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配偶:母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网友提问:

母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优质回答:

母螳螂在交配后,为什么会把公螳螂直接吃掉?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观点并不统一。

大多数人认为,母螳螂在交配后去吃掉公螳螂,是为了刺激公螳螂体内的精液持续注入母螳螂体内。公螳螂神经抑制系统在头部,一旦公螳螂没有头部,其躯体内的精液就会流入母螳螂体内,以确保卵子受精。还有,雌螳螂产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能量来源。

但这个结论最终又被几个昆虫学家的实验给推翻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里斯克(E.Liske)和戴维斯(W.J.Davis)在实验室里观察大刀螳螂的交配。他们事先让螳螂吃饱饭,再把灯光调暗去营造气氛。然后,用摄像机纪录这个过程。最后发现,螳螂们还举行复杂的求偶仪式,还会跳求偶舞。在三十场交配中,没有一场出现了母螳螂吃公螳螂的事件发生。

里斯克和戴维斯推断,以前人们经常在实验室观察到母螳螂吃公螳螂,原因之一是螳螂们没有机会举行求偶仪式,而这求偶仪式能消除母螳螂的杀心,加强双方的了解。还有,在实验室喂养的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母螳螂饥不择食,把公螳螂当食物了。

为了证明他们的推断,他们又做了一系列实验。最终发现,那些已被饿了5–11天的母螳螂一见公螳螂,就扑上去,直接将公螳螂抓来吃了,根本不去交配。而饿了3–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配,但在交配过程中或在交配之后,会试图吃掉公螳螂。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母螳螂并不想吃公螳螂。

可见,母螳螂吃公螳螂的主要原因是,肚子实在是太饿,忍无可忍。

也许,人们会问,这些公螳螂怎么这么脆弱,难道无法抵抗母螳螂的猎杀。其实,大部分螳螂,其雄性体格不是非常强壮,它们只要翅膀发达,能够飞行很长时间去找配偶就够了。因此,公螳螂的体型普遍不大,属于娇巧玲珑型。而母螳螂,除了自己要生存,还要养活体内的卵子,因此食量要求大。一般来说,母螳螂都长得异常粗壮有力。公螳螂那种体格,根本无法抗拒母螳螂的攻击。

在野外,母螳螂并不能都是吃饱肚子的。因此,吃公螳螂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母螳螂会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是以下这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为了让雄螳螂的精液顺利并持续的流入雌螳螂的体内,确保充分受精,因为螳螂是节肢动物,中枢神经比较分散,除了头部拥有抑制神经的作用外,基本下下半身的感受动作都由胸神经和腹神经来控制,所以当雌螳螂抓住雄螳螂吃掉它头部后(实际上很多时候雄螳螂上背被抓住即将要被雌螳螂吃掉时,雄螳螂都会自断头部),尾部没有了头部的抑制作用,中枢神经就会抽搐兴奋,增加其性欲并使得精液持续流入,确保卵子充分受精!

第二,则是为了让受精卵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发育更好,也让雌螳螂产卵有足够的营养,因为对于螳螂来说,其实交流也是个累活,一次基因交流可能就长达2-5个小时,但是螳螂本身就是胃口很大的食肉动物,而雌螳螂胃口又比雄螳螂大,交配那段时间更大,所以一旦饿了就会把比自己小的雄螳螂吃掉,好补充体力,让雄螳螂为繁衍做最后一点牺牲,而科学实验也证明那些被母螳螂吃掉的公螳螂,自己90%的氨基酸都传递给了下一代,资源利用效率远超其它渠道摄入的氨基酸,同类相食能提高哺育后代的能力,这算是螳螂别具一格的繁衍优势了!

但是雌螳螂就一定会吃掉雄螳螂吗?其实这里我们还是有一点偏见,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雄螳螂在交配时被吃掉的概率不高,大概5%左右,而且交配前要大于交配后,交配后要大于交配时被吃的概率,所以说雄螳螂被吃其实不光是为了促进精液流入卵巢和为了下一代发育更好,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存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饿了就要吃,把能吃的都吃了,况且雌螳螂根本就分辨不清楚眼前的是丈夫还是猎物,为了卵子发育的雌螳螂唯一要做的就是物尽其用,吃掉周围一切能吃的!

因此,我们平时基本上看到的雄螳螂被吃的情况,要么就是在上背后,雌螳螂不愿意,过于抗拒和反抗挣扎过程中被拽下来吃掉,而这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奇观,那就是失去头部的雄螳螂它的尾部还在搜索雌螳螂的尾部,好继续完成交配!至于为什么?我们上面已经说了,螳螂的中枢神经分散在身体各处,不像我们人类丢了头部下半身基本没用了,但螳螂的下半身更多是由胸神经和腹神经控制,就算没了头部,靠先前储存的能量也还能存活几天!要么就是交配时或者任何时候在雌螳螂身边,而它正处于饥饿状态,那也玩完了,基本上只能被吃掉,毕竟雄螳螂要比雌螳螂要小,干不过!

那雄螳螂就真的甘愿被吃掉吗?从基因上来说应该是愿意的,毕竟为了后代,上背后被抓住宁愿拧断脖子也要完成交配,而且上半身被抓住后交配欲望会更强。但是,其实它们也是心存侥幸的,看到比自己大很多的雌性,一般都会从后面上背,完事后从后面跳走,为什么,打不过呗,万一雌螳螂后悔了,自己就只能被吃了!

所以啊,雌螳螂吃掉母螳螂的习性,并没有黑猫警长里面的螳螂小姐和它丈夫那么高尚,是为了繁衍后代和让宝宝发育的更好,一个自愿被吃,一个迫不得已去吃掉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本能的驱使!一个为了繁衍只好冒险,一个为了生存能吃就吃!也就是说只有日子过好了,生活过得去了,雌螳螂才不会对伴侣下手!当然了,1984年,生物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用常见的中华大刀螳螂进行实验也认证了这一点,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发生被吃的现象,而饿得越久不光雄螳螂被吃了,根本就不会去交配!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也别怪雌螳螂吃掉自己的丈夫,实在是雄螳螂的求偶行为太“流氓”。平均每100只雄螳螂求偶,能活着离开的仅有16只,雄螳螂的求偶之旅,可谓是“九死一生”。

记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黑猫警长》有这么一集,讲述的就是关于螳螂的故事。

在这一集动画中,雌螳螂在新婚之夜,把自己的丈夫吃掉了,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原因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营养来繁育下一代,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后代更茁长的成长,雄性螳螂也是心甘情愿的奉献出了自己。

看完这一集的时候,我心里觉得螳螂这种昆虫挺伟大的。为了下一代,雌螳螂“被迫”吃掉自己的丈夫;雄螳螂心甘情愿的奉献自己的生命。

这种观点可以说伴随我的整个童年,长大之后经过一番查阅,我才发现事实和动画片里有些不太一样。

关于雌螳螂吃掉自己丈夫的这种行为,我有以下几个看法,现在拿出来和大家谈论一下。

雌螳螂为什么吃到自己的丈夫

大家或许对螳螂有些了解,雌螳螂的吃夫行为,一般发生在两者交配的过程中。在1984年,两名国外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雌螳螂的吃夫行为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具体说来,这项实验根据雌性螳螂的不同状态,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第一种情况:雌螳螂完全不饿

第一项部分的实验中,这两名科学家把雌螳螂喂得饱饱的,随后让雌螳螂和雄螳螂发生交尾行为。

在经过几十次试验后发现,吃饱的雌螳螂在交尾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吃夫行为,只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雄螳螂的“胡作非为”。

第二种情况:雌螳螂处于半饥饿状态

在第二部分的实验中,这两名科学家没有给雌螳螂喂食,反而饿上个三五天的时间,让雌螳螂处于一种半饥饿的状态。

这个时候,把一只雄性螳螂放在雌螳螂的身边,让它们发生交尾的行为。雌螳螂最开始是不会拒绝的,可是在交尾过程中,雌螳螂猛地咬住了雄螳螂,随后把雄螳螂吃个一干二净。

第三种情况:雌螳螂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

接下来进行的第三部分实验,就不是让雌螳螂饿上三五天了,而是饿上一周以上。这么长时间不进食的雌螳螂,已经被饿到了极致。

如果这个时候有雄螳螂靠近的话,已经饿到两眼放光的雌螳螂,根本没有心情去和雄螳螂发生交尾行为,抓住就是一顿啃,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再说。

通过这几部分的实验证明,雌螳螂并不是每次交配都会有吃夫行为,主要还得看饿不饿。要是雌螳螂不饿,那大家相安无事;要是饿了,那就不能让自己的肚子空着。

雌螳螂要吃掉自己的丈夫,雄性螳螂为啥不跑也不反抗

首先,雄螳螂根本打不过雌螳螂,在体型对比上,雌性螳螂要比雄性螳螂大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其次,两者在交尾的过程中,雄螳螂是一门心思的想着繁衍后代;雌螳螂为了能够不挨饿,会突然发动袭击,完全不给雄螳螂逃跑的机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雄螳螂在繁衍后代这方面,实在是太“执着”了。执着到什么地步呢?就算头被咬掉了,也得做着繁衍下一代的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雌螳螂的吃夫行为,一般都是从雄螳螂的头部或者胸部开始的。

当雄螳螂的头被咬掉以后,控制身体的脑细胞也会消失,但是雄螳螂的腹部有一套独立的神经细胞,这套神经细胞会继续控制雄螳螂的交尾行为,让雌螳螂受孕,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当然了,从繁殖的角度来说,雄螳螂无疑是成功的。因为那些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在产出后代的数量上,要比没有吃掉配偶的雌螳螂多出20%。

虽然雄螳螂让雌螳螂成功受孕,但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真是应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话。

在我看来,雄螳螂的求偶行为有些“耍流氓”,也别怪雌螳螂把它吃掉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举个例子吧。

以蝶类昆虫为例,大部分雄性蝴蝶在求偶的时候,会煽动自己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以一种“跳舞”的方式来吸引异性,达到交配的目的。

咱们再来看看雄螳螂是如何求偶的。

雄螳螂在看到中意的雌性螳螂后,会从雌螳螂的背后偷偷靠近,如果距离已经够近了,雌螳螂还没有察觉的话,雄性螳螂就会扑在雌螳螂的后背,然后和雌螳螂繁衍后代。

这就看出不一样了吧。蝴蝶在求偶的时候还知道给异性“跳舞”呢,螳螂求偶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上来就直奔主题,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而且,雄螳螂到了交配期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寻找更多的雌螳螂,争取留下更多的后代。这就像赶场一样,第一只完了赶紧去找下一只。

不过雄螳螂肯定不会一直这么幸运下去,第一只雌螳螂或许不饿,没有吃掉雄螳螂,到了第二只可就没准了,没准第二只雌螳螂正等着食物送上门呢。

说在最后

雌螳螂吃掉自己丈夫这种情况很常见,但也不是每一只雌螳螂都有吃夫行为,得看这只雌螳螂当时饿不饿。螳螂毕竟是一种生性凶猛的昆虫,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是不介意吃掉自己的同类来填饱肚子的。

当然了,每种动物都要繁殖,否则肯定会灭绝。抛去雄螳螂的求偶行为不说,在繁殖后代这方面,雄性螳螂还是挺拼的,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对于雌性螳螂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其他网友观点

大自然是非常残酷的,螳螂的走红,不是因为它孔武有力,如同两把“大刀”的前肢,而是螳螂家族中,新婚之夜,雌螳螂吃夫的传统。

这样的故事在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中也曾出现过。

故事中,雄螳螂和自己喜欢的人喜结连理,原本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没想到的是,洞房花烛之后,雄螳螂死了。

黑猫警长在调查过程中,意外从新娘口中得知,在螳螂家族,历来都有这样的习俗。每个新娘都会在新婚之夜吃掉自己的新郎,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而自己的新郎也是自愿牺牲的。

这样的结局,小朋友难以接受,但这已经是经过艺术粉饰后的结局,现实只会更加残酷。

很多人认为,雌螳螂之所以会在交配后吃夫,无非就是为了补充营养,以便能更好地抚育后代。

也有人认为,吃掉雄性的头,可以加快受精速度。

但事实上,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性食同类

像螳螂这样,会在交配前或过程中吃掉自己配偶的行为,被称为“性食同类”。

这种现象,在蜘蛛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居多,而蜘蛛和螳螂就是典型代表。

一般来说,这样的行为都发生在具有性别二态性的动物上,性别二态性是指,同一种物种中,不同的性别之间是有差异的,除了生殖构造有差异外,其他身体特征,包括体型、颜色等等,也是不同的。

就以螳螂来说,雌螳螂的体型总是比雄螳螂略大一些。

在大自然中,雌性蚕食雄性的性食同类现象比较常见,但反过来雄性对雌性下手的非常罕见,个别蜘蛛种类中就有性别转变的情况。

至于雌螳螂为什么会下狠手,根据不同的情况,原因也不同。

1、体型差异

这个原因就非常残酷也非常原始了:因为你弱小,就会吃你。

“为母则刚”,雌螳螂为了繁育后代,会比雄螳螂大只,强壮,也更凶猛,而雄螳螂只要能繁殖就行,一般也比较弱。

强者吃掉弱者,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原则,有的动物并没有亲情感可言的。

科学家发现,在狼蜘蛛中,体型较大的雄蜘蛛从来不会被雌蜘蛛吃掉,而体型较小的,80%都会成为雌蜘蛛的食物。

也就是说,雄蜘蛛比雌蜘蛛体型小很多时,大概率就会发生性食同类的现象。

在雌性有了任意宰杀雄性的能力后,吃掉对方的理由,也就变得有些任性了,雄性不浪漫,又或者雌性不高兴了,都有可能落得被吃的下场。

1984年,科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做了相关实验。

在交配前,将大刀螳螂喂饱,然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让雌雄螳螂进行交配。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在场,只有摄像机在拍摄。

结果显示:记录在内30场交配中,都没有发生吃夫的现象。

科学家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实验室观察螳螂的交配,都是直接观察的,让螳螂没有了“私密感”,雄螳螂没有进行浪漫的求爱仪式,导致雌螳螂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心怀恶意,因此才会吃夫。

2、饥饿程度

还有一种情况,或许就是因为雌螳螂真的饿了。

无论是实验环境中,还是野外,螳螂并不能保证自己随时都是吃饱的,处于饥饿状态的雌螳螂,饥不择食吃夫,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此,在1987年,里斯克和戴维斯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

不同饥饿程度的螳螂,交配时的行为完全不同。

高度饥饿(饿了5-11天)的雌螳螂,一看到雄螳螂,根本顾不及繁殖,直接开吃;

中度饥饿(饿了3-5天)的雌螳螂,会先完成繁殖任务或者在任务中吃掉另一半;

完全不饥饿的雌螳螂,则并没有发生吃夫现象。

1992年,科学家们发现野外雌螳螂吃夫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葡萄牙的欧洲螳螂中,大约有31%的吃夫行为。

雄螳螂真的是自愿献身吗?

雄螳螂为了后代自愿献身的故事,确实让人动容,但现实是,这只是人类臆想的产物。

事实上,雄螳螂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在野外观察中发现,每次交配,雄螳螂都是小心翼翼的,繁殖任务一结束就会立马逃窜,并没有要现身的意思。

只不过因为体型差异,雄螳螂一般都很难逃脱,还是会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吃掉。

例外:为了拥有更多的后代,心甘情愿被吃的红背蜘蛛

在众多性食同类动物中,也有很多心甘情愿献身的,红背蜘蛛就是其中之一。

红背蜘蛛吃夫的理由和螳螂是类似的,但雄蜘蛛心甘情愿被吃,唯一的理由就是增加受孕机会。

雄蜘蛛是有两根交配器的,当一根正在交配的时候,为了延长时间,它会主动将自己的腹部送到雌蜘蛛面前。当雌蜘蛛正在享用美食的时候,雄蜘蛛就会借机将第一根拔出,替换成另一根,继续交配。

就这样,雄蜘蛛虽然被残忍的蚕食了,但它却比一般的雄蜘蛛多了一倍的交配时间,也能产生更多的后代。

据统计,自愿献身的雄蜘蛛,后代会比没有被吃掉的雄蜘蛛多40%。

最后

总的来说,雌螳螂吃夫,无论是在野外还是人工环境中,都是会发生的,也许是因为饥饿,也许只是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就想杀戮,也许纯粹是因为心情不好。

动物之间,生存是唯一法则,并没有这么多理由和感情牵绊。

而雄螳螂虽然不是自愿献身,甚至是有些被逼无奈,但是它们的死亡还是为雌螳螂和它们的后代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值得铭记的。

其他网友观点

母螳螂在与公螳螂交配时,会“吃掉”对方,不是母螳螂狠毒,而是大家都对原因“心宣不照”,露出了一副“都懂得的微笑”。

螳螂,一种浑身碧绿色的虫子,记得小时候河边的植物上面就有不少,我就经常抓起来玩,想起小时候的时光还记得很美好。

而说起这个物种,大多数人的回忆可能会想到,小时候看到动画片《黑猫警长》其中恐怖的一集,记得这集,当时年幼的我看了之后,心中满是阴影。

那是螳螂新娘和螳螂新郎结婚了,在婚礼中,新娘居然将新郎吃掉了,恐怖的画面至今都仍旧残留在我的脑海中,这一幕悲惨凄美。

小时候的我看了,很是不懂,两个恩爱的螳螂,怎么顷刻之间新娘就将新郎杀掉了,所以这究竟是为什么?长大之后的我,终于懂这个问题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

“最可怜的新郎” 公螳螂

螳螂,无脊椎动物,因为它的那双大刀手总是垂着,而半身直起的样子形似祈祷状,所以螳螂在希望西方又叫“祈祷虫”,而在古希腊,人们又视它为“先知”。

它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头部、胸部、下肢。

其中螳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除了它身上的两双大刀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莫过于它身上那对复眼了。

在它的拖把布上侧两端有一对又大又圆的复眼,其中复眼的中间有3个简单眼,它的复眼视力很好。

因为它的复眼是由10,000 个小眼所组成的,不同部位的复眼所负责的功能也不一样,有负责盯梢的,有负责正常盯东西的。

另外螳螂的脖子是自然界最牛逼的脖子,因为它能够180度地扭动,也就是说它的头还能够扭到身后,听起来是不是牛逼轰轰的?

好了,扯远了,简单地介绍一下公螳螂。公螳螂可以说是大自然界里面最可怜的新郎了,因为母螳螂在与公螳螂交配时,会选择吃掉对方,所以公螳螂真的太可怜了,

那为什么母螳螂在公螳螂交配后,会把公螳螂直接吃掉?不是母螳螂太狠毒,而是原因说起来大家都懂,很现实。

母螳螂在与公螳螂交配后,为什么要吃掉对方?

母螳螂在与公螳螂交配之后,会吃掉对方,这个知识还是小时在《黑猫警长》里面看到的,小时候的我真的很不解。

不过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以下这个观点。

认为母螳螂之所以在交配之后吃掉公螳螂,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公螳螂体内的精液持续地流入母螳螂的体内。

螳螂的神经抑制系统在头部,如果没有了头部的抑制作用,精液能够更好地流入到母螳螂的体内,以确保母螳螂更好地受精。

所以母螳螂在交配后,选择吃掉公螳螂的原因就是这个?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个,说起来真正的原因十分的简单!

母螳螂之选择吃掉公螳螂,原因很现实!

没错,确实有很多人都认为母螳螂之选择吃掉公螳螂,都认为是了让体内的精液更好地流入母螳螂的体内,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有科学家做了个实验。

在1984年的时候,科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一起做了2个实验,以此来证明实验的结果。

第一次实验:把饥饿中的母螳螂和公螳螂放在一起,此时处于高度饥饿中的母螳螂(已经饿了5~11天)一见到公螳螂,就马上扑上去把对方给吃掉了,也完全顾及不上交媾。

第二组实验,他们事先则是先把母螳螂喂饱了,之后再把它放到与公螳螂在一起,结果却出乎意料,被喂饱了之后的母螳螂并没有出现意料之中的“吃夫行为”。

而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饿了3到5天)的母螳螂会进行交媾,但在交媾过程中或在交媾之后,会试图吃掉配偶。

实验结果让人意外!也就是说只有在饥饿中的母螳螂会选择吃掉丈夫之外,如果不饥饿的母螳螂是不会吃掉丈夫的。

为了进一步的证明实验结果,一位叫劳伦斯的男子,也对此进行了调查工作。

在他观察到现象里,大约有31%的母螳螂发生了吃夫的行为,他猜测原因是因为部分在野外的母螳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饥饿的情况。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母螳螂之所以吃掉丈夫,是因为饥饿这一原始的本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母螳螂不仅会吃掉丈夫还会吃掉其他螳螂。

原因很简单就是“饥饿”二字!无论是她的父母、还是亲朋戚友,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只要饥饿了,母螳螂都会吃,所以说母螳螂并不只会吃掉自己的丈夫而已。

而我们之所以总是记得母螳螂会吃掉丈夫是因为小时看过的动画片《黑猫警长》,而对此印象深刻,所以只记得了母螳螂“吃夫”的行为。

而且对于母螳螂吃夫的行为也不必为公螳螂感到惋惜,因为不能够把人类的感情错位地移植在动物身上。

人有七情六欲对不对?伦理关系,是这一切人的秩序都无法套用到动物身上的。

不少都能够根本就无法分辨出谁属于自己的丈夫、儿女、父母等等,所以有些动物根本就没有人类的感情。

母螳螂之所以选择与公螳螂进行交配,并非是因为“爱”所以也根本没有我们口中所说的“丈夫”一说。

而母螳螂之所以选择和公螳螂交配,很残酷的一个事实就是跟“本能”二字有关!母螳螂与公螳螂之间并不存在着“感情”一说!

也无需用人类之间的感情二字去美化它,因为对于动物来说,生存、繁衍对于它们而言才是道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而这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

其中最底层的还是人的“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和性,而其他的需求都是建立在“生理需求”的基础之上才有的,也就说先要满足生理需求,才会开始去追求其他的需求。

而对于动物而言,脑部神经没有人类的高度发达,所以它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

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法则也在逼迫它们,因为天敌很多,一不小心就是死亡,所以对于动物来说,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都是因为环境所逼。

公螳螂被吃掉,某种程度上也不冤枉

被吃掉的公螳螂已经化作了为母螳螂怀孕而提供的营养,能够帮助母螳螂更好地诞下它的后代,所以从这种程度而言,这也并不冤枉。

1988年就有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母螳螂,其后代数目比没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确实吃掉公螳螂对繁殖这一行为有帮助。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也跟公螳螂太弱了有关

母螳螂能够吃掉公螳螂,也跟公螳螂太弱了有关。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母螳螂的体型要比公螳螂大很多。

公螳螂的体型与母螳螂的体型相比,那么公螳螂的体型可以用“娇小玲珑”一词语来形容,而母螳螂则是长得“粗孔有力”。

公螳螂直接母螳螂小了一大半,甚至有的母螳螂的一只大刀都已经堪比公螳螂的体型了。

所以这完全是实力上的问题,因为母螳螂的体型秒杀公螳螂的体型,两者在实力上太悬殊了。

母螳螂“性食同类”

“性食同类”是指一些动物在交配之后会选择吃掉它们配偶的现象,而“性食同类”的动物雌性要比雄性的几率要高。

性食同类的现象在大自然界中,最常发生在螳螂身上,螳螂种类高达2400种,其中有发生性食行为的就高达38种。

通常是在交配前或者是在交配过程中或者交配之后,母的吃掉公的。这个习性除了发生在螳螂身上之外,某些种类的蜘蛛、蝎子也有这种现象发生

所以母螳螂之所以吃夫,是基于多种原因,而最直接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太饿了而已!

其他网友观点

一年生昆虫类的交配完成后:标志着雄昆虫生命的终结;即便是雌螳螂不把自己的丈夫吃掉,公螳螂的生命也不过还有个把小时。而雌虫则要等到产卵以后才能死亡。螳螂交配的时间又在深秋。母螳螂实在没有更多的食物来源,会严重影响其后代的繁衍。再加上螳螂这种昆虫有两套神经系统;在交配过程中:母螳螂的一套神经系统的反应是,为繁衍后代必须把公螳螂吃掉;以保证营养,而另一套神经的反应是:把交配进行完。而公螳螂的两套神经反应是:一是不能死.二是把交配进行完,两套神经系统互不相让,这样公螳螂就被母螳螂吃掉了。所以说螳螂是:为数不多的为异性而殉情的动物。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母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配偶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