。
圣经不同。天主教和新教都以圣经作为宗教经典,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却有略微差异。天主教圣经共有73卷,包括旧约46卷,新约27卷。基督教新教圣经共有66卷,包括旧约39卷,新约27卷。可以看到,天主教圣经旧约比新教多了7卷。
天主教除了崇拜耶稣外,同样崇拜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认为她是信徒和耶稣之间的中保,因此经常向她祷告。但是新教只崇拜耶稣,玛利亚只是作为凡人来看待。
在教义上,无论新教还是天主教都认为世人有罪,死后要下地狱,只有依靠耶稣才能得救上天堂。但是基督教新教强调因信称义,一个人只要信仰耶稣,信心坚定就能得救进天堂。天主教则强调因行称义,不仅要信,还要在行动上做善事,有积德行善的味道。
天主教教会组织非常严密,有一个从上至下的等级组织,有最高宗教领袖教皇,全世界所有天主教会都要听梵蒂冈指挥。普通信徒不能随意解读圣经,必须听神职人员的解释。
新教教会组织非常松散,没有统一组织,没有唯一领袖,宗教派别五花八门,多的数不过来。普通信徒可以自己解读圣经,无需通过神职人员作为中介。
天主教教堂通常高大宏伟富丽堂皇,内部装饰有大量精美壁画和雕像。新教教堂一般比较朴素,新教徒认为壁画和雕像是拜物偶像,所以教堂内部除了十字架,啥也没有,显得有点简陋。
天主教的基层神职人员叫神父,新教神职人员叫牧师。神父不能结婚,牧师可以。
天主教宗教仪式复杂繁琐。新教比较简单随意。
新教热衷于向外传教,很喜欢上街拉人头。天主教这种情况比较少。
以上是天主教和新教的主要区别,其它可能有遗漏的,欢迎补充。
其他网友观点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既复杂又有趣。地球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我发现,世界三大人种有了一个有趣的对比,穆斯林大多是黑人——亚非,佛教徒大多是黄色人种——亚洲,基督徒大多是白色人种——欧美。
三大宗教数据
有趣的是,三大宗教的排名并非仅仅按照信徒人数来排名,更重要的是按照信徒分布来排名的。根据相关资料,印度教徒是佛教徒的三倍,就我国传统信仰也比佛教徒多800万人。当然信徒最多的还是基督徒,全球基督徒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之多,有22亿人。基督徒数量是穆斯林加两倍的佛教徒数量,穆斯林是佛教徒的五倍之多,而基督徒是佛教徒的七倍之多。
从上面的表述来看,您会认为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的。您的感觉没有错,但如果仅仅认为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部分,而实际在国内来看,很明显基督教反而又是天主教的一部分。这是这么回事呢?这一切还要从历史说起,说起历史,不仅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一家,就是伊斯兰教也跟基督教是一家呢!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同出一源,信仰的是同样一个上帝,都源自于古犹太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仅认同同一个上帝,而且都把亚伯拉罕(不是林肯)当成共同的先知,故而这三个宗教,又被称为亚伯拉罕诸神教。
我曾说过,当今文明由欧美来引领,但当今宗教甚至包括哲学却源自我们亚洲。我们都知道,巴以冲突中的耶路撒冷是犹太人和穆斯林认为共同的圣地。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从犹太人的那些光辉历史说起吧。
四千多年前,在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名亚伯兰的族长,带着族人迁徙到迦南,迦南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祖孙三代,背井离乡地迁徙,也是被逼的。乡亲们都把日月星辰和君主当成神,而亚伯兰却坚持己见认为只有造物主是神。乡亲们告发了他,他被君主抄家流放,而他把在流放地又改名亚伯拉罕逃亡到迦南,他们自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人。
亚伯拉罕一家
巴以冲突那么厉害,可您知道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他们同出一源,亚伯拉罕与侍妾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与妻子生的嫡幼子以撒是犹太人的祖先。犹太就是犹大的意思,我们都知道犹大出卖了耶稣,后来就引出了犹太是与神角力的意思。而与神角力有一个专门的词语——以色列。
在迦南没多久,就遭遇饥荒,他们又搬家了,全部搬到了埃及。雅各的子子孙孙在埃及生活了四百多年,受尽了欺辱,其后裔摩西宣称受了神的启示,又带着族人回到了迦南。摩西的后人又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创立了(古)犹太教。
在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又被一轮又一轮消灭后,在罗马帝国犹太行省发生了一件不是大事的大事。有一天,一个犹太徒的小木匠,不断传播福音,说自己是弥赛亚,吸引了一些人。什么是弥赛亚,弥赛亚就是上帝派来的人。这就让犹太教忠实信徒,尤其是大祭司非常不爽,自己都不敢说是上帝派来的人,他们认为耶稣是异端。在犹太人的心中,弥赛亚是那种救主复国的人,而耶稣主张的却是救世主,犹太人又比较狭隘,主张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而所有信他的人。后来,耶稣又自称是上帝的儿子,要建立王国。大祭司直接向总督告发了,他还担心总督不会处理耶稣,还表示要向罗马总部报告。就这样,总督被迫把耶稣给钉在十字架上。
耶稣死了,他的信徒无比痛心,无比感动,他们为了传播福音竭尽全力,耶稣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教——基督教。为此恩格斯曾说:“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就典型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罗马帝国看到基督教影响力很强大,也就由原来的剿变成了抚,基督教就被招安了。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于393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里的基督教是尼西亚派基督教。
狄奥多西一世很像赵武灵王,很才干,不过他却实现了赵武灵王没有实现的梦想。赵武灵王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分给两个儿子,结果自己却饿死了。狄奥多西一世下令把罗马分成东西两国,老大是东国,老二是西国。老二很开心,至少在宗教方面,老大得听老二的,因为教会在西罗马帝国。老大不服,自己也弄得了教会。
从老大和老二相争,争到老大的后代和老二的后代相争,到了十一世纪双方都号称正统。老大的后代本来不是正统的教会,但缺什么吆喝什么,就宣称自己是正统的教会,因为地处东方,故而又被称为东方正统的教会,简称东正教。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让老二的后代很鄙视,他们本来就是正统的教会,于是他们不再强调正统而强调强大——我们的主是天下所有人的主,简称天主教。
马丁路德
后人对天主教正统是认可的,要不然怕是有一个西天教的简称吧?西天教的全称,就是西方天主教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兴起,德国人马丁路德先向天主教发难。当时的教会问题一大堆,为了生存和发展,教会只能妥协加以改革,也就形成了路德宗的基督教。文艺复兴风靡欧洲,教会改革同样遍及欧洲,法国人加尔文和马丁路德是好友,也促进了宗教改革,形成了基督教加尔文宗。英国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对天主教进行改革,形成了安立甘宗(盎格鲁宗),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圣公会。资本主义时期对天主教的改革,为了区分与旧基督教的区别,这些带宗的带会的改革教会,统称为新基督教。
伊丽莎白一世
前边我说了,在国内我们所说的基督教又是天主教的一部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上面统称的新基督教,在国内我们会简称为基督教。如此一来基督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天主教也包括基督教,至于基督教是包括还是被包括完全取决了基督教的广义还是狭义。那么如何区分基督教的广义和狭义呢?华人华侨的办法是,广义的基督教称之为基督教会,狭义的基督教就是新教。
不过,就我个人来看,基督教应该作为广义来看,至于狭义为了防止歧义,直接称其为新基教(新基督教)、新天教(新天主教),对此您怎么看呢?您也可以这样理解,天主教和基督教(狭义)的区别,其实就是旧天主教(旧天教)和新天主教(新天教)的区别!那么两者具体又有什么区别呢?
旧天主教,其实就是罗马天主教会,又称罗马公教,简称公教。新旧之别在名称上来看,一个是公教一个是新教。
公教信徒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西欧国家居多,公教建筑最突出的特征顶部有高高三角形,上面耸立着十字架。其内部装修精美,并树立一群人的雕像。这群雕像是天使、信徒众星拱月地围绕在耶稣身旁。公教的十字架,边缘处理得较为美观,还有耶稣的雕像。
新教教徒在北欧、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居多,新教的建筑顶部三角形较低,一般上面没有十字架。新教教堂内部就单调多了,只有一个大大的十字架。而基督教的十字架只是一个朴素简单的十字架。
方济各教宗
公教权威最高的人是教宗,教宗实际就是大祭司,就是我们常说的教皇。我们之所以称梵蒂冈的元首方济各为教皇,是因为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一国之主不是皇吗?如果因为梵蒂冈太小而称他公教教公,似乎有点不够大气。 再说梵蒂冈国是城国,似乎可以成为城主。
新教权威最高的人物不是“外国”的方济各,要么是没有什么最高机构,要么自己的君主就是祭祀,典型的像英国,英国国王就是圣公会“会长”。
这些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所有的区别还有联系,您明白了吧。
其他网友观点
欧洲的历史,与宗教密不可分,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宗教神权与世俗皇权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影响欧洲几千年的这个宗教,就是“基督教”。
说到基督,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他和天主教到底是个啥关系,为啥中国有基督教堂,有天主教堂,有清真教堂,另外,俄罗斯的东正教,听说也和基督有关,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一下欧洲宗教的变迁史。
在说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现在已经没有“原始的基督教”了,他已经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部分。在中国,我们所说的基督教,其实是“新教”,也叫基督新教。
天主教的首领,称为“教皇”,手下有“神父”;东正教的首领,称为“牧首”;新教的首领,称为“长老”,手下有“牧师”。
这三大教,因为都是从基督教中分裂出来,都信奉“上帝”,都手捧《圣经》,因此,从广义上来讲,我们统一把他们称呼为“基督宗教”。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
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精神文化活动,因为对自然界未知的现象不能理解,所以创造了“神”,山神,水神,日神,月神等等。
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有一个叫“亚伯拉罕”的族长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在这些所有神仙之上,还有个最大的神,那就是“上帝”。而且,他只信奉上帝一个人。
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信奉的“一神论”。
产生这种奇怪的想法,是当时“多神论”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因此,亚伯拉罕被放逐到了哈兰(幼发拉底河上游)。
在摩利橡树的地方,亚伯拉罕接受了神“耶和华”的指示,让他到“应许之地”迦南,并允许他在那里建立一个最大的王国。
亚伯拉罕生下儿子以撒,以撒生下儿子雅各,雅各的十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分别建立了12个部族,他们就是以色列人的先祖,也是犹太教的先祖。
迦南,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犹太人在那里生活了200多年,因为气候环境的变迁,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这里,迁徙到埃及生活。
在埃及的400年,是犹太人最为悲惨的一段生活,他们在那里收到法老的奴役,成为最为卑贱的奴隶,直到公元前15世纪,一个伟大的犹太领袖“摩西”,带领他们冲出法老的禁锢,逃出了埃及。
这段历史,被犹太人记录了下来,就是著名的圣经故事《出埃及记》。
犹太人没有直接回到他们的老家“迦南”,而是在西奈半岛上逗留了40年,在那里,摩西两次接受神的指示,与神建立契约,就是犹太人的《旧约》,成为“上帝的选民”,让他们回到“留着蜜和牛奶的”应许之地。
就在这里,摩西创立了《摩西十诫》,成为犹太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摩西的带领下,犹太教,才真正的有了宗教的雏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摩西带领的队伍,经过千难万险,才从埃及逃了出来,必然是人心浮动,摩西借用神的力量,对这些逃亡之人做出种种约束,并给予他们一种希望,一种精神寄托,是当时最好的一种选择。
摩西去世后,他的儿子约书亚带领着犹太人杀回了迦南。
神“应许”了犹太人,可是生活在迦南这片地区的人可没有应许,虽然这里是犹太人的老家,但是,他们已经离开了几百年,这里早就换了主人。
对于这里的主人来说,犹太人就是入侵,战争不可避免。
过无数次战役之后,犹太人终于重新占领了迦南。200年后首领大卫定都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这里修建了“圣殿”。所罗门死后,这里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分别是“以色列”和“犹太国”。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亚述人”攻灭,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新巴比伦攻灭,众多的犹太人流浪到巴比伦,历史上称为“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打了过来,犹太人得以回到故地,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了“圣殿”,史称“第二圣殿”。
但是,他们并没有过上安稳的日子,此后,他们被希腊人统治过,被罗马人统治过,甚至,他们的第二圣殿,就是毁于罗马人的战火之中。
由此,宗教信任危机开始产生,犹太人开始产生了疑问:“上帝为什么不保佑我们了,我们不是上帝的选民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叫“基督”的人站了出来,他告诉大家:“我是上帝的儿子,我叫耶稣,你们对上帝的约定理解有误,我重新来解释一下”。耶稣重新解释后的约定,就是后来的《新约》。
《旧约》和《新约》都叫《圣经》。
耶稣的解释,在当时来说相当的“另类”,就好比在天圆地方时代,有人说地球是圆的,而且还是围绕着太阳转,特别的不被接受。
于是,作为“异端”的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
思想的洪流一旦被打开,是很难再关上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基督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却流传了下来。
为了躲避犹太教的打击,这些思想的传播者跑到了更加繁华,开放的罗马,“基督教”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当然,基督教一开始在罗马发展的也不是很顺利,毕竟他算是“外来户”,罗马本身也是有自己的宗教的,而且他们是信奉“多神论”的,比如宙斯,雅典娜。
但是,基督教的生命力很顽强,他们犹如春天的野草一般,在罗马野蛮生长,逐步渗透到士兵,军官,甚至是贵族阶层。
上帝的力量,让罗马帝国皇帝虎躯一震:“这是要用神权,抢夺君权的饭碗啊”。于是,罗马皇帝下令,开始大面积的屠杀基督教徒。
屠杀没有剿灭基督教徒,反而激发了他们对上帝的信奉,他们相信,这个罪恶的世界,必将由上帝来拯救,因此,屠杀的结果就是,越杀越多。
后来,罗马皇帝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既然基督教对教徒的控制力这么强,那不如就合作一把,以神权来巩固君权”。
于是,君士坦丁皇帝宣布基督教合法,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的分裂与迭代
狄奥多西去世前,把罗马帝国一刀砍成了两半,分成了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以原罗马城为中心,东罗马,以新建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出现了“东西两派”。
西罗马帝国的命很短,仅仅存在了81年,就被一群日耳曼雇佣兵和奴隶的联合体给颠覆了,整个西欧乱成一锅粥,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日耳曼王国。
君权没有了,但是,神权还在。
为了抵御这些日耳曼的“蛮族入侵”,罗马教会(天主教)组织教徒们开展抵抗,并占领了大片的领土,君权与神权集中在一起,罗马教廷,承担起了世俗事务的管理职能。
就是在这个时期,罗马教廷仿照着罗马帝国的组织架构,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机构,以教皇为最高首领,以罗马教廷为行政管理机构,教皇下有枢机主教,枢机神父,枢机执事三级,另外有圣部,法庭,秘书处,事务局等各级机构。
直到现在,天主教依然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中央集权式”机构,每个地区的主教,都由教皇任命,他在全球有13亿的教徒。
承担起事务管理的罗马教会,从名义上来讲,依然是臣服于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因为在罗马时期,君权大于神权,罗马教会,算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罗马帝国的宗教管理局。
此时的西欧,日耳曼人跑马圈地,在不断的蚕食西罗马的领土,其中最大的一个日耳曼王国叫“法兰克”(后来分裂成法国,德国,意大利)。
罗马教会的臣服,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因为东罗马帝国对他提供不了多少保护,他一直在受到周边日耳曼人的入侵。
公元751年,东罗马帝国战败,意大利地区被“伦巴第人”占领,罗马教会开始向法兰克求救,法兰克丞相丕平带领军队帮助罗马教会扫平了罗马周边的伦巴第人,并把意大利附近大片的领土,都送给了罗马教会,史称“丕平献土”。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回报,罗马教会正式为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皇帝举行加冕仪式,承认他为“受上帝委托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皇帝奥古斯都陛下”。
这个加冕,意义非同小可。
这就意味着,罗马教会正式抛弃了东罗马帝国,开始与日耳曼人合作,君权与神权再次结合在一起,在罗马教皇的眼中,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才是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
而且,在这次合作中,罗马教会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他从罗马帝国的“部门经理”,变成了法兰克王国的“董事和股东”。
罗马时代,教会完全臣服于皇帝,教皇的任免都是由罗马皇帝来决定,法兰克时代,教皇不但可以为皇帝加冕,甚至还可以通过开除皇帝的教籍来干涉世俗事务。
另外,以罗马城为中心,还建立了一个“教皇国”,这是一个完全属于教皇的领地,教皇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
此时,东罗马帝国并没有灭亡,罗马教会的这种“反叛”行为,让东罗马的教会非常的愤怒,双方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都以正宗罗马教会的继承人自居。
这种情况,和当年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弄了一个“武汉政府”,蒋介石弄了一个“南京政府”非常类似,都说自己是“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
1054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派枢机主教洪贝尔等三人到东罗马帝国,指责东部教会中有异端分子的存在,双方话不投机,洪贝尔当场发飙,然后扬长而去。
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下,东部教会在索菲亚大教堂,召开一次宗教会议,当场宣布与罗马教会断绝关系,并声称自己才是罗马教会的“东部正统继承人”。
从此,基督教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日耳曼人。
东正教,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斯拉夫人。
因此,继承了东正教的俄罗斯,一直宣称自己才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并有“第三罗马”的说法。
罗马教会和日耳曼人的合作,并不是那么顺利的,神权和君权,只能有一个当老大,如果争着当老大,那么必然会有输赢。
在前期,是罗马教皇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大,但是后来又被日耳曼人按到地上摩擦,法国甚至把教皇和教廷都弄到了法国的领土上,算是一种变现软禁。
君权与神权的争夺,一方面是争夺统治权,另一方面就是争夺收税权,没有了经济收入的罗马教皇,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发行“赎罪券”。
只要花钱买了赎罪券,就能把你的罪行一笔勾销,这简直是对神权的一种滥用。
宗教信任危机再一次出现,教徒们不再信任他们的上帝,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领袖人物,他叫“马丁路德”。
1517,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把《圣经》又重新的解释了一遍,坚持主张教徒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与上帝对话的权利,而在天主教,普通教徒是没有资格与神对话的,他们必须通过“神父”来和上帝沟通。
这就是为什么,葛优在电影《私人订制》里要向“神父”忏悔,因为,神父是上帝与教徒之间的中介。
在这次欧洲宗教改革中,诞生出来的许多新的教派,我们统一称呼为“新教”。新教不是一个教会,他有很多的分支,比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圣公会等等。
其中,圣公会为英国的国教,但是,圣公会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传统,一些激进的教徒认为改革的不彻底,要对天主教进行更加彻底的“清洁”,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
这些清教徒不被英国所接受,甚至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他们开始大批的向外移民,当时美洲还是一块处女地,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因此大批的清教徒移民美洲。
著名的“五月花号”,就是载着102名清教徒驶向了美洲,第一年的冬天,他们没有食物,饥寒交迫,瘟疫流行,第二年开春,是印第安人给了他们种子,教会他们如何种植庄稼,从此以后,这些白人才在美洲定居下来。
明末清初时期,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同时进入了中国,但是,当时他们是偷偷的进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国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资格,天主教和新教才正式开始在中国发展。
宗教的存在,本质上是解决人的精神寄托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人有不同的困惑,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精神寄托,由此,推动着宗教的不断改革和演变。
从犹太教到基督教,从基督教到天主教,东正教,从天主教再到新教,就犹如一套操作系统一样,需要不断的升级和迭代。
但是,无论如何迭代,作为唯一之神的“上帝”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为那是他们信仰的核心,是整个宗教系统的CPU。
唯一的区别是,在不同的时代,他们对“上帝”的意义,会有不同的解释。
其他网友观点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最大区别在于天主教认为上帝与信徒不能直接沟通,信徒只有通过中介机构(教会)才能与上帝对话,这样的话,教会就利用自己的权力长期控制人民群众的思想,导致殴洲漫长的中世纪。
欧洲人受不了天主教长期的压迫,搞文艺复兴,特别是德国的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对天主教的教规教义进行部分改革,提出了“因信称义”的观点,就是直接取消了中价机构(教会)的特权,让人民群众可以直接与上帝勾通,鼓励人们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开展“民主,自由,平等”的运动,搞发明创造,发展经济,欧洲从英国开始产生了工业革命。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在哪?】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