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什么:种植水稻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是什么?

网友提问:

种植水稻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是什么?

优质回答:

种植水稻需考虑哪些自然条件?

种植水稻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水资源,水稻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00-800mm),在孕穗抽穗等关键生育期是不能缺水,即使旱稻能够在旱地生长,一生可不建立水层,若要产量和米质好,此期也需要浇水(或靠降雨),保持土壤湿润。

据了解,水稻所消耗的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是用水大户,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是很难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像华北平原不适宜种植水稻,此前答过澳大利亚种植水稻面积很少,主要原因都是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有的地区即使降雨量较多,但降雨分布不均匀导致出现干旱、洪灾、暴雨等,也是影响水稻种植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光照,水稻是短日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整个生育期所需光照1200-1600小时),才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光照不足会导致籽粒灌浆不饱满,产量和品质下降。

第四是土壤,水稻的祖先野生稻生长在沼泽地,其适应性极强,但种植水稻肯定是要追求效益,土壤不能过于贫瘠,像盐碱地以往是不能种植水稻的,现因水稻品种(耐盐碱水稻)的突破才被逐渐开发。种植水稻时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肥料,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

其他网友观点

水稻属于喜温好水的作物,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水稻品种,有不同的自然限制条件。

1.自然环境:水!水稻离不开水这是最基本的,水质量的好坏决定米质的好坏,自然环境没有多大影响,主要是看人为建设,比如所熟知的梯田 还有平原连片的水稻田很多都是人为来加入某些环境因素。

2.农业生产现在主要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就是土地流转,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种植大户增多,农业生产规模其实没有变化,甚至是减小了,原因是工业化导致土地被征用等等,但是土地集约化,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土地集约化以后,粮食一定会涨价,工人增多,农民减少,但是不影响粮食生产,因为有机械化在补充,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产品去向,无非就是食品加工厂,国家粮食储备,粮食深加工等等。

3.地形地貌主要影响的就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因为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想要实现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是非常困难的,这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深受影响,因为不能进行土地整合。土地整合也就是将土地连片整合,以促进机械化生产。

4.南方水稻播种和丰收要看哪个地区了,有湖北湖南有一季稻 也有两季 贵州云南一般是两季 再南的海南是三季的,一般情况下一季稻的播种在7月中旬左右,丰收在10月初。

5稻田还能发展的产业,就是养殖业,水产品的养殖,比如泥鳅,螃蟹等等,

其他网友观点

温度和湿度r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r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其他网友观点

水稻播种,首先要考虑的是水源条件。

因为从开始育种到谷子满子,都离不开水,稻田里的土壤养分需要通过水分来进行输送。稻杆和稻叶本身在生长期就含有大量水分。

秧苗种植后如果缺水,秧苗就无法分株,杨花后容易出现辟谷等现象影响产量。

其他网友观点

种植水稻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水资源,水稻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1、科学管水。水稻孕穗抽穗需水量大,对水特别敏感,如果缺水,则颖花数减少,因此水稻孕穗抽穗期必须保持足够的水分,另外水稻孕穗最适温度为30°C,在昼温35°C、夜温25°左右条件下利于形成大穗,但最近白天最高气温连续超过36°C可能造成水稻热害,不利于水稻生长,保持田间充足的水分可以做到以水调温,降低水稻田间温度,使水稻孕穗抽穗处于较好的温度和水分环境,促使水稻形成大穗。

?

水稻灌浆与温度关系密切,水稻稻灌浆最适宜气温为20—28度。籼稻灌浆适宜温度比粳稻稍高,但温度过高对籼稻灌浆也有障碍。影响水稻灌浆结实的高温极限是35℃,低温极限不能低于17℃,如果温度低于15度它就不灌浆,或者终身不灌浆。在冷空气来之前,田间要灌水保温,叶面喷芸苔素+氨基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增强水稻抗逆性。 穗颈瘟 近期由于降雨,田间湿度大,气温下降,晚间有露水,有时早晨有雾,天气条件对穗颈瘟的发生极为有利。而目前水稻已进入抽穗期,刚抽出的穗颈幼嫩,很容易感染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应抓住9月初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适用药有三环唑、稻瘟灵等,注意交替使用,药后5小时内遇雨要补喷,遇阴雨天要抢雨隙用药。要避免两个防治误区:一是出现白穗才用药。稻瘟病菌刚侵入时不表现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也不明显,等到穗颈坏死出现白穗时再防治为时已晚。

?

水稻是短日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整个生育期所需光照1200-1600小时),才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光照不足会导致籽粒灌浆不饱满,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是对抗病品种不用药。常年稻瘟病发生重的田块,或偏施氮肥、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即便是种植抗耐病品种也可能严重发病。因此,无论是否是抗病品种,都不能忽视对穗颈瘟的防治。 稻曲病 通常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矮秆、大穗、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和适宜密植的品种发病重;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柱头外露率高的大穗、密穗型杂交稻品种易发病。稻曲病菌借风雨侵入花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多、雨量大,田间湿度高,日照少,发病较重,近期的天气条件适宜稻曲病发生。防治的关键是在水稻抽穗前5-7天和抽穗后5-7天用药,适用药有苯甲·丙环唑、井冈·枯芽菌等。 纹枯病 纹枯病是我省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尤其是在苏中、苏北发病较重,田间菌源充足,加上近年来推行的高产栽培措施对纹枯病发生有利,因而总体呈加重发生趋势。当前应密切关注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早用药防治,适用药有井冈·枯芽菌、苯甲·丙环唑、井冈霉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穗期用药应避开扬花时段,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喷药为宜,以免影响授粉。

看苗适量施肥。水稻中后期对N、P、K营养元素需要量大,对正常的水稻田可以亩施2—3公斤尿素,长势差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用量,长势旺的田块可以不施肥,在防治病虫时可以加入0.2﹪磷酸二氢钾一起喷施,以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减轻高温伤害。 3、加强病虫防治。据植保预报,今年水稻中后期病虫防治时间为7月26日—8月8日,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二代二化螟、稻飞虱,防治病虫时要避开高温,对症下药,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水稻防治效果。

其他网友观点

种植水稻首先是秧田选择

选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运秧方便,便于管理,而且当季没有施过除草剂的地块作秧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是1:(80一100)为宜,一般每亩大田需秧田7~10平米,最好要有独立的灌溉(系统)和便捷的远输道路。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种植水稻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水稻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