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著名作家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吗?
优质回答
说来也巧,看到这个话题时,我正在自家的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阅读汪曾祺先生作品“汪曾祺散文精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汪曾祺先生为散文大家,后期作品喜欢研究美食、茶饮和花草,相关美食作品丰富多彩,无论是家乡的野菜还是北京的豆汁儿、昆明的汽锅鸡、河里的河豚,皆是汪老师笔下趣闻。
“食肉者不鄙”一文,有关各地的鲜美菜肴如数家珍,从淮安菜狮子头湖南腊肉,加上镇江肴蹄、东北的白肉火锅、广东的烤乳猪等等,一口气写了分布于大江南北十二道风格各异的菜肴,看来,汪老师口福不浅。
汪老师不仅写当代地美食,名篇“宋朝人的吃喝”还带领读者来了一次穿越。
在文中写道:宋朝人的吃喝好像比较简单而清淡,连由皇帝参加的御宴也不丰盛。原因是“有定制”!
2018年底,在铜陵偶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北”先生,他是“汪曾祺作品研究会”秘书长,期间我也有所讨教他对汪曾祺先生作品的精华之处之见解?
苏北说:就如徽派建筑,色调看似简单,内涵包含万千。
读汪曾祺先生作品之美食篇,品的是餐中小鲜,悟的是家国情怀!
图一为“苏北”先生,图片为田间手机随拍。
@头条美食 @作家乔叶 @高亚辉写字的地方 @问答 @头条旅游 @老胡写实 @洛阳吃喝玩乐游
很少接触哟,不太清楚,期待朋友们更多好的答案。
汪曾祺在文坛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评价他对文学的贡献?
优质回答
问题:汪曾祺在文坛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评价他对文学的贡献?
导读
当代著名著名女作家、小说家王安忆在她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她曾经请教一位老人:“短篇小说是什么?”
他回答:“短篇小说就是把要说的话说出来”,
她又问到:“长篇小说是什么?”,
他答道:“那是把不必要的话说出来。”
王安忆如是说:“这位老人年轻朋友特别多,他不会教诲你,但却会时不时谈到他对文学的看法。他很天真,也很可爱。”
他就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
他生前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汪曾祺何许人也?
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个元宵节(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旧地主家庭。
他的祖父是清末一名文职官员,父亲多才多艺,而且很有生活情趣,擅长绘画、弹奏、爱打拳、会烧菜、而且能治病……
汪曾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慢慢成长,他耳濡目染,在童年时代便学习古文,能诗能画,小学时每次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
据他的散文中记述:汪曾祺十岁左右就学会了抽烟、喝酒,每次父亲喝酒时也给他满上一杯,抽烟时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儿子一根。更为奇葩的是汪曾祺十七岁初恋,暑假时在家写情书,父亲就在一旁边看边瞎出主意。
所以他自己也承认:由于深受父辈影响,汪曾祺从小养成了随性、自由、乐观、淡泊、豁达的性格。
这种独有的性格,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汪曾祺的文学成就,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以及书法字画,美食烹饪等也有深入钻研。
他的作品涉及广泛,丰富多彩,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到处洋溢着“伤痕文学”反思风潮,似乎有一种不反思不成文的社会现象。
然而汪曾祺的文学作品,犹如一股清流,他的文章无疑开拓了“主流文化”之外的“中国小说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推动了之后的“复兴文学”创作历程。
我认为他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将文学还给文学,将生活还给日常生活”。原因是他的作品清新而自然,风格颇似名士派。
人所共知,他师从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他的小说和散文有沈先生的影子,但与老师相比其“世俗性还要更强一些”,其“回归生活的气息”更加扑面而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真正要说熟高熟低,还真是不好比较,因为好的作家不是唯一的。
@兵法天下 如是说
古人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曾经的文化大家,我们没有“梁山好汉排列座次”的必要,但是汪曾祺的文学作品是非常特殊的,有着及其浓郁的个人风格,闭着眼睛你都能辨认出他的味道,都能听出其独有的旋律。
在80年代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宏大叙事为主流的时期,汪曾祺的作品,例如《受戒》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文学内含确实与众不同。
他的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的横空问世,从文化角度分析是带有革命性的,虽然不是正面开拓,带有一定的边缘性。那个时期我觉得只有他的作品,让文学回归到了文学的高度。
汪曾祺的文学贡献
倘若我们用传统的文学理念去理解汪曾祺的话,显然有点狭隘和文人的“小家子气”。因为小说绝非唐诗宋词元曲杂剧,就是传统的“明清小说”和现代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明清小说大多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现代小说是从“五四”而来,作者更多着眼于民间,拉近了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更加生活平民话。
汪曾祺的作品平易近人,绝非“之乎者也”的士大夫语言。他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非常重视民间的口语。这一点与“人民文学家”老舍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来自一个文人远大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在他们的作品中,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从民间最朴素的人的身上,在道统最疏离的地方,体现出最宝贵,最有意思和最美丽的灵魂。
【温馨提示】
兵法天下诗词,尊崇原创,不忘初心。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认可,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诚谢题主邀答,与大家分享这一话题。此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在开讲汪曾祺之前,我先讲几句闲话。
我自小有一个习惯,爱读书,尤爱读小说。二十年的读书生涯,令我将心爱的小说们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第一类为“解乏书”,缓解疲劳所用,一边吃东西一边读,此类小说以越接地气、越贴近市井生活越好,通常是作家池莉、方方等人的作品。那浓郁的生活气息,热烈的烟火人家味道,与美食相伴在一起,常令我疲劳一扫而光,回味悠长。
第二类为“休闲书”,一般在旅途、出差或参加会议时所读,以王安忆、严歌苓等人的小说为主。王安忆的文笔细腻圆转,酣畅绵密,那别具风韵情致的海派风情,令人沉迷其中。严歌苓更不消说,故事叙述能力一流,且精彩无比,擅于在人的不同境遇下,对人性进行触目惊心的展示与揭露。引用王安忆在《心灵世界》中的讲述,“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而读者正被她们费心营造的那个绮丽传奇的世界囊括其中,因为太入迷,以至于在喧嚣中,我常有一抬头不知道身处何处的恍惚之感。
第三类为“怡情书”,顾名思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以汪曾祺、周作人等人的作品为主。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曾笑称汪老的小说属于“氛围小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要讲究情境。最好在夜深人静之时,一间斗室,一壶香茗,若再有窗外雨滴梧桐,或者月上蕉窗,那就更好不过了。
因为篇幅所限,我们仅以汪老最负盛名的小说《受戒》举例说明,从中可以尽窥一二。
《受戒》这篇作品,正如汪老在小说结尾处所写的,是“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所以汪老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个宛若梦境的“桃源之地”。在他的家乡江苏高邮附近一带,有座庵赵庄,庄里有个“荸荠庵”,庵里有个小和尚叫明海,庄里有个小姑娘叫小英子,一场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就在这对小儿女身上悄悄地发生了。
本来,“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的佛门净地与尘世生活是毫不沾染的,但在《受戒》里,不仅小和尚明海与小英子之间产生了纯真的爱恋,就连庵内的和尚们的生活,也与世俗有紧密的联系,有娶老婆的,有斗纸牌的,搓麻将的,吃水烟的,还有过年杀猪的。在这个旧社会的江南水乡,和尚就跟弹棉花的、种地的一样,是一项平等自由的谋生职业。
这就使得这片温情脉脉的桃源之地,既理想化又世俗化,既纯净清澈,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像一幅江南民俗风情画,体现着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
汪曾祺的小说向来不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在《受戒》里,读者几乎感受不到情节有太多波澜,人物之间也不存在激烈的冲突。这也是因为汪曾祺的小说一向不以情节取胜,而是凭借意境先声夺人,他营造了一股江南如水般温柔清澈又灵动的气息。在《受戒》里,他对这种氛围的苦心营造,甚至盖过了故事本身,这也是为何他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的原因所在。
汪曾祺出自于文学大师、京派作家沈从文的门下,《受戒》受《边城》的影响显而易见。他自己也曾说过,这篇小说有点像《边城》。同样是写一个理想美好的桃源之地,同样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同样温情脉脉,古朴自然,同样展现了少年人懵懂、纯真的爱情,也同样揭示了人性之美。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汪曾祺创作《受戒》的时间点,它写于1980年,这是他停笔四十年后重新执笔创作,在当时文学界还处于要求政治正确、文学作品受阶级局限性的束缚之下,这篇小说造成了当时文坛评论界的沉默,却在读者界里大受欢迎的情况。他摆脱了“宏大叙事”的藩篱,继承了京派文学的传统,将视线转移到民间底层的小人物身上,肯定了人的价值,讴歌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汪老以他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自由本真、率性自然的热爱,在当时的文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独特价值。
汪曾祺属于大器晚成的作家,六十岁之后才在文坛上打开局面。他融汇了大半生的复杂阅历,带着江南文人的诗情画意,创造出积极乐观、如诗如画的文学人生。他臻于圆熟的文学语言,笔墨极俭,却内蕴丰厚,颇有从绚烂至极中归于平淡的味道,仿佛行云流水,又若清风徐来,尽显中国古典主义名士的风采与魅力。
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老作家,曾经写诗自况:
我有一好处,
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
人间送小温。
他是温情的乐观主义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一辈子流连于民俗、民情、民风,他把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间得到的丰富滋养,在他的晚年以精湛的文学作品一股脑地呈现给读者。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浪漫有诗意,潇洒有情致,人需要过一份“审美化”的生活。
这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散文《故乡的元宵》赏析?
优质回答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
从作品中很容易可以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对乡土文化的怀恋,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过去的惋惜,快乐的日子虽有,可总是很短暂的,我们要享受那幸福时光,但也要学会珍惜,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本篇文章详略得当,教学时别有一番情趣,耐人寻味。读起来非常的有趣味。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汪曾祺散文读后感800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